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42篇
  免费   1416篇
  国内免费   846篇
电工技术   27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167篇
化学工业   17498篇
金属工艺   673篇
机械仪表   410篇
建筑科学   987篇
矿业工程   348篇
能源动力   139篇
轻工业   10513篇
水利工程   139篇
石油天然气   1679篇
武器工业   291篇
无线电   1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33篇
冶金工业   308篇
原子能技术   131篇
自动化技术   156篇
  2024年   290篇
  2023年   963篇
  2022年   1115篇
  2021年   1085篇
  2020年   989篇
  2019年   1081篇
  2018年   573篇
  2017年   853篇
  2016年   1005篇
  2015年   1147篇
  2014年   2142篇
  2013年   1727篇
  2012年   1919篇
  2011年   1987篇
  2010年   1710篇
  2009年   1782篇
  2008年   2018篇
  2007年   1724篇
  2006年   1674篇
  2005年   1689篇
  2004年   1578篇
  2003年   1240篇
  2002年   959篇
  2001年   865篇
  2000年   773篇
  1999年   704篇
  1998年   613篇
  1997年   573篇
  1996年   552篇
  1995年   460篇
  1994年   396篇
  1993年   371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283篇
  1990年   282篇
  1989年   25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991.
《Planning》2017,(5):445-44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口服阿仑膦酸钠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筛选出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和接受唑来膦酸治疗至少1年的妇女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口服阿仑膦酸钠组(70 mg/周)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组(5 mg/年),所有患者均口服碳酸钙600 mg/d和维生素D 125 IU/d。采集所有患者基线及治疗12个月后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carboxy-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等资料,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对照。结果 阿仑膦酸钠组患者平均年龄(66.48±8.39)岁,唑来膦酸组患者平均年龄(65.11±7.69)岁。治疗12个月后,阿仑膦酸钠组腰椎BMD上升(5.46±4.42)%、股骨颈BMD上升(2.81±3.83)%,全髋BMD上升(2.72±2.76)%(均P<0.001)。唑来膦酸组腰椎BMD上升(6.66±6.37)%、股骨颈BMD上升(1.97±3.13)%,全髋BMD上升(2.20±3.63)%(均P<0.001)。分别比较两药物组腰椎、股骨颈、全髋BMD以及β-CTX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6、0.132、0.312、0.066)。结论 阿仑膦酸钠70 mg/周和唑来膦酸5 mg/年治疗1年均能够显著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以及髋部BMD,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92.
《Planning》2022,(4):264-267
为了建立快速、敏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肠败血症技术,作者根据NCB I公布的鮰爱德华氏细菌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诊断引物CM3/CM4,对鮰爱德华氏细菌特异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试验,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不同检测材料的比较,同时测试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广西4个市县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用该引物可以扩增到与预计大小相符的276 bp鮰爱德华氏菌特异性片段;PCR反应与Ⅰ型荧光假单胞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鳗弧菌、温和气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及海豚链球菌无交叉反应;用该PCR法可以检测出病鱼脑、肝、肾及脾中的病原菌,检测的最低细菌数为12个,且病鱼内脏组织、菌落及菌液均可直接用于该PCR扩增;临床菌株检测结果与基于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和生化鉴定结果一致。因此,本试验中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在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Planning》2014,(21)
本文阐述了目前牡丹江地区黑木耳菌袋窝口机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本地区自然环境、劳动力状况及社会条件的全自动黑木耳菌袋窝口机的研制方向及设想。  相似文献   
994.
张金儿  刘义雄  毛玉华 《农药》2014,(5):334-336
[目的]提高赤霉素萃余液中COD降解率,减轻赤霉素萃余液对废水处理站运行负荷的压力。[方法]通过从赤霉素萃余液中筛选出长势旺、生命力强的优势菌,将优势菌用目的废液的不同浓度、不同pH值进行逐步训化,并和高效菌进行科学配伍,然后重新投入到赤霉素萃余液进行污水处理,以达到更高更好的处理效果。[结果]优势菌和高效菌的混合菌群经静止培养7 d后,赤霉素萃余液COD从10万mg/L下降到1.5万~2.8万mg/L,COD降解率达72%~85%左右。[结论]高效优势微生物菌群能提高赤霉素萃余液COD降解率。  相似文献   
995.
《Planning》2014,(1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腹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复合维生素B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治疗组50例患者,除了采取对照组治疗方式以外,同时还兼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情况的概率为6.00%,治疗组出现不良情况发生的概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开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不同信号肽对重组B群脑膜炎奈瑟菌H因子结合蛋白(factor H-binding protein,f HBP)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PCR方法将B群脑膜炎奈瑟菌f HBP原始信号肽分别替换为大肠埃希菌主要外膜脂蛋白(major outer membrane lipoprotein,MLP)、脂蛋白-28(lipoprotein-28,LP)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P4外膜蛋白信号肽,并将其分别连接至p ET-30a表达载体,转化入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替换了P4、LP和MLP信号肽的重组B群脑膜炎奈瑟菌f HBP表达量较带原始信号肽的B群脑膜炎奈瑟菌f HBP相比,分别提高了2.68、1.94和2.91倍。结论替换MLP信号肽对重组B群脑膜炎奈瑟菌f HBP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大,为提高B群脑膜炎奈瑟菌f HBP表达量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复合多糖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四氧嘧啶造模,连续灌胃9天。通过观察小鼠的排便量及精神状态、饮食量和饮水量、体重、血糖、肝糖原、胸腺、脾脏、肝脏和肾脏指数,考察降糖作用。结果复合多糖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均有改善,高中低剂量均提高了小鼠胸腺、脾脏、肝脏及肾脏指数和肝糖原水平。结论以桦褐孔菌为主的复合多糖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低剂量组复合多糖效果最佳,并优于单一桦褐孔菌多糖,显示出复合多糖组分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塑料科技》2017,(5):45-48
通过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聚碳酸丁二醇酯(PBC)多孔膜,研究了该多孔膜在酸性、碱性、中性条件下以及土壤提取液中的降解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多孔膜及降解不同时间后的表面形貌;利用红外光谱(FTIR)确认其在不同溶液的降解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采用质量亏损法表征膜材料的降解,考察了PBC多孔膜在碱性、酸性及中性等不同降解环境下的降解速率,以及不同降解时间对降解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C多孔膜在0.5 mol/L的碱性溶液中降解性能最佳,降解60天后其质量损失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999.
在黑暗厌氧条件下,利用一株分离出的硫酸盐还原菌合成纳米硫化镉,并利用SEM、XRD、EDS和HRTEM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考察了制备过程中不同pH值对产物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H的不断增加,产物易出现团聚现象,但在pH 6时,纳米硫化镉的粒径最小。将制备的纳米Cds颗粒用于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通过实验证明,自制的纳米CdS颗粒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性能,且粒径越小光催化效果越好,pH6条件下合成的纳米CdS颗粒,在240min后,降解率达98.8%。  相似文献   
1000.
在山梨醇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EHA)单体经自由基聚合对马铃薯淀粉进行了改性,并对两种助剂即硅酸钠(SS)和蒙脱土(MMT)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以及作为纳米复合物在涂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