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22篇
  免费   3694篇
  国内免费   2375篇
电工技术   3332篇
综合类   4313篇
化学工业   12862篇
金属工艺   7509篇
机械仪表   4577篇
建筑科学   10742篇
矿业工程   3438篇
能源动力   961篇
轻工业   6884篇
水利工程   1630篇
石油天然气   3599篇
武器工业   988篇
无线电   27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71篇
冶金工业   2532篇
原子能技术   203篇
自动化技术   1415篇
  2024年   579篇
  2023年   1830篇
  2022年   2275篇
  2021年   2324篇
  2020年   1749篇
  2019年   2002篇
  2018年   1033篇
  2017年   1530篇
  2016年   1748篇
  2015年   2050篇
  2014年   4046篇
  2013年   3106篇
  2012年   3753篇
  2011年   3785篇
  2010年   3584篇
  2009年   3983篇
  2008年   4302篇
  2007年   3780篇
  2006年   3572篇
  2005年   3374篇
  2004年   3031篇
  2003年   2632篇
  2002年   2250篇
  2001年   2037篇
  2000年   1700篇
  1999年   1528篇
  1998年   1330篇
  1997年   1098篇
  1996年   972篇
  1995年   892篇
  1994年   719篇
  1993年   572篇
  1992年   509篇
  1991年   436篇
  1990年   344篇
  1989年   397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991.
混合纳米填料对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混合纳米填料对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制备以碳纳米管和银(或氧化铝)纳米颗粒为二元混合填料的有机类复合相变材料.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导热仪对复合相变材料在室温下固态时的有效导热系数进行测试.研究中综合考虑填料总加载量、碳纳米管/纳米颗粒的配比以及基底相变材料对复合相变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和纳米颗粒填料之间是互相抑制的,混合纳米填料所导致的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增长甚至低于仅添加单一碳纳米管或纳米颗粒时的效果.在本研究所关注的较低的总加载量下(最高体积分数为1.5%),尚不足以构建出能够实现混合填料协同效果的有效导热网络.纳米填料分布的微观表征图片证实,虽然混合填料各自的分布都较为均匀,但导热机理的差异和较高的界面热阻使得不同纳米填料之间无法体现出理想的协同效应,反而导致当单一纳米填料之间的导热通路被破坏时会呈现出反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基于PR-11RⅢ级复合连杆滚动剪切机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液压板材剪切机结构的原理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一种新型的单液压缸驱动的液压滚切式板材剪切机,获得PR-11RⅢ级杆组的复合连杆机构简化模型。以实现纯滚动为设计前提,利用闭环矢量法对该复合连杆滚切机构进行正运动学建模,给出机构的闭环矢量,推导其运动学方程,借助SIMLINK软件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计算,获得上刀台各关键点的运动轨迹及主要衡量指标。以推广应用的某大型机械有限公司2000 mm单液压缸驱动的液压滚切式板材剪切机研发项目为依托,对剪切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学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上下剪刃重叠量和刀弧水平偏移量的模拟结果均符合实际生产要求,从而更进一步证实了该新型的单液压缸驱动的液压滚切式板材剪切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与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前期研究开发的密肋复合板结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分别采用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MPA方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一个密肋复合板结构进行了不同地震强度(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有限元模拟计算与数值分析。对结构基于两种方法下的层间位移、楼层侧移及层间剪力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密肋复合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SiO_2摩尔含量的TiO_2/SiO_2复合光催化剂,以亚甲基蓝(MB)的物理吸附降解与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分别评价了TiO_2/S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物理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并采用XRD、BET对样品结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的SiO_2引入可改善光催化剂的孔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物理吸附能力,有效提高光催化性能,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率可达76%;而过高的SiO_2引入可显著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相对较小,但抑制TiO_2的结晶,晶型表现为无定型结构,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主要表现为物理吸附降解而无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在Time-Sweep的应力控制模式下对5种沥青进行重复剪切疲劳试验。比较分析了6种沥青疲劳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从沥青疲劳破坏阶段的角度将沥青复合模量变化曲线拐点所对应的循环加载次数定义为沥青疲劳寿命N_G~*。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耗散能的疲劳指标N_1、N_(p20)、N_R以及经验性疲劳指标N_(f50)来评价沥青的疲劳寿命并不合理;采用耗散能变化率曲线拐点Nfm和复合模量变化率曲线拐点Nf_G~*评价指标可较好地评价沥青的疲劳性能,但试验数据处理过程繁琐,拐点位置判断不够精确;疲劳指标N_G~*与N_(fm)、Nf_G~*在数值上接近,相关系数达到1,作为一种评价沥青疲劳性能的指标N_G~*更为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996.
共进行3片复合保温砌块墙体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了墙体的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情况等抗震性能,分析了裂缝的产生、开展和墙体的破坏形态.综合分析了该砌块墙体的抗震能力,重点研究了高宽比对墙体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墙体上高宽比对墙体的破坏形态有一定的影响.高宽比大于1,墙体呈弯曲破坏,高宽比小于1,墙体呈斜剪破坏.墙体的刚度随位移的增加而减小,其刚度退化趋势大致相同.开裂后,高宽比较小的墙体,破坏后刚度退化较为迅速.高宽比较小的墙体,开裂和极限荷载较大,但延性稍差.  相似文献   
997.
就2011砌体结构规范第5.5.1条和第8.2.8条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修订建议.其中就第5.5.1条关于砌体受剪构件计算公式如何反映不同块材砌体类别带来的抗剪性能与承载力的变化,提出了"砌体类别修正系数",以保证公式的统一模式和可靠性.新增补的第8.2.8条第1款的内力计算方法,未能充分反映带构造柱组合砖墙的受力特点,所采用的第4.2.5条关于计算简图和偏心弯矩的计算方法与组合墙的结构性能不符,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采用"组合框架"力学模型进行内力分析建议,并对其第2款关于组合墙截面计算方法作了切合实际的补充与界定.通过修订,将使带构造柱组合墙的设计方法趋于完善、合理,对扩大组合墙(特别在地震区)的应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探讨了黑木耳红糖姜汁复合饮料的配方及生产工艺.以黑木耳提取液、红糖和姜汁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黑木耳颗粒,经封口、杀菌等生产工艺制成复合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复合饮料的配方和黑木耳颗粒悬浮性进行研究,确定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均为质量分数)为:黑木耳汁+姜汁(黑木耳汁和姜汁质量比为7∶3)80%、红糖7%、柠檬酸0.05%,果粒大小为3~5mm见方,结冷胶的用量为0.03%.  相似文献   
999.
框支密肋复合墙体拟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底部大空间框支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结合新型斜交肋格密肋复合墙板结构,进行2榀底部框架-剪力墙上部密肋复合墙体结构1/2比例模型拟静力试验.分析正交肋格和斜交肋格框支密肋复合墙体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传力机理,探讨结构层间位移滞回特性,各构件钢筋的荷载-应变曲线,墙体的残余变形率.试验结果表明:框支密肋复合墙结构抗震性能优越,墙板独特的斜交式肋格构造形式有效提高结构的延性、变形性能,抗倒塌能力和可修复性.  相似文献   
1000.
响应面法优化电Fenton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得到电Fenton技术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最优条件参数,采用电Fenton技术深度处理生物稳定的煤化工废水,利用正交试验、响应面法和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对影响电Fenton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二次模型,并进行试验结果预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处理效果影响程度的顺序为p H电流密度Fe2+浓度.根据方差分析,二次模型具有很高的显著性,能够很好地预测试验结果.影响处理效果的3个主要因素的最优值分别为p H 4.13、Fe2+浓度1.56 mmol/L、电流密度14.74 m A/cm2,此时TOC去除率达61.58%.电Fenton可以作为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的一种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