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127篇
化学工业   367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38篇
建筑科学   212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2785篇
水利工程   34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9篇
冶金工业   3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5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首次应用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了“无锡毫茶”的香气成分。经色谱/质谱(GCMS)分离并鉴定了106种组分,包括25种醇和酚、14个酮,5个醛,10个酯和内酯,39个饱和、不饱和烃与萜烯,还有十余种含氮或含氧的环状化合物。我们认为芳樟醇、苯乙醇、香叶醇、橙花叔醇、金合欢醇、顺与反-青叶醇,紫罗兰酮二氢海葵内酯,已烯醇的乙酸酯,丁酸酯和己酸酯,萜烯等为主共同组成了颇具特色的“毫茶”香味。检出的组分中有近半数未见有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02.
保健速溶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叙述以茶和山楂为原料的速溶素茶和速溶山楂茶生产工艺。着重对温度、粉碎度、时间及用水量对茶汁浸出率的影响;茶乳的去除方法与条件及山楂茶的合理配比进行研究,确定了合理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03.
目的:研究茶枝柑皮提取物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在大鼠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灌流前后经处理的灌流液中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变化,计算其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Kapp,分析茶枝柑皮提取物在大鼠肠吸收的特征。结果: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在各肠段吸收有显著差异,同种成分不同肠段间吸收无显著差异,质量浓度和pH值对吸收情况无显著影响。结论:茶枝柑皮提取物中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在大鼠各肠段吸收良好,在空肠段吸收最好,其吸收呈简单的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204.
目的 探讨信阳产地传统茶(信阳毛尖1、2和信阳红1、2)与新试制茶(奇岩、奇白和奇红)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7种茶中6种儿茶素单体、茶多酚等13个指标;然后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和糖尿病小鼠模型检测这些茶的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 不同茶中所含主要抗氧化成分含量及组成存在差异,受茶树品种、鲜叶采摘标准、季节和制作工艺等因素综合影响。通过计算7种茶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值,得出抗氧化强弱为绿茶>乌龙茶>白茶>红茶。相关性分析, IC50值与茶多酚、维生素C、儿茶素总量及其6个单体成显著负相关(P<0.05、P<0.01),与黄酮和没食子酸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内抗氧化检测10个处理中,信阳毛尖2处理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最低,信阳红2处理MDA最高。信阳毛...  相似文献   
205.
206.
对6 款3 个批次不同风格的安溪铁观音茶进行感官审评分析,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多元统计分析的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和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化学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 款产品在感官审评上具有一定差异;含水率、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是造成不同茶产品滋味差异的关键成分,清香型茶产品A、B具有较高含水率、游离氨基酸,滋味呈“清醇、鲜醇”;浓香型茶产品C、D的含水率、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居中,滋味呈“醇和、较醇厚”;浓香型产品E、F具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滋味呈“醇厚、浓醇”;这些滋味成分差异主要受焙火工艺影响。吲哚、茉莉内酯、己酸叶醇酯是决定不同茶产品香气特征的关键成分,清香型产品A、B的吲哚、茉莉内酯、己酸叶醇酯相对含量较高,香气呈“清高”,产品A比产品B具有更多含“青气”的酯类香气物质;浓香型茶产品C、D的吲哚、茉莉内酯香气成分含量最低,香气呈“较浓郁”,产品D的吲哚、茉莉内酯、己酸叶醇酯均稍高于产品C,因而香气更好;浓香型茶产品E、F的吲哚、茉莉内酯香气成分含量居中,烘焙程度稍高,因而香气“浓郁”具有“花果香”,产品F具有更多醛类香气,可能是产品F香气“馥郁”、“花果香”的原因;香气成分差异主要受产品原料以及焙火工艺影响。本研究期望通过化学品质的数据化,为安溪铁观音产品的精制生产、品质管理、风味创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7.
以研究茶籽粕多糖溶液流变学特性为目的,以分级沉淀和去蛋白后得到的茶籽粕多糖(TSPs80)为对象,采用AR1000流变仪测定了其流变学特性及温度、剪切速率、p H、蔗糖、柠檬酸和金属离子等因素对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SPs80为假塑性流体,具有触变流体特征。TSPs80的粘度在相同剪切速率条件下与浓度呈正线性相关(p<0.05);相同浓度条件下,虽然粘度低于黄原胶,但粘度变化的稳定性随剪切速率变化高于黄原胶(p<0.05);2570℃内,粘度保持高度稳定,而黄原胶则随温度上升粘度迅速下降;粘度随p H升高而升高,随Na+和Ca2+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蔗糖和柠檬酸能显著提高TSPs80粘度(p<0.05)。   相似文献   
208.
复合保健茶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叶及几种药食两用植物为原料研制了一种复合保健茶饮料,实验采用脱酚工艺及添加抗坏血酸,解决了饮料混浊沉淀及褐变问题。  相似文献   
209.
以D-半乳糖(D-galactose,D-gal)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衰老模型,探究普洱熟茶对衰老小鼠抗氧化酶活力、小肠形态结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等的影响。本实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组和普洱熟茶组,18 周后,对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小肠组织病理和肠道菌群结构(16S rDNA高通量测序)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D-gal致衰老小鼠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普洱熟茶显著提高衰老小鼠体内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在苏木素-伊红染色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衰老组小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与衰老组相比,普洱熟茶组小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显著升高(P<0.05);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普洱熟茶干预改善了衰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具体表现为拟杆菌门与厚壁杆菌门数量比值显著升高(P<0.05),乳杆菌科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普洱熟茶在正常的3 倍高剂量条件下可改善衰老所致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衡现象,有助于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21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了配制酒、饮料及代用茶中淫羊藿苷、金丝桃苷、补骨脂素等20种功能成分定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水溶液提取后,稀释净化,提取液离心,过滤,上机测定,Thermo Acclain RSLC C18(2.6μm,2.1mm×100mm)色谱柱进行分离,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扫描(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20种化合物的线性检测范围最高浓度为500ng/mL,相关系数R2>0.99,定量限为0.5~5.0mg/kg,于1倍定量限、2倍定量限、10倍定量限3个添加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20种化合物平均回收率为72.80%~107.75%,相对偏差>10%。该方法操作方便、简单、快捷、清洁、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