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2篇
电工技术   36篇
综合类   61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51篇
水利工程   5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文中介绍了在武乡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溢洪道建闸、弧形钢闸门制作安装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为大中型水库溢洪道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2.
简述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小溪口溢洪道的结构布置。闸室采用闭合刚架结构 ,并将山体作为结构体的一部分 ;进口段右翼墙底部采用壁板式锚杆挡土墙 ,右翼墙上部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泄槽岸墙亦采用壁板式锚杆挡土墙 ,以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03.
 为解决“南水北调”引水加高续建溢流表孔的有关水力学问题,将丹江口工程原型水力学观测资料与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三维过坝水流是一种具有自由表面的临界流动,即使在势流假设下,因其非线性强,数值求解时也会遇到较大困难,目前尚未见到有效势流解法。本文提出一种正交调和变换法,可方便地采用笔者曾提出的自由表面位移理论,同步解出待定的自由表面位置和未知能头(或流量)。算例表明,该三维过坝水流的计算方法是成功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5.
长湖水电厂投入运营已20多年,溢流面伸缩缝止水系统大部分失效,渗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用弹性环氧砂浆修补溢流面伸缩缝缺陷,经2000年4月正常高库水位和泄洪考验,未见任何渗漏,堵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满足水口水电站表孔溢洪道孔口高度大的需要,采用了以短代长的接力式液压启闭机,降低了设备制造难度,使设备制造能立足于国内,重量与同等可比机型可减少30%以上,对解决孔口高度特别大的闸门的启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郭荣文 《四川水力发电》1995,14(4):21-26,64
大洪河水电站自建成投产30多年来,有关水库防洪的种种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圆满解决。在电站首次大坝定期安全检查工作期间,又针对水库防洪安全问题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以及治理对策方案的综合比较。推荐在结合现有正常溢洪道需要加固补强的同时,降低溢流堰顶高程以扩大泄洪能力的治理方案,经鉴定认为该方案切实可行。现已完成工程设计并竣工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08.
结合二滩双曲拱坝,简要地介绍了拱坝坝顶滥流表孔设置分流齿的选型、布置及其消能、空化、通气减蚀、水流脉动荷载和泄洪振动等水力特性。研究表明,在俯角跌坎式表孔上设分流齿可以提高表孔的泄洪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9.
苗雪枫  赵爱霞 《山西建筑》2009,35(32):360-361
介绍了屯绛水库溢洪道现状,分析了屯绛水库溢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了溢洪道改建设计方案,进行了溢洪道改建设计,积累了溢洪道除险加固经验,确保溢洪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0.
针对竖井旋流泄洪洞与原导流洞交汇段后水流冲顶、流态紊乱的问题,结合某导流洞改建工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高度折流坎对交汇段后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折流坎高度的降低,折流坎压强增大,最大压强均出现在上游侧;随着折流坎高度的降低,导流洞内的水流逐渐平顺;增设折流坎后,交汇段的局部水头损失降低了8.627%~15.063%,且折流坎高度降低,局部水头损失减小。综合考虑发现设计工况下体型d(折流坎高度约为1.05倍的来流水深)相对较优。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