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35篇
  免费   9514篇
  国内免费   4587篇
电工技术   4967篇
技术理论   8篇
综合类   10663篇
化学工业   18486篇
金属工艺   3945篇
机械仪表   3323篇
建筑科学   24002篇
矿业工程   6457篇
能源动力   7055篇
轻工业   6181篇
水利工程   20294篇
石油天然气   9019篇
武器工业   378篇
无线电   217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47篇
冶金工业   4610篇
原子能技术   1739篇
自动化技术   2591篇
  2024年   344篇
  2023年   1191篇
  2022年   2508篇
  2021年   3017篇
  2020年   3357篇
  2019年   2644篇
  2018年   2684篇
  2017年   3269篇
  2016年   3673篇
  2015年   3722篇
  2014年   7341篇
  2013年   6871篇
  2012年   8832篇
  2011年   9064篇
  2010年   6810篇
  2009年   7006篇
  2008年   6181篇
  2007年   8147篇
  2006年   7496篇
  2005年   6841篇
  2004年   5195篇
  2003年   4828篇
  2002年   4199篇
  2001年   3437篇
  2000年   2927篇
  1999年   2318篇
  1998年   1724篇
  1997年   1457篇
  1996年   1095篇
  1995年   958篇
  1994年   715篇
  1993年   563篇
  1992年   439篇
  1991年   326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245篇
  1988年   161篇
  1987年   154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23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7篇
  1959年   12篇
  195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河水运网络与海运联接的纽带。与大运河其他河段相比,浙东运河水系水文、控制工程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基于水利工程科技史的视角,对浙东运河水系构成及分段特点、浙东运河控制工程分布、闸坝工程型式与功能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浙东运河宁波段极具特色的闸坝功能划分特征、闸坝结合的工程型式产生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考证、分析,从中国大运河整体视角审视浙东运河水利工程遗产的特点及其科技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在夏季高温气候沥青混凝土心墙连续多层施工时,为减少等待结合面温度降至规范要求上限值90℃的时间,通过室内试验模拟结合面温度提高后心墙连续两层铺筑的情况,分别研究了结合面温度在90℃、100℃、110℃情况下沥青混凝土的压实性和变形情况,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论证。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心墙沥青混凝土结合面温度降至100℃时,上层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为2.88%,下层沥青混凝土的最大侧向应变值为2.78%;结合面温度为110℃时,上层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为3.85%,下层沥青混凝土的最大侧向应变值为4.00%。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结合面温度为100℃时的上层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和渗透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沥青混凝土心墙连续多层碾压时,结合面温度提高至100℃的施工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993.
水足迹理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基于水足迹理论,借助CROPWAT8. 0软件,利用《宁夏统计年鉴》和《宁夏水资源公报》等资料,计算分析了宁夏固原市2009-2017年主要作物的蓝水、绿水和灰水足迹。结果表明:蓝水足迹占比最高,绿水足迹次之,灰水足迹最少。表明固原市农作物生产用水以蓝水为主,绿水为辅,灰水足迹虽然占比较少但逐年递增。建议当地根据水资源具体情况,调整作物种植模式,提高绿水利用率,减少氮肥使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获得更大的效益,从而满足粮食安全和水生态安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4.
基于集对分析联系数的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指导合肥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在综合分析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支撑力、压力、调控力子系统选取13项指标,建立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联系数评价模型对合肥市2011-2016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2011-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3级,2016年为2级,整体形势严峻,承载能力较差,但已有所改善,发展趋势良好;运用减法集对势理论,确定指标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植被覆盖率、人口密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生态用水率是导致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流域水体污染已成为影响岸边带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明确流域水质变化趋势是实施水体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的前提。针对流域水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监测问题,以淮河干流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流域水质监测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实测水质数据和同步Landsat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TM、OLI水质遥感监测模型,开展了2006-2017年淮河干流水体污染趋势分析。结果表明:TM、OLI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遥感监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绝对误差不超过 0.17,相对误差不超过7.11%;模型计算的2006-2017年淮河干流各类污染水体面积占比变化情况与实际监测结果一致,模型可用于淮河干流水质动态监测中;将遥感影像数据与典型断面监测数据相结合,建立流域水质监测模型的思路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大尺度流域水质动态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6.
针对配水渠出水优化措施单一、优化效果欠佳的问题,运用CFD软件,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其流速场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进口宽度(b)和配水渠宽度(B)变化时出水均匀度最优的配水渠长度(L),并优化了挡墙在双段配水渠中的最佳位置。结果表明:配水渠进口集中主流在池内流域空间的扩散程度是出水均匀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当b在1 200~1 600 mm范围时,L取1 750~2 250 mm时的出水均匀度最优,若b大于1 600 mm,最优的L值须适当增加,但不应大于3 000 mm;当B为3 900 mm时,L最佳取值为1 750~2 250 mm,当B为5 300或6 700 mm时,最佳的L值应增加500 mm左右;采用双段配水渠时,挡墙位置应设在进口侧,而不应在配水渠的中间位置。该研究可为配水渠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冲沙泄洪闸坝段左导墙在复杂地基开挖面上的抗滑稳定及静动应力分布规律,本文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冲沙泄洪闸左导墙坝段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计算。研究表明:左导墙坝段建基面处扬压力水头呈现上下游坝段高,中间坝段低的分布特征;各典型纵横断面以及导墙坝段整体在顺河向和横河向上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符合规范要求,不存在滑移问题;左导墙坝段建基面沿坝轴向最大拉应力超出其轴心抗拉强度,竖向最大拉应力区宽度以及最大剪应力等均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但是计算结果反映出,导墙在坝左0+099.00与建基面的结合部位为应力薄弱面,出现了混凝土拉裂破坏的情况,对工程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建议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桃江引水口处设置取水口模型并进行试验,在不同工况下对取水口不同布置方案进行研究,分析纵向底流槽内泥沙平均淤积厚度变化、纵向底流槽内泥沙级配变化及排沙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受进口端过水断面增大影响及取水口前端所在弯道段的横向环流作用,推移质泥沙从进口端不断输移至出口端。平面形态上,取水口口门前泥沙以沙波形式向前推进,取水口口门内泥沙以薄沙层形式淤积。根据试验结论,提出最佳设计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辽宁省玉米水分生产率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 2005- 2017 年辽宁省 14 个地级市玉米种植数据、灌溉用水量及气象数据等资料, 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及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 从不同地区、不同降水年型( 枯、平、丰) 角度出发, 分析不同玉米水分生产率指标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在时间尺度上, 全省玉米灌溉水分生产率多年平均值为 11 63 kg / m3 , 玉米水分生产率总体每 10 a 以 01 04 kg/ m3 的速率波动上升; 在空间尺度上, 全省玉米灌溉水分生产率均值呈现出西北 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异, 玉米水分生产率在枯水年( 2006) 和平水年( 2007) 总体均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 而丰水年 ( 2012) 则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玉米单产量是影响各水分生产率指标最显著的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提高辽宁省农业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压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加强对成都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与管理,运用水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分析成都市2000-2016年水生态足迹变化,并基于LMDI分解法分析成都市水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成都市水资源总量生态足迹逐年增大,2012年以后略有下降;农业用水在整个用水结构中占比最高,生态足迹最高;其次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占比。成都市2000-2016年水生态承载力先增大后降低,水生态盈余(赤字)逐年增大,万元GDP水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负载指数逐年提高。说明成都市水资源利用程度高、利用效率高,但开发潜力小,水资源供给压力依然巨大。从影响因素的结构性分析来看,经济因素发挥主导作用,结构因素的抑制作用还未显现,人口因素的促进作用不够显著,技术因素的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