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41篇
化学工业   197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7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23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仲钼酸铵和醋酸为前驱物制得了三氧化钼纳米粉,将其与硫粉混合在氢气氛下通过还原硫化反应合成了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其粒径分布为30-200nm,形貌为类球形。用MMU-10G屏显式材料端面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测定了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在混合润滑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表明: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能够明显改善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复合油润滑时的最小摩擦因数为0.0127;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能够显著提高润滑油的成膜和承载能力。润滑机制是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钼纳米颗粒的化学惰性和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固-气相反应、反应沉淀和溶剂热诱导法实现了IF-MoS2、IF-WS2纳米粉体的宏观量制备.分别用化学共沉积方法在硬铝基体上制备Ni-P-(IF-WS2)复合镀层,磁控溅射和激光溅射技术在硬铝合金和钛合金基体上制各(Ni,Mo)/IF-(Mo,W)S2梯度纳米复合涂层和IF-(Mo,W)S2/(Ni,Mo)-IF-(Mo,W)S2多层纳米复合涂层.用划痕仪、球-盘式摩擦仪评估纳米涂层的结合力及其在真空(10-2 Pa)和大气中的摩擦磨损性能.Ni-P-(IF-MoS2)化学复合镀层的硬度、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明显低于Ni-P化学镀层.梯度和多层复合结构有利于涂层与合金基体结合力的提高.(Ni,Mo)/IF-(Mo,W)S2纳米梯度复合涂层和(Ni,Mo)-IF-(Mo,W)S2/IF-(Mo,W)S2纳米多层复合涂层在不同环境下都有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含无机类富勒烯(IF-)WS2或MoS2的纳米复合涂层具有优良的环境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3.
104.
乙炔的等离子体热解产物:富勒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炔在高频等离子体电弧中高温分解,连续批量合成炭黑烟炱。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观察发现,炭黑粒子大小约为25nm,由于无定形碳和结晶不完整的石墨碎且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其甲苯提取液及结晶产物进行了初步的成份确认,发现其中含有C60/C70富勒烯成份,粗含量达到烟炱的3%左右。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改进的电弧放电技术合成及多步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方法,得到了大碳笼含钆氧化物团簇的金属富勒烯Gd_2O@C_(88).激光解吸电离碰撞诱导解离质谱/质谱的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钆团簇位于碳笼内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金属富勒烯结构为Gd_2O@D_2(35)-C_(88).内嵌团簇向碳笼转移4个电子,价态+4,碳笼-4价,金属富勒烯的电子结构表示为[Gd_2O]~(4+)@[D_2(35)-C_(88)]~(4-).  相似文献   
106.
采用简单的沉淀法制备了WS3前驱物,在高温下WS3前驱物与氢气反应在聚乙二醇做分散剂作用得到了具有嵌套球形层状封闭结构WS2纳米颗粒.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方法对其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锕系元素是核燃料的核心成分,其独特的5f电子成键结构及其丰富的物理化学特性是先进核能技术的重要研究对象。中国科学院钍基熔盐核能系统(TMSR)研究中心堆材料与工程技术部怀平研究员和程诚副研究员与吉林大学王志刚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张瑞勤教授合作,开展了锕系材料缺陷结  相似文献   
108.
富勒烯笼五六元环的分布情况评述了内包单金属、双金属、三金属以及三金属氮化物(M_3N)和碳化物(M_2C_2)富勒烯C_(66)~C_(84)团簇的结构特征.富勒烯满足五元环最大分离规则,内包不同类型的金属团簇不仅改变了笼的稳定性顺序,也使C_(66)、C_(68)、C_(70)、C_(72)、C_(74)、C_(78)和C_(84)的部分异构体违背五元环最大分离规则 .  相似文献   
109.
《现代材料动态》2008,(10):20-21
英国萨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制造超小纯碳晶体的方法,它完全由球形碳“巴克球”分子(即C60),即富勒烯构成。所使用的方法涉及将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其中一种就包含处于低温下的C60。这项新进展也许会让研究人员加速基于此种简单制造方法的纳米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0.
《纳米科技》2014,(4):85-86
山西大学、清华大学、美国布朗大学及复旦大学化学家密切合作。首次发现了全硼富勒烯B40团簇(AH—BoronFullerene),并将其命名为硼球烯(Boro—spherene)。据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翟华金教授介绍.B40的发现是硼球烯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开端,是一个与碳富勒烯平行、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科学研究新领域。研究表明,硼球烯和低维硼纳米结构与相应碳富勒烯和低维碳纳米材料在性能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者结合可能对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提供新的科学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