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80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剑杆织机柔性从动件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剑杆织机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因自身振动造成筘座角加速度偏差大,降低织造的质量,缩短共轭凸轮寿命的问题,对共轭凸轮打纬机构进行合理化简化后,采用Rayleigh-Ritz法对柔性从动件进行离散化处理,基于Lagrange方程建立了剑杆织机柔性从动件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动力学方程。运用Mat Lab软件对柔性从动件共轭凸轮打纬机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在仿真过程中通过改变打纬机构的结构参数探索减小打纬机构振动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打纬机构在高速运动过程中柔性从动件产生的横向振动会导致筘座角加速度波动明显,提出了通过减小筘座脚质量来减小筘座角加速度偏差和机构振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将"支撑函数法"向偏置式凹圆弧底、负半径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作延拓推广,巧妙和成功得到了凸轮轮廓曲率半径、外凸性判据、参数方程、周长和面积等一整套通用计算公式.不仅发展、深化了对新型凸轮机构的理解和认识,亦将支撑函数法延拓和推广成为一种为凹圆弧底和负半径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所共享的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63.
设计了一种采用增强型AB跟随器作为缓冲器的快速响应LDO.利用跟随器的动态电流提高能力,显著地改善了误差放大器对功率MOS管寄生大电容的驱动;同时,由负反馈引起的阻抗降低效应将功率管的寄生电容极点推到了更高的频率,提高了环路的相位裕度.采用TSMC0.35-μm CMOS工艺进行仿真,当负载电流在0.1μs内从1 mA跳变到50 mA以及从50 mA跳变到1 mA时,相对于同等条件下的源跟随器LDO,输出峰值分别减少4 mV和46 mV,且稳定时间只需要0.2 μs和0.5 μs.  相似文献   
64.
以Pro/Mechanism为平台,运用机构运动仿真原理,建立了圆柱滚子摆动从动件圆锥凸轮实体的参数化造型与NC加工.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空间凸轮实体造型方法,易于为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掌握.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其它机械零件三维实体参数化造型.  相似文献   
65.
改进了独立于单元的共旋(EICR)二维梁列式,使得不必再重新推导局部共旋标架下的单元材料刚阵,该列式可直接将现有性能良好的线性梁单元扩展用于二维梁结构任意大转动的几何非线性分析,同时推导了随动压强载荷作用引起的载荷刚度项,确保了高效的收敛速率。基于二维EICR梁列式将一种工程中实用的铁摩辛柯梁单元扩展用于几何非线性分析,数值算例表明文中所提共旋列式的铁摩辛柯梁单元计算精度高、计算效率高,可用于二维梁结构的几何非线性优化。  相似文献   
66.
以LT型剑杆织机的开口凸轮为例 ,在凸轮轮廓曲线极坐标方程基础上 ,利用解一元非线性方程———区间二分法 ,对凸轮轮廓整数向径角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7.
用解析法确定摆杆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彩芳  杨玉琥 《机械设计》1997,(5):11-13,16
本文深入研究了摆杆的初位角ψ0对最大压力角αmax的影响。在全面考虑压力角α的极大值和最大值关系的基础上,找到压力角αmax随初位角ψ0和中心距a变动的曲线,从而找到了一种按最大压力角最小来确定摆杆的初位角,并进一步确定其它基本尺寸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张俊 《机床与液压》2005,(7):167-168
通过对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压力角求解过程的分析,论述了按照许用压力角设计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CAD动画方法,进一步介绍了用该方法确定基本尺寸的CAD过程,它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69.
This paper aims to address the leader–follower regulation problem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directed network topologies, where the agents are described by feedforward nonlinearities with the growth rate being unknown a priori. Both the state feedback regulation protocol and the output feedback regulation protocol are delicately constructed such that all the states of followers can converge to the leader state globally. In this paper, a model transformation is firstly performed and the leader–follower regulation problem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general regulation problem. Then, by introducing an appropriate state transformation, the regulation problem can be changed into a parameter determined problem. It is proved that the parameter can be determined by both the properties of M-matrices and the estimates of nonlinear terms.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feasibility of designed protocols.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focuses on spatially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 where the controller sensing and actuation topology is inherited from that of the plant.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considers distributed systems composed of discrete‐time linear parameter‐varying subsystems interconnected over general graph structures. These distributed systems are subject to a communication latency of one sampling period, where the information sent by a subsystem at the current time step is received by the target subsystem at the next time step. Analysis and synthesis conditions are derived for control design in this setting using a parameter‐dependent Lyapunov approach with the ?2‐induced norm as the performance measure. Fast and easy‐to‐implement algorithms are also provided for constructing the controller in real time. The techniques developed are finally applied to a leader‐follower formation problem with intermittent commun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