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42篇 |
免费 | 258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92篇 |
综合类 | 183篇 |
化学工业 | 849篇 |
金属工艺 | 69篇 |
机械仪表 | 291篇 |
建筑科学 | 547篇 |
矿业工程 | 93篇 |
能源动力 | 356篇 |
轻工业 | 1606篇 |
水利工程 | 30篇 |
石油天然气 | 264篇 |
武器工业 | 17篇 |
无线电 | 7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84篇 |
冶金工业 | 384篇 |
原子能技术 | 14篇 |
自动化技术 | 1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68篇 |
2022年 | 219篇 |
2021年 | 233篇 |
2020年 | 183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201篇 |
2014年 | 358篇 |
2013年 | 270篇 |
2012年 | 291篇 |
2011年 | 271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261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203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202篇 |
2004年 | 168篇 |
2003年 | 208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油渍烟的存在严重影响卷烟质量。卷烟企业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的方法精确分析卷烟油渍烟组成,以此推断出油渍烟的来源,从而对其实施有效措施,从而减少生产卷烟过程中油渍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RGB图像处理检测卷烟梗丝掺配比例的方法,优化卷烟掺配比例。方法:将叶丝和梗丝分别制成粉末后按不同比例混合均匀制成烟末,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其RGB均值;通过梗丝比例与RGB均值回归分析,得到梗丝掺配比例与RGB 均值的函数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精确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梗丝掺配比例与RGB 均值多项式回归模型,模型拟合度较高,相关性系数R2为0.997 8;模型的准确性验证梗丝掺配比例与实际掺配比例的相对误差介于0.45%~3.04%,精确性检测变异系数为1.20%~1.86%,重复性检测变异系数为1.84%,均符合定量检测要求。结论:基于RGB图像处理法预测烟丝中梗丝掺配比例的方法,简单可行,与传统的人工挑选的方法相比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3.
通过采用生物酶对烟梗浆料进行预处理,对比分析了生物酶预处理对烟梗浆料纤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打浆度下,酶预处理组纤维平均长度、粗度、细小纤维含量和扭结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烟梗浆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酶预处理有促使纤维纹孔打开、破坏细胞结构的可能;红外光谱表明,酶预处理后烟梗浆料中的纤维素相对含量增加,而烟碱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溶出增加;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表明,酶预处理可提高烟梗浆料纤维素的结晶度,相对于对照样的26. 19%,酶预处理样纤维素结晶度为28. 15%,增加了7. 51%;热重分析表明生物酶预处理会提高烟梗浆料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4.
在解纤电流80、100、120 A的条件下分别对烟梗浆料进行轻度、中度和重度解纤,研究了在烟草薄片生产中的解纤预处理对烟梗浆料性能及基片松厚度和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解纤预处理可以提高浆料的打浆性能,但解纤程度过低或者过度,都不利于纤维长度和粗度的保持。适度的解纤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后续打浆过程段数,节约能耗。解纤预处理后的浆料打浆段数宜保持在二段到三段。在二段打浆后,随着解纤预处理程度的加深,烟梗基片的匀度系数从336.1降低到277.8,匀度提升了17.35%;同时基片的松厚度从2.15 cm3/g降低到1.91 cm3/g,减少了11.16%。为满足再造烟叶匀度和松厚度的要求,需采用中度解纤预处理。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108.
109.
为了解电子烟的基因毒性及其评价方法,按照受试对象分类进行了综述。其中以细菌为受试对象的试验方法有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和DNA损伤分析等;以离体细胞为受试对象的试验方法有微核试验、DNA双链断裂试验、RNA转录测序试验、定向基因检测分析和Bhas细胞转化试验等;以模式动物为受试对象的试验方法有长期吸入毒性试验和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等;以人体为受试对象的主要是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由于受试对象和试验方法的差异性,导致电子烟基因毒性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较差,因此建议在评价电子烟基因毒性的过程中,应至少考虑细菌、离体细胞、模式动物和临床试验等4个层次的受试对象,通过回复突变试验、微核试验、长期吸入毒性试验和临床试验等多种试验方法获得多个基因毒性的试验终点,科学、客观和全面地综合评价电子烟的基因毒性。 相似文献
110.
为考察电子烟气溶胶中玻璃纤维的结构状态和释放趋势,建立了电子烟气溶胶中玻璃纤维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电子显微镜对气溶胶中玻璃纤维进行定性观察,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ICP-MS)定量测定气溶胶中玻璃纤维(以SiO2计)的释放量。按照CORESTA推荐的电子烟抽吸模式抽吸电子烟,通过每轮抽吸30口(连续抽吸4轮,共120口),测定每轮样品的SiO2释放量,比较分析4轮样品之间的玻璃纤维释放量差异。结果表明:①定性方法操作简单,采用该方法易于鉴别玻璃纤维,且结果准确度高;定量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②15种电子烟气溶胶中均有玻璃纤维,其直径分布在7.6~28.3μm之间,长度差别较大,从几何尺寸和物理形态可以推测其为人造玻璃纤维。③电子烟气溶胶中玻璃纤维的释放量为47~432μg/200口。④玻璃纤维的释放量与抽吸口数无关,玻璃纤维的释放呈现无规律、随机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