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37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3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综合考虑温黏效应和热膨胀导致的半径间隙变化,结合动载作用下的非线性油膜力,考虑压力流和剪切流对摩擦力矩的共同影响,建立了更为精确的涡轮增压器浮环轴承系统温度预测模型。在涡轮增压器浮环轴承试验台上对回油温度进行实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所得结果与试验所测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性,证明了温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温度和转速变化关系接近线性,温升、黏度、环速比和轴承间隙等变化均在合理范围之内,浮环轴承工作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22.
为了降低重型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在一台单级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 VGT)柴油机上开展了二级增压匹配与增压系统参数优化工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二级增压系统在匹配点能够以最高效率运行,在全工况都能提供足够的进气流量;完全关闭低压级废气旁通阀,正交优化高压级废气旁通阀开度和米勒循环度,能够进一步降低二级增压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降低级间中冷温度能够降低泵气损失,提高增压压力,温度由100℃降至50℃在标定点能够使燃油消耗率降低约3 g/(kW·h)。对二级增压及参数优化工作的燃油消耗率改善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低速工况燃油消耗率整体有所下降,高效点燃油消耗率下降4.1%。  相似文献   
123.
为提升船用低速机涡轮增压器性能,对增压器涡轮排气壳底部流道结构进行参数化,设计并开展了以效率为优化目标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设计和增压器整机性能试验。首先,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参数组合的涡轮气动性能进行了计算,然后对涡轮排气壳底部流道结构参数开展了灵敏度分析,同时针对不同参数组结构开展了内部流场对比分析,明确结构因素对流动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对优化后方案开展了涡轮特性分析,最后在低速双燃料机平台上开展增压器整机试验验证。分析研究表明:在涡轮进气壳、喷嘴环和涡轮叶片等通流部件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涡轮排气壳排气方向轴向长度对涡轮整级效率的影响最大,优化后效率明显提升,设计点总压损失系数降低0.3874,静压恢复系数提升0.537,总静效率提升1.85%,其余工况总静效率最大提升2.4%。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涡轮增压器整机效率在主机燃油模式和燃气模式下的全工况范围内效率均有提升,最大提升幅度分别达到1.4%和2.1%,涡轮性能和增压器整机性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4.
《小型航空涡轮增压器叶片强度振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的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器气动和结构改进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涡轮增压器叶片强度振动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工作转速范围内,叶片不会出现强度和振动问题,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5.
车用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整体动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新  王延生 《柴油机》2008,30(2):45-47
介绍了车用涡轮增压器高速整体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并比较了它和叶轮单件动平衡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涡轮增压器整体动平衡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6.
根据内燃机车运用和检修特点研制了内燃机车增压器故障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对柴油机和增压器转速、增压器振动、机油压力、涡轮进气温度、增压器空气出口压力6个参数的测量、显示和记录,可实时地对各种异常状态作出诊断并发出指令报警。配套的地面分析软件可对车载数据采集报警装置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增压器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27.
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电控系统的设计与匹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对车用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针对国内研发的车用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开发了电控系统。该电控系统采用MC68HC11E9单片机为微控制器,以进气歧管内的增压压力为控制目标,控制算法采用数字PID控制。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装有国内研发的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电控系统的6缸发动机的匹配和稳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国产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对发动机性能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8.
王伟才 《柴油机》2013,35(1):4-8
介绍了ABB公司针对大功率发动机的发展需求,不断发展其增压器技术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单级高压比A100-L系列增压器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容积流量以满足更大功率的覆盖范围;用于低速机的新一代A200-L系列增压器,通过高压比调节方式可替代可变几何涡轮优化部分负荷;ABB两级增压系统的配置及两级增压系统在柴油机和气体机应用的典型案例;分析了两级增压系统潜能,两级增压系统结合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显著降低NOx排放和燃油效率,提高发动机瞬态特性。  相似文献   
129.
Mingfa Yao  Hu Wang  Zunqing Zheng  Yan Yue 《Fuel》2010,89(9):2191-2201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diesel fuel n-butanol content on the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s of a heavy duty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with multi-injection capability. At fixed engine speed and loa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rates were adjusted to keep NOx emission at 2.0 g/kW h. Diesel fuel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0%, 5%, 10% and 15% by volume) of n-butanol were u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butanol addi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oot and CO emissions at constant specific NOx emission without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break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and NOx. The impacts of pilot and post injection on engine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blended fuels are similar to that found by using pure diesel. Early pilot injection reduces soot emission, but results in a dramatic increase of CO. Post injection reduces soot and CO emissions effectively. Under each injection strategy, the increase of fuel n-butanol content leads to further reduction of soot. A triple-injection strategy with the highest n-butanol fraction used in this study offers the lowest soot emission.  相似文献   
130.
压气机叶轮-轴套-轴摩擦接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为例,基于多重子结构技术,建立了增压器压气机叶轮、轴套和轴的三维整体有摩擦弹性接触的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针对不同的过盈量、摩擦因数、轴套壁厚和转速进行计算,获得了叶轮、轴套与轴之间接触应力的分布规律。分析表明,随着叶轮与轴套间过盈量的增大,轴套的外表面与内表面的接触应力是线性增大的,而且内表面的接触应力增加较为迅速,这对于确定合理过盈量和改进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