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9篇
  免费   1175篇
  国内免费   151篇
电工技术   2982篇
综合类   242篇
化学工业   267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106篇
建筑科学   253篇
矿业工程   29篇
能源动力   891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49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79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4篇
冶金工业   2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40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针对光伏电站光伏板热斑故障难以检测的问题,结合无人机巡检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光伏板热斑快速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了光伏板识别模型,将Yolov4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替换成轻量级网络MobileNetV2,并将PAnet网络中标准3×3卷积替换为深度可分离卷积,实现了将光伏板快速从红外图像中识别出来。为快速识别热斑并解决光伏板反光噪声问题,将MobileNetV2网络引入DeeplabV3+模型中,改进由于下采样造成的目标缺失,并将交叉熵损失函数修改为Dice损失函数来进一步提高分割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光伏板热斑,光伏板识别准确率为99. 56%,检测速度为22. 1帧/秒。光伏板识别后的热斑分割准确度达到95. 99%,交并比mIou达到85. 58,检测速度为24. 5帧/秒,该方法能够满足光伏板故障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2.
如今,电力能源已然成为世界发展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经济,电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分布式能源的出现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更加符合现代化建设中的环保要求。其中,光伏发电单元是现在研究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其并网过程中可能对配网的电能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研究光伏并网对其配网本身电压分布情况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3.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增加了弱阻尼振荡模式被激发的风险。首先,考虑同步发电机和光伏的动态特性,建立了详细的小信号模型,分析了光伏对低频振荡模式的影响,提出了含光伏电站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广域阻尼控制架构,实现光伏-同步机协调阻尼控制;然后,以特征值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广域阻尼控制参数的优化模型,并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整定;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中搭建了含光伏电站的四机两区域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广域阻尼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4.
李季  阎鑫  孙文涛  徐晓宁  邵磊 《电源技术》2022,46(2):186-189
针对光伏阵列在环境突变情况下尤其是局部阴影下的多峰值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与改进粒子群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该算法利用BP神经网络近似定位最大功率点,并利用对粒子群算法中的惯性权重值进行非线性动态优化后的改进粒子群精确定位最大功率点。仿真结果表明,复合算法可以更好地跟踪最大功率点,有效避免前期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提高了精度,减小了功率振荡。  相似文献   
65.
光伏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影响着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提高水光供电系统的频率稳定能力,根据水轮机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结合海鸥算法的寻优能力和模糊控制的推理能力,提出基于海鸥优化模糊PID(SOAFPID)控制的水电机组控制策略,使其能够快速调节光伏和负荷波动引起的系统频率偏差。通过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其在不同扰动工况下的频率稳定能力。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采用SOAFPID控制的水电机组在光伏和负荷功率扰动下具有更小的超调量和更快的稳定速度,在水光供电系统中表现出了优越的动态调节性能。  相似文献   
66.
针对光伏快速充电站将光伏发电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清洁能源优势和大量提升充电效率的同时所带来的电能质量扰动类型复杂、变化快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串并联组合配电网柔性交流输电(distribution 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 DFACTS)的新型电能质量补偿器的电能质量综合控制方法。深入研究了新型电能质量补偿器主电路拓扑,建立起了动态工作模型。详细分析了新型电能质量补偿器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设计出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并针对各DFACTS控制器间的交互影响,提出多DFACTS控制器的协调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电能质量补偿器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相比传统PI控制方法,提高了电能质量扰动快速变化时的综合补偿能力和动态响应能力。并且验证了该协调控制能有效提高系统电压稳定能力,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
为了提高光伏逆变器并网电流质量,鉴于有源滤波器的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带谐波补偿的T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首先,采用锁相环分析电网电压矢量相位角,并根据光伏阵列输出的功率计算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基波输出电流。然后,通过自校正滤波器技术提取网侧负载谐波电流。最后,根据基波输出电流与负载谐波电流确定T型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开关导通序列。为验证该控制策略,搭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改善网侧谐波电流,提高并网电流质量,在不增加设备的前提下实现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双重功能。该研究对于T型三电平逆变器在光伏并网及电能质量治理领域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8.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将多孔扁盒式PV/T集热板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根据不同控制方式组合成双热源并联、单太阳能和单空气能三种不同运行模式。在室外环境温度28.5℃下,将200 L 30℃热水加热到55℃,研究了加热时间、热水温度、COP等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双热源并联运行模式下分别比单太阳能模式和单空气能模式的加热时间缩短了42%和54%,COP分别提高了32.78%和47.64%;同时实验研究了在夏季工况下将200 L水从9∶00循环加热到17∶00过程中系统热性能,探讨了太阳辐射强度、PV/T集热板温度对光电/光热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可以得出在热电模式下系统的光电效率η_(pv)比单一光电模式平均高25.8%.  相似文献   
69.
New photosensitive polymeric film composites based on oligomer containing ferrocenyl and carbazolyl fragments doped with symmetric polymethine dye are synthesized. Their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sites are detected. The mechanisms and peculiarities of the photovoltaic and photodielectric effec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0.
Photovoltaic (PV) solar energy installations are growing all over the world as a promising renewable alternative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However, many studies have highlighted some drawbacks associat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of conventional solar energy power plants. Thus, floating photovoltaic (FPV) systems have been emerging as a new concept in solar energy to lessen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caused by allocation of conventional PV facilities. This paper is an overview of the potential negative and posi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caused by photovoltaic systems with particular interest on large-scale conventional and floating photovoltaic. This study addresses and compares the impacts at all phases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which covers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decommissioning, focusing on ambient located in the tropics. The overall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project allocation such as deforestation (for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site accessing), bird mortality, erosion, runoff, and change in microclimate are expected to have higher magnitud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ventional PV facilities. The results highlight advantages of FPV over conventional PV during the operational and decommissioning phases as well. Though,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asses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pects of installations in similar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