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3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183篇
综合类   200篇
化学工业   70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267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65篇
轻工业   29篇
水利工程   48篇
石油天然气   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6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氨氧化细菌富集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氨氧化细菌的富集培养方法.采用该技术培养30 d,氨氧化细菌能够富集达到90%的亚硝酸盐累积率.同时进行了扩大规模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为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2.
探讨了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液脱氮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有机负荷、pH值和DO等,选择了最佳的运行条件.当控制DO在3.5~5.0 mg·L-1、pH值7.2~8.0、温度25℃左右时,反应器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3.
燃烧烟气中各污染物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针对烟气多污染物的治理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关于烟气多污染物脱除的两种技术,即传统串联脱除技术和一体化协同脱除技术。相比于传统串联脱除工艺,多污染物一体化协同脱除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应用领域广的优点,是烟气多污染物治理的发展趋势。而陶瓷过滤管催化剂技术以其独有的非对称、孔径梯度变化的结构特性,成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一体化协同脱除新技术。国内外关于陶瓷过滤管催化剂的研究主要从过滤管元件的选材和负载脱硝催化剂的工艺方法这两方面,围绕过滤管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过滤压降及性能稳定性的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当前陶瓷过滤管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烟气多污染物陶瓷过滤管催化剂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4.
巩有奎  赵强  彭永臻 《化工学报》2019,70(12):4847-4855
在(20±2.0)℃条件下,利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SBBR),考察不同碳氮比(C/N=3.0、5.0、8.0和10.0)下同步脱氮(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过程N2O释放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变化。C/N由3.0增至10.0,异养菌大量增殖,曝气阶段DO降低,系统硝化性能受到抑制,SBBR系统出水NH4+由0.5 mg/L以下增至(7.85±1.42)mg/L,N2O产量由(2.68±0.17)mg/L降至(1.02±0.12)mg/L。C/N=8.0,TN去除率最大为80.4%±3.5%。反应初期,微生物体内聚β-羟基烷酸酯(PHA)增加,可为后续反硝化过程提供电子供体。AOB好氧反硝化和低氧条件下异养菌反硝化过程均可导致N2O产生。C/N降低,SBBR内部缺氧区域减少,N2O还原过程减弱,释放量增加;C/N增加,N2O扩散进入生物膜内缺氧区域,促进其减量。C/N由3.0增至10.0,微生物EPS分泌由(57.6±5.6)mg / g VSS降至(32.7±3.2)mg / g VSS,其中,TB-EPS含量占65.8%~68.8%。低C/N下,紧密型EPS(TB-EPS)中多糖(PS)含量增加,生物膜更加密实,N2O扩散进入缺氧区阻力增加,释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45.
短程反硝化以其碳源消耗量、废污泥产量、温室气体排量极低及无需曝气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研究潜势的厌氧氨氧化底物供给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短程反硝化工艺原理;其次从污泥源、反应时间、碳源类型、碳源量及pH等5个方面总结了影响短程反硝化工艺启动因素;随后综述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重要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耦合工艺实验研究与工程应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实验与工程应用缺陷的方案;最后展望了耦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硝酸盐废水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认为全面分析工业硝酸盐废水化学组分与基于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宏基因组学测序、元转录组学技术是未来耦合工艺同步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硝酸盐废水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6.
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区别于还原法脱硝技术,臭氧氧化脱硝技术将NO氧化为易溶于水的NO2和N2O5等,结合后续吸收工艺进行脱硝。臭氧氧化脱硝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催化裂化、工业锅炉烟气NOx排放控制。结合臭氧氧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反应动力学,分析了复杂烟气组分中NO氧化的选择性,重点关注臭氧与NO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对氧化产物组成的影响。通过阐述湿法与半干法脱硫工艺中的硫硝协同吸收原理,分析吸收剂、吸收气体组成、添加剂等因素对吸收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此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7.
厌氧氨氧化技术用于高氨废水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厌氧氨氧化菌生理生化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应用厌氧氨氧化的主要工艺及其工程实例,重点分析了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处理高氨废水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为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推广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8.
某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SCR烟气脱硝系统配置的涡流盘型氨喷射系统的负荷适应性差,不同负荷下的局部氨逃逸峰值浓度过大,导致空气预热器硫酸氢铵堵塞严重。基于烟气强制混流机理,设计了含小分区格栅型氨喷射系统和全烟道宽度混合器的优化改造方案,并在该SCR系统上进行了应用。CFD模拟结果表明:在机组高、中和低负荷下,优化方案的顶层催化剂上部截面氨氮摩尔比分布相对标准偏差CV值分别为4.5%、3.8%和1.4%,高负荷下系统阻力仅增加130 Pa。改造工程现场测试结果显示,不同负荷下的SCR脱硝反应器出口NO_x浓度分布CV值为10.5%、9.2%和7.9%,喷氨系统具有良好的全负荷适应性。  相似文献   
49.
为开发臭氧氧化结合化学吸收同时脱除多种污染物技术,对石灰石吸收脱除臭氧氧化产物(SOx和NOx)的吸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应用气液固平衡理论对SOx和NOx在石灰石浆液中的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气中CO2对SOx和NOx吸收的影响可以忽略,并得到浆液在吸收容量所能承受的最大气液比M.当[CaCO3]=0.05 mol/l,临界点M=600~700;当LCaCO3]=0.1 mol/l,临界点M=1200~1300;当[CaCO3]=0.15 mol/l,临界点M=1900~2000.  相似文献   
50.
高效反硝化分段组合式反应器运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厉巍  郑平  谢作甫  张萌  宋吉  黄慎敏  练国强 《化工学报》2013,64(4):1276-1282
氮素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之一,反硝化技术是氮素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采用模拟废水,研究了反硝化分段组合式反应器(CAR)的脱氮除碳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AR具有很高的容积效能,在进水NO3--N浓度为964.7 mg·L-1、水力停留时间为0.86 h条件下,硝氮去除速率(NRR)为26.8 kg·(m3·d)-1,COD去除速率(CRR)为93.76 kg·(m3·d)-1,NRR高于文献报道的最高值,CRR也达到文献报道的领先水平。CAR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在反应器的效能上升阶段和效能稳定阶段,出水基质浓度的变异系数比和极差分别小于9.85和9.07,出水pH的相对标准差小于1。CAR运行性能出众的原因是它能持留浓度高(MLVSS高于17 g·L-1)、活性强(最大比活性为1.573 g NO3--N·(g VSS)-1·d-1)的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