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6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0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丝羽乌骨鸡微卫星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2个微卫星标记,通过对丝羽乌骨鸡多态性扩增,计算出这些微卫星标记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群体杂合度。通过标记多态性与产蛋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了分子标记与产蛋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标记中,9个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座位平均检测到4.5556个等位基因(3~7个)。9个微卫星标记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72。标记平均杂合度为0.7423。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检测到4个标记G31913、X82867、Z95315、G01672与3种性能指标(4个月连产蛋量、开产蛋重、500天产蛋量)存在显著相关。标记G31913中基因型AB的开产体重最小二乘均值最高,Z95315的基因型CC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最小二乘均值最高,标记G31913的基因型AB和标记Z95315的基因型CC有望作为开产蛋重、开产体重早期选择辅助标记,标记X82867基因型为CD的产蛋量较低,而基因型为AB的产蛋量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52.
以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丰锦杂交后代来自同一F4单株的F5世代不同穗型植株为试材,对其茎叶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直立穗性状与其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直立穗型植株较矮,叶片短而宽,叶鞘长且上部节间短,而弯曲穗型则相反;(2)不同穗型植株2次枝梗、2次枝梗籽粒、2次枝梗空秕率在穗轴上的分布趋势很相近,但是直立穗型2次枝梗空秕率极显高于弯曲穗型,而1次枝梗空秕率在不同穗型间差异不明显,选育1次枝梗籽粒比率高,2次枝梗籽粒主要分布在上部的直立穗型品种,有利于改善结实性;(3)直立穗性状有可能是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53.
为探索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对不同基因型甘蔗胚性愈伤组织的合适诱变时间和筛选草甘膦浓度组合,以胚性愈伤组织活愈率为指标,研究不同诱变时间(80~180 s)和不同草甘膦浓度(0.5~2.5μmol/L)对含有大茎野生种血缘后代(粤糖94-128、ROC22)、斑茅血缘后代(崖城07-71)和割手密血缘后代(粤糖93-159、粤糖00-236)这3种血缘甘蔗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时间诱变处理下甘蔗胚性愈伤组织平均活愈率差异显著,取含割手密血缘的后代材料和含大茎野生种血缘的后代材料来诱变的突变率高;为筛选到高抗材料,合适诱变时间为120 s,草甘膦最高筛选浓度为2.5μmol/L。研究结果为以后进行高抗草甘膦诱变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能够自主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HCV)体外细胞感染模型。方法制备HCV2a FL-J6JFH和阴性对照FL-J6JFH(GND)RNA转录体,分别转染Huh-7.5细胞,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细胞内HCV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细胞内HCV蛋白的表达。以转染细胞上清液感染Na觙ve Huh-7.5细胞,检测HCV感染性病毒颗粒(HCVcc)的产生。将细胞用不同浓度的IFNα处理,观察所建立的细胞感染模型对IFNα的敏感性。结果转染后第5天,FL-J6JFH转染细胞内HCV RNA为1.2×106GE/μg RNA,第9天下降至最低水平,随后上升,于第13天达到最高值6.5×106GE/μg RNA,此后直至第59天,均保持在106GE/μg RNA左右,而FL-J6JFH(GND)转染细胞内HCV RNA则很快消失。FL-J6JFH转染的细胞内始终可以检测到HCV蛋白表达,而对照细胞内均未检测到。从第5天起,各时间点的FL-J6JFH转染细胞均能产生HCVcc。IFNα能够有效抑制HCVcc感染Huh-7.5细胞,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已成功建立了能持续产生HCVcc的HCV2a型体外细胞感染模型,IFNα能抑制FL-J6JFH HCVcc感染细胞中HCV RNA的复制,为研究HCV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55.
  背景和目的  近来,能突破va基因型抗性的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毒株在烟草上不断出现。2016年,我们分离到一株抗性突破的毒株PVY-CJ,本文对该病毒分离物进行了验证和鉴定。  方法  采用病毒重新接种、多重RT-PCR、RT-PCR分段扩增病毒全长基因组、PVY病毒分子进化分析及病毒蛋白VPg蛋白序列比对等方法对PVY-CJ毒株进行了验证和鉴定。  结果  三种重新接种了PVY-CJ的va基因型烟草品种均发病。多重RT-PCR结果将PVY-CJ鉴定为PVYNTN株系。序列分析表明,PVY-CJ全长基因组包含一个全长9180 nt的开放读框,其编码一个3060 AA的多聚蛋白。分子进化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其归类于PVYNTN株系。相比其他PVYNTN株系毒株,PVY-CJ的VPg蛋白105位氨基酸出现了一个由赖氨酸到谷氨酸的替换,而这一氨基酸替换导致了其对va基因来源抗性的突破。  结论  我们首次报道并鉴定了国内一株能突破va基因型烟草抗性的PVY毒株—PVY-CJ。这为进一步研制PVY抗病烟草品种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56.
对19个不同品种桑椹的Vc、花色苷、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品种桑椹的Vc、花色苷和总酚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桑椹总抗氧化能力与花色苷和总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相关性(P<0.01),与Vc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19种桑椹可聚合成4大类,第4类的"粤诱34"、"2120"和"7403"都是优良的桑椹品种.  相似文献   
57.
烟草基因型间钾效率差异研究初报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针对我国烟叶含钾量普遍较低的烟草生产实际,进行了烟草基因型间钾效率差异及其利用研究,初步分析了烟草26个基因型间钾积累效率的差异及遗传表现。结果表明:烟草的吸钾能力和烟叶含钾量在基因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且钾积累效率可通过遗传操作进行稳定遗传。通过利用钾高效基因型品种提高我国烟叶含钾量较改善土壤环境条件和改进施肥技术更为经济有效,为今后开展烟草钾高效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从营养基因组学的角度综述了膳食与健康的关系.许多生物活性膳食成分能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脱毒,预防炎症、慢性疾病和癌症等,极大地促进人类健康.当然,营养基因组学的发展还不成熟,需要大力研究来最终实现基于个体基因型的营养策略,从而用膳食调整来促进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5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小麦的营养价值,小麦籽粒中有益矿质元素含量已成为研究小麦营养品质的热点问题.以小麦黑76(黑种皮)和VICTO(白种皮)两个品种(系)及其杂交产生的9个不同粒色的姊妹系为材料,研究了太原和泰安两地小麦籽粒中Fe、Zn、Cu、Mn含量及其与种皮色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4种元素的含量都受到遗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调控;杂交后代姊妹系间4种元素含量的差异性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存在基因型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利条件下,除Fe含量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以外,其他3种元素差异都不显著;2个亲本及其9个姊妹系间白色籽粒和黑色籽粒种皮的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皮色素含量与籽粒中Mn含量达到显著水平,而与Fe、Zn、Cu这三种主要有益矿质元素含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粒色不能成为判断小麦籽粒是否富含Fe、Zn、Cu等主要有益矿质元素的指标;此外,Fe与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各元素间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0.
以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3种不同基因型菜籽为原料,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冷榨菜籽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合嗅觉检测器对其进行气味分析,并通过感官评定构建冷榨菜籽油风味轮廓图。研究表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共分离共鉴定出1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8种物质具有特征气味,主要包括异硫氰酸酯、含硫化合物、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内酯和杂环类化合物;对于不同基因型原料而言,异硫氰酸酯和含硫化合物是冷榨菜籽油中风味差异的关键组分,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3种冷榨菜籽油的异硫氰酸酯总量分别为6. 94%、40. 86%和54. 94%,含硫化合物总量分别为2. 7%、0.44%、1.73%;通过感官评定,3种冷榨油中甘蓝型菜籽油中的辛辣味最弱,卷心菜味最强,白菜型菜籽油中青草味最明显,芥菜型中的酸味最明显;3个不同品种间种子味、坚果味、腐败味、发霉味、苦味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