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5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正>"拍砖"每期为您邀约名厨大师,针对技术上的困惑,出品中的瓶颈,以现场试做的方式找到解决方案。本期我们特别邀约淮扬菜大师、国家一级评委李玉芬做客"拍砖"现场北京站。  相似文献   
42.
中国古代的皇帝,那可是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的吃穿住用行,每一项,都是极尽所能地讲究。都说民以食为天,其实,皇帝,也是要先以食为天的,中国历代帝王对口腹之欲都很重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权势聚敛天下四方美食美饮。不过,再怎样精致的珍馐,也都是来自于民间平民百姓提供的烹饪原料和烹饪技术。今儿我们要说的宫门献鱼,就是这么一道从民间走入宫门的菜肴。  相似文献   
43.
中国古老烹饪理念中有“酱率百味而行”的说法。在清朝宫廷膳食中,常有一碟生菜和生酱。传至民间,相沿成习,所以至今在北方某些地区,每至春夏季节,以生菜、生酱入餐桌仍不失为一道时鲜佳蔬。但当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御厨们怕生酱生菜吃坏了老佛爷的身体,为保住饭碗,又不违背祖制,便琢磨出几道别具风味的日常小菜。北京宫廷菜“四大酱”之一的炒榛子就是其中的一道名菜。在以下传统北京菜中会用到很多的酱。  相似文献   
44.
如意海参是一款典型的宫廷菜肴。它是以海参为主料,再配新鲜草鱼肉、火腿、鸡蛋清等,经过精心制作而成。成菜色泽美观,质地细腻软(火巴),滋味清淡悠长,是一款受人欢迎的美味佳肴,可作为宴席的头道菜。现笔者根据自己制作此菜的体会,将其制作方法及操作要领写出,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45.
彭娟 《烹调知识》2008,(3X):52-53
<正>它,出身宫廷时,名为百合糕,深受权贵推崇;流落民间后,则为鱼糕,无论哪家红白喜事,它总为"桌上宾"。曾经,它一身洁白毫无"瑕疵",看上去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当走出宫廷后,它开始变得随和起来。逢喜事,它披黄挂红;逢白事,则单着黄褂。它曾一度藏在深闺人未识,后来,好吃的荆沙人,将其带至大江南北。于是,它的名气也日渐升温,甚至作为特产,跻身于各大超市显眼的货架之上——小小鱼糕,作为荆楚大地民间食文化的代表,在长江沿畔逐渐丰富,逐渐成熟。而今,它带着鲜明的地域烙印,走向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46.
老满菜     
王希富  郑莉 《中国烹饪》2014,(9):120-121
原汁原味 满菜在清代宫廷菜中占有一定地位,这与清代统治者长期的生活习惯有关。一部分满菜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成为宫廷菜而“高高在上”;也有的老满菜流传于京城百姓之家,成了京菜。但是,在当今的酒家饭店里,满菜却成了珍稀之品。  相似文献   
47.
唐代长安菜肴主要由宫廷菜、宫府菜、市肆菜、“胡食”菜等组成,它以所以成为当代中国菜肴的最主要流派,是与当时长安城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背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8.
正中国菜因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等特点而举世闻名。公馆菜与官府菜是在中国菜的基础上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其形成有着一定的土壤。旧时北京官府多,府中讲求美食,并各有拿手好菜,以招待同僚或比自己职位高的官员。官府菜在规格上一般不得超过宫廷菜,而又与庶  相似文献   
49.
龙舟鱼 成名原因 此菜出自清朝康熙年间,据说,康熙帝在历代君王中是出类拔萃者之一。他精明能干,聪明过人,并经常到各省巡视。  相似文献   
50.
杨海涛 《烹调知识》1997,(11):29-29
宫廷菜是我国肴馔的组成部份。从周至清的历代王朝,无不追求珍肴美味,从而形成了品式繁多的宫廷菜。现在,帝王及其宫廷早已成了历史,但宫廷菜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并在不少地方及市肆菜中可以看到。有的酒楼饭店甚至专门制作和销售宫廷菜宫廷菜的烹饪特色,概括说来主要是: 一、选料广泛严格 历史上宫廷菜的原料,大多数是各地方的贡品,以清朝的宫廷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