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9篇
电工技术   6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813篇
化学工业   453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129篇
建筑科学   2910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6686篇
水利工程   27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56篇
冶金工业   93篇
自动化技术   374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928篇
  2013年   930篇
  2012年   1096篇
  2011年   1120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906篇
  2008年   820篇
  2007年   643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7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专用粉末涂料和涂装发展的新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专用粉末涂料以其涂膜超薄型化、低温固化和高耐候性等优势,并以预裁割坯料新工艺代替预涂装卷材工艺的新特点,将成为粉末涂料新的增长点。还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2.
王鹏  朱韦龙 《图学学报》2021,42(6):1051-1060
为提升产品造型意象成族的准确性,增强感性工学研究中意象词汇提取的规范性和知识重用性。 首先从同族、泛族、异族的概念切入,对目标产品族的造型意象本体进行了定义;再借助 word2vec 工具和主 成分分析法(PCA)分别完成了对产品族意象词汇的关联性联想和降维提取,从而构建了意象词汇挖掘机制,通 过此机制可以辅助设计师利用网络大数据资源更高效、准确地进行目标产品意象的挖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 统感性工学在意象挖掘方法中模糊性。最后结合意象词汇与造型特征的映射关系,利用 Protege 工具构建了产 品族造型意象的本体模型,对目标产品的造型意象知识进行了逻辑化表征,为下一代产品继承并发展原产品族 造型意象提供参考。以马自达 MX-5 车系的造型意象为例构建了本体模型,并进行了子代产品前脸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93.
意象是苏童小说叙事的特色之一。苏童创造性地把意象的审美机制引入叙事文学领域,以意象叙事代替传统的情节叙事,改变了传统小说较为单调的叙事方式,使文本具备了现代小说独有的弹性与张力。意象叙事的创作策略在苏童小说《米》中运用得最为突出,作家营构了大量繁复隽永、独具特色的意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意象成为叙事活动的一部分,为作品增添了更加复杂的内涵和更为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94.
“水”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之一,“水”不仅与“烟”“雁”“舟”等意象组合,营造或苍茫或清远的意境,而且蕴涵着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临水送别,客子行舟,宋词中的“水”浸满了离别相思人的眼泪;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兴衰荣枯;水空明清澈,洗濯被尘俗所污的心灵,表达了士人对摆脱世事、归隐田园的向往。宋词中的“水”意象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水的清明灵动与词体“要眇宜修”的特点相通。  相似文献   
95.
作为20世纪俄国意象派的代表人物,叶赛宁运用大量清新、自然的意象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诗歌中的“白桦树”形象.诗人将俄罗斯的古老民俗与诗歌巧妙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白桦树意象,这些意象揭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一片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96.
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夜”经常出现在陈毅诗词中。在陈毅诗词中,由于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人创作心理,“夜”不仅是时空概念,更赋予了紧张战斗、自由思想、欢乐工作的丰富内涵,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和审美价值。通过对陈毅诗词夜意象的探析,可以探究陈毅诗词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7.
以现代汉语拟声词的语义转移为切入点,从词类转义和概念域两方面区分了拟声词语义转移的各种类型,描述了拟声词的语义特征和概念结构.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拟声词语义转移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机制,拟声词的概念性意义表达的是所感知到的声音在人脑中留下的心理表征,拟声词语义转移的认知基础是发生了认知意象的转移,其认知机制是隐喻和转喻及隐转喻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8.
通过梳理我国已发表的城市家具相关研究论文,对我国城市家具系统规划设计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进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应从系统性、规划设计定位、法制化建设和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99.
继"人间天堂""东方水城"等旅游形象宣传口号之后,苏州提出围绕"苏式生活"进一步打造城市旅游品牌的发展战略。文章根据有关苏州的旅游博客原创内容数据,采用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对"苏式生活"旅游体验以及苏州旅游意象内涵予以探讨,提出结合明代和民国历史文化特色、挖掘苏式生活体验内涵,创新城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江南核心意象空间,以及完善城市旅游功能设施、打造苏式生活服务体系等苏州城市旅游意象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00.
《荒原》运用众多繁杂典故,制造纷繁细碎意象,来回穿梭于古今时空,再加上全诗笼罩着阴森恐怖的死亡气氛,无疑给读者留下一座望而生畏的可怖迷宫.《荒原》反映的是一战后欧洲衰败的客观景象和人们行尸走肉的生活状态,故诗歌中充斥着消极灰暗的死亡意象,对这一部分的解读比比皆是,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同时,诗中也不乏色调明亮的积极意象.相比前者,这一部分少有人问津.而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意象看似矛盾却又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理解和分析这些积极意象不仅能消解对《荒原》中死亡意象的过分解读,也可体会出艾略特在“荒原”背后寄予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