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97篇
  免费   1255篇
  国内免费   533篇
电工技术   134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532篇
化学工业   6962篇
金属工艺   1209篇
机械仪表   1425篇
建筑科学   2351篇
矿业工程   891篇
能源动力   1288篇
轻工业   9913篇
水利工程   506篇
石油天然气   1741篇
武器工业   68篇
无线电   8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81篇
冶金工业   1804篇
原子能技术   86篇
自动化技术   1345篇
  2024年   259篇
  2023年   903篇
  2022年   1164篇
  2021年   1188篇
  2020年   925篇
  2019年   797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552篇
  2016年   677篇
  2015年   898篇
  2014年   2078篇
  2013年   1489篇
  2012年   1846篇
  2011年   1909篇
  2010年   1711篇
  2009年   1933篇
  2008年   2444篇
  2007年   1852篇
  2006年   1727篇
  2005年   1754篇
  2004年   1433篇
  2003年   1200篇
  2002年   862篇
  2001年   702篇
  2000年   621篇
  1999年   486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08篇
  1996年   424篇
  1995年   372篇
  1994年   348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3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为经济高效地去除城市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中的氮磷元素,本研究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和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一体式反应器中分别建立了反硝化除磷(DPR)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185天,在缺氧/厌氧和外加COD/NO3--N比仅为0.7条件下,PO43--P和TN的去除率高达96.91%和97.75%,最终出水PO43--P和TN的浓度低至0.22mg/L和3.30mg/L,意味着该系统极佳的脱氮除磷效果不依赖氧气和有机碳源量。DPR对系统PO43--P和TN的去除均占主体部分(99.07%和60.23%),而PDA对总氮(TN)的去除占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4.53%→37.52%)。批次实验表明:①COD(300mg/L)显著抑制DPR菌活性,PO43--P主要是在缺氧状态下以NO3--N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为电子供体通过DPR途径去除;②高效短程反硝化过程(亚硝酸转化率92.25%)稳定为厌氧氨氧化供给电子受体(NO2--N),DPR系统剩余NH4+-N主要被NO2--N氧化去除,因此DPR+PDA系统实现了高效同步脱氮除磷效果。高通量测序表明,Accumulibacter(7.41%)是DPR系统功能性除磷菌,Thauera(7.24%)和Candidatus Brocadia(3.12%)为PDA系统关键脱氮菌。  相似文献   
992.
杨景瑞  王莹  陈虎  吕永康 《化工进展》2022,41(11):6139-6148
针对调节NO x 氧化度协同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在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的NO x 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了氧气体积分数对该体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调节模拟烟气中NO x 氧化度为50%时,烟气中包含的氧气体积分数在0~8%的范围内,化学吸收-生物还原(CABR)体系的脱硝效率稳定在99%以上;当氧气体积分数达到10%时,系统脱硝效率仍可超过94%。EPS含量检测显示,氧体积分数从0增加至5%,导致LB-EPS中PN/PS值由1.72上升到2.18,TB-EPS中PN/PS值从1.21降至0.706。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微生物的优势菌门均为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达到55.0%~85.7%,它是典型的具有好氧反硝化能力的菌门,这保证了该系统脱硝性能的稳定。综上所述,氧体积分数对调节NO x 氧化度协同CABR集成系统的脱硝效果影响较小,为烟气中NO x 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3.
陈想 《轮胎工业》2022,42(8):0494-0497
研究2800dtex/1锦纶66即用型冠带条在降低轮胎滚动阻力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与930dtex/2锦纶66覆胶冠带条轮胎相比,2800dtex/1锦纶66即用型冠带条轮胎的充气外缘尺寸、强度、高速性能和耐久性能保持相同水平,同时可减小轮胎质量,降低滚动阻力;2800dtex/1锦纶66即用型冠带条轮胎实际道路试验行驶8万km无异常。  相似文献   
994.
邹吉祥  颜美  果崇申 《广东化工》2022,49(3):108-111,101
光催化紧密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ICPB)是将光催化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结合起来,同时具有光催化及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双重优点.影响其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光催化剂,阴极和阳极.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光催化将不易降解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进而被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氧化降解.ICPB比单一光催化或MFC更具有优势,本文从光催化剂的种类,光催化剂与MFC紧密耦合的方式以及IPCB的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应用化工》2022,(1):221-225
阐述了微生物对原油蜡组分的降解机理研究现状,分析了微生物代谢产物产生的不同作用,讨论了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介绍了微生物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基于此,指出微生物应重点加强分子降解机理、代谢产物组成与结构、环境影响因素、菌种混合联用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应用化工》2022,(4):1100-1106
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特性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过程膜污染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了SMP特性对膜污染的影响和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SRT、HRT、盐度、底物浓度和类型)下SMP主要组分的变化情况及膜污染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SMP积累对膜污染的影响。从SMP组分特性角度讨论了一些工艺中的膜污染变化过程,以期为今后的膜污染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对SMP控制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应用化工》2022,(Z2):1-2
在油藏储层中,原油黏度过高将会导致原油不易流到井底,而且在井筒举升的过程中,原油黏度过高还会堵塞油管,这不利于原油的采出。通过微生物与原油的作用,研究其对原油黏度、原油四组分以及碳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S5、SL-1与原油作用4 d后黏度分别下降了59.12%、70.63%,pH值分别由6.22,6.49降低到5.22,6.01,同时利用原油中的碳链作为碳源,使长碳链断裂变成短碳链,增加了饱和分与芳香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8.
《应用化工》2022,(9):2045-2049
以乙酸改性苎麻纤维为载体吸附固定石油降解菌群,考察不同环境因素对游离菌和苎麻纤维固定化菌降解原油的影响,并对烷烃降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吸附-生物降解过程在原油污染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固定化菌的生物降解率为85.16%。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图显示,改性载体具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将微生物和石油烃吸附在表面及内部空隙中。且细菌自身产生的胞外聚合物增强了对载体材料的粘附,细菌活性未受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固定化菌剂比游离菌群表现出更好的环境耐受性。GC-FID分析发现,固定化菌剂对短链烷烃(C12~C20)的降解率高达94.85%。  相似文献   
999.
《应用化工》2022,(4):650-654
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受污染土壤中分选筛出1株能够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XJB4),初步鉴定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在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投菌比例10%时,菌株XJB4对菲(初始浓度50 mg/L)的降解率在9 d内达88%以上。采用吸附法可以将菌株XJB4固定在高岭石上,固定化微生物具有传质性好、耐毒害能力强特点,对菲的降解在72 h低浓度条件下可达到95.24%,优于游离菌对菲的去除率70.12%。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化工》2022,(6):1291-1295
综述了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稠油(超稠油和特稠油)降黏方法的降黏原理以及优缺点,常用的降黏方法包括掺稀油、加热、微波加热、改质、化学降黏剂以及微生物降黏;掺稀油降黏技术的实施受稀油来源的限制;加热降黏能耗大,经济损耗高;微波加热在目前并不能实现规模化降黏;改质降黏要求复杂的反应装置、严格的反应条件;微生物降黏优势明显,但仍然缺乏相应的理论与技术支持。相对而言,化学降黏剂降粘技术臻于完善,且成本低,易于实现。分析认为,化学降黏剂降黏技术优势明显,建议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