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1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200篇
化学工业   391篇
金属工艺   90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40篇
矿业工程   94篇
能源动力   116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431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塔里木东河油田属超深砂岩油藏, 储集层岩石压实作用好, 开发初期预测为不出砂, 因此在油田开发时没有采取任何防砂措施。但在开发过程中, 由于压力下降和含水率上升, 岩石的应力状况及胶结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油井出砂日益严重。分析了塔里木东河油田投入开发后出砂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传统的出砂预测公式引入了地层压力亏空因子和含水率因子2 个修正项, 用修正后的组合模量公式与斯伦贝谢法公式动态地对该油田的3 口典型出砂井进行计算和分析, 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吻合。此动态出砂预测法对其他砂岩油藏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2.
塔河油田超深井井筒掺稀降粘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基于热量传递原理和两相流动理论,建立了井筒掺稀油降粘工艺中产液沿井筒流动与传热的热力学模型。计算了产液沿井筒的温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同时进行了不同掺稀条件下降粘的室内实验。运用该模型结合实验结果对塔河油田稠油井掺稀降粘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掺稀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筒掺稀油降粘工艺适合于含水率低于20%的油井,开式掺稀油反循环比开式掺稀油正循环生产更有利于提高降粘效果,塔河油田井筒掺稀降粘合理的掺稀比率为1:2至1:1。  相似文献   
113.
结蜡速率计算是预测油井结蜡的关键参数,目前针对油井井筒的结蜡速率预测模型相对较少,且大多以机理模型为主,计算参数众多,现场应用不便.延长油田油井含水率普遍较高,常用的普适性经验模型预测准确度低.因此,重新考虑含水率对结蜡速率的影响,开展了含水率对结蜡速率影响的室内研究,基于实验数据与简化后的经验公式,拟合了含水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4.
大港段六拨油田网状河沉积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港段六拨油田孔一段枣0油组为网状河沉积。通过岩心和测井数据观察,分析了本区网状河沉积的特征,划分出网状河砂坝、网状河道、网状河叉道、河道间、天然堤和泛滥平原6种沉积微相,并分析了每种微相的沉积和平面展布特征。由于网状河沉积能量较小,岩性细,具有多旋回性,表现为较强的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平面上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由于网状河相变快,所以本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5.
彩南油田周围及外缘各凹陷内,不同程度地发育了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以及侏罗系等生油层系,均发育有暗色泥岩。长期以来对彩南油田侏罗系油藏原油的来源没有定论。根据原油稳定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5个族群,以彩南油田侏罗系油藏为主的第Ⅳ族群原油δ13C值分布在-27.9‰~-29.0‰之间,Pr/Ph值多数在2.5以上,生物标志物特征非常一致,该类原油在准东地区分布广泛,应该来源于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的湖相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腐泥-腐殖混合型,而并非不同时代、不同有机相烃源岩生烃的混合产物。  相似文献   
116.
风城油田浅层超稠油油藏非均质储集层具有埋藏浅、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等特点,阻碍SAGD蒸汽腔的发育,需要利用水力压裂建立渗流通道。为指导储集层压裂,分析了非均质储集层沉积特征、地应力场分布,以及隔夹层对地应力场的影响,结合岩石力学室内实验、测井资料解释和地应力测试结果,建立埋藏深度为282~332 m储集层三维应力场模型。模拟结果与小型压裂测试比较显示,建立的三维应力场模型贴合实际地层侧向压力系数和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向主应力的比值,能较好地反映储集层岩性交界面和应力特征。超稠油储集层以垂向主应力为主,利于引导垂向裂缝;岩性交界面地应力突变,储集层砂岩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泥岩隔夹层最小水平主应力。泥岩隔夹层具有较高的破裂压力、杨氏模量和最小水平主应力,裂缝扩展能力弱于油砂段。压裂设计应选择隔夹层内或下方射孔,控制缝高,避免砂堵,以达到较好改善渗流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7.
针对海洋油田长时间开发后出现的套管完整性问题,考虑到传统的修补措施如跨越式封隔器等无法满足后期作业对井眼尺寸的要求的现状,提出了套管外补贴技术。介绍了套管外补贴的原理及在惠州油田HZ19-3-6和HZ26-1-16井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修复后的套管能保持原有强度且产生永久密封,具有不"牺牲"井眼尺寸等优点。针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海洋油田套管完整性的修复工作具有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给水井、地热井套管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8.
深层水平井双聚胺基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深层致密气埋藏深,储层砾岩、火山岩裂缝发育,水敏性强,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漏失、垮塌、缩径及高温钻井液性能变差等复杂,且深层水平井钻进会带来摩阻、携岩和储层污染及使用油基钻井液存在成本高、后期环保压力大等难题,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经验基础上,从致密气藏地质特征及深层水平井钻井难点出发,明确了钻井液技术对策,通过开展聚胺和聚醚多元醇"双聚"抑制、封堵防塌剂的研究,配合自主研制的新型高效随钻封堵材料,研发出一套适合于深层致密气藏水平井施工的双聚胺基钻井液技术。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较强的封堵防塌、井眼清洁和润滑防卡能力,抗温达18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深层水平井漏失、垮塌、携屑、润滑问题和储层保护问题,保证了深层水平井的顺利施工,创造了大庆油田深层水平井钻井周期最短(109d),井深最深(5048 m),水平段最长(969.22 m),井底温度最高(180℃)等几项新纪录,完全满足了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气藏的钻探需求,为深层水平井安全、快速、高效钻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9.
石油作为我国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需要对其进行高效的利用。文章对于如何在石油集输的过程当中有效实验节能减排这一目标,提供了集中途径。主要的方法有:使用重油以取代原油,达到能源充分利用的目的;采用热电厂产生的余热蒸汽来替代原油,以达到能源的跨行业使用,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采用含硫较低的煤层气以取代原油,达到能源使用的优化以及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0.
克拉玛依油田九5区石炭系油藏是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油藏的一部分,属裂缝性火山岩油藏,为低孔低渗双重介质块状油藏。通过油藏微观研究和单井产量分析,认为石炭系储层主要表现为I类裂缝型(IF)、I类裂缝-基质型(IFM)、II类裂缝-基质型(IIFM)、II类基质型(IIM)、III类基质型(IIIM)共3大类5小类,各类型储层静态和动态特征明显。平面上,石炭系储层从火山口向外依次发育I类、II类、III类储层;剖面上,I类储层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中上部,II类储层在石炭系全层段均有分布,III类储层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下部。根据不同类型储层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制定了针对性的增产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预测油藏最终采收率可达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