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7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72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180篇
化学工业   334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39篇
建筑科学   672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1461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0篇
冶金工业   28篇
原子能技术   37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丰富降胆固醇、降血糖的益生菌资源,以实验室10株潜力益生菌株为实验对象,进行体外降胆固醇能力、胆盐水解酶(BSH)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试验,测定菌株对人工胃液和胆盐的耐受性,评价优势菌株的细胞黏附性能及对抗生素的耐药安全性能。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H-511、植物乳杆菌10-12、植物乳杆菌10-4对胆固醇的降解率在50%以上,显著高于商业菌株植物乳杆菌299V(p<0.05)。植物乳杆菌10-12、植物乳杆菌SD-H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高达41.7%、40.1%。植物乳杆菌LH-511、植物乳杆菌10-12、植物乳杆菌10-4、植物乳杆菌10-14、卷曲乳杆菌OF48-2pH5这5株菌具有较好的BSH活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抗逆性以及对HT-29细胞的黏附能力。但仅植物乳杆菌LH-511和卷曲乳杆菌OF48-2pH5通过了10种抗生素的安全性试验。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LH-511和卷曲乳杆菌OF48-2pH5具有较好的降胆固醇、降血糖潜力,且通过了抗逆性、黏附性、安全性试验,可用于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82.
菜籽肽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红细胞溶血程度,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MDA。结果显示,通过腹膜注射菜籽肽,可以使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减少。高剂量组[100 mg/(kg.d)]与对照组相比,MDA的降低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离体实验结果显示,菜籽肽粗品及各级分对体外温育和H2O2诱导的小鼠肝组织匀浆MDA生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粗品RSP-R和级分RSP-1的作用最好,且有量效关系,而对Fe2 诱导的MDA生成的抑制作用稍差。另外,RSP-R还可抑制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程度。以上结果表明,菜籽肽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3.
从总抗氧化力、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抗油脂氧化能力四个方面研究了黑米提取物、黑大豆提取物和黑玉米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提取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四个方面的抗氧化活性实验均显示抗氧化强弱顺序为黑大豆提取物>黑米提取物>黑玉米提取物,其中黑大豆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在花生油体系中的抗油脂氧化能力均高于Vc。  相似文献   
84.
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模拟柑橘在胃肠道的消化过程,测定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总多酚、总黄酮的释放量及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柑橘多酚主要是游离酚,有机化学提取法释放的多酚高于模拟胃肠消化法。模拟胃消化3 h后,与消化0 h相比,宽皮柑、脐橙和金橘的多酚最大释放量是其1.02、0.93、1.21 倍,黄酮最大释放量是其1.46、2.37、2.16 倍,最大抗氧化活性是其1.10、1.23、1.62 倍。体外模拟肠消化4 h后,与胃消化0 h和肠消化0 h相比,宽皮柑、脐橙和金橘的多酚释放量分别为其0.99、0.80、1.29 倍和91%、81%、90%,黄酮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其73%、39%、64%和51%、17%、39%,最大抗氧化活性分别为其1.67、1.09、1.76 倍和1.31、0.88、1.22 倍。这表明柑橘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胰酶、胆汁及胃酸均可以促进抗氧化活性物质释放。  相似文献   
85.
模拟人体消化过程对粗壮脉纹孢菌孢子进行消化,通过酸热法提取消化后孢子粉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体外发酵。采用国标法测定发酵液的产气量、pH、NH3-N,采用气相色谱法测量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志愿者肠道菌群,结果发现消化后的粗壮脉纹孢菌孢子粉中类胡萝卜素经体外发酵,pH值趋于6.0~7.2,与人体肠道pH值接近,产气量较少,不易引起胀气,可产生的乙酸、丙酸、丁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短链脂肪酸,使拟杆菌减少,变性杆菌增加。粗壮脉纹孢菌孢子粉中类胡萝卜素有利于改善人体肠道菌群,优化肠道菌群中各菌属的比例,有益于人体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86.
以泡桐花为原料水提醇沉法制备多糖,测定泡桐花多糖的体外、体内抗氧化活性。体外抗氧化测定结果显示,泡桐花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清除以及抑制H2O2溶血有较好的效果,呈剂量依赖性;质量浓度0.5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54.36%,74.62%,超过半数效应50%;质量浓度2 mg/mL时,抗H2O2氧化溶血率超过阳性对照组Vc(1 mg/mL)。体内抗氧化测定结果显示,泡桐花多糖低、中、高(日剂量5、10、20 mg/mL,0.2 mL)小鼠灌胃28 d对体质量无影响;血清和心脏、肝脏、肾脏、回肠脏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检测表明,与空白组相比,不同剂量的泡桐花多糖能够增加或显著增加SOD、GSH含量和T-AOC水平(P<0.05),同时降低MDA含量,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研究表明泡桐花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药工业。  相似文献   
87.
大豆低聚肽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及体外消化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验证国产化大豆低聚肽产品分子质量分布和产品在体内经消化道后的稳定性,对该产品进行了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及体外消化实验,目的是为以大豆低聚肽为原料开发功能性保健系列产品提供产品稳定性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国产大豆低聚肽分子质量均低于1 000 Da;经胃蛋白酶处理后,该大豆低聚肽95%以上未被消化,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约90%未被消化,说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体内大部分将以多肽的形式被直接吸收。同时应用该大豆低聚肽产品开发功能性食品时,其本身所具有的各项生理功能将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8.
89.
以羧甲基壳聚糖、N,N-二甲基十六烷基叔胺以及丙烯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pH响应性两亲性纳米材料,利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纳米材料在水溶液中能够自发形成具有壳-核结构的纳米胶束,临界胶束浓度为95mg/L,不同pH条件下粒径分布有较大差异,表面Zeta电位均为正。以维生素D3为模型分子,测得其对VD3的包封率达到57.3%,同时考察了该纳米胶束包裹VD3在不同pH条件下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在人工模拟胃液(SGF)中累积释放量最低(42.1%),人工模拟肠液(SIF)中最高(69.2%)。该纳米胶束的pH响应性行为表明其适宜作为VD3以及其他食品活性成分的潜在纳米生物活性载体。  相似文献   
90.
本文研究了琥珀酰化对芸豆分离蛋白(KPI)乳化性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KPI酰化包括两个主要的阶段,酸酐-蛋白比为0-0.2.2,为ε-氨基(Lys)酰化阶段(N-酰化);再增加酸酐与蛋白比,ε-氨基酰化基本完成,反应进入羟基(Thr,Ser)酰化阶段(O-酰化)。在低离子强度下,蛋白的EAI和ESI随N-酰化度增加急剧增加,而O-酰化基本不影响蛋白的EAI和ESI;对照和酰化KPI的EAI和ESI均随溶剂体系离子强度增加而降低。酰化改善KPI的体外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