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9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篇 |
综合类 | 41篇 |
化学工业 | 197篇 |
金属工艺 | 29篇 |
机械仪表 | 26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6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13篇 |
武器工业 | 9篇 |
无线电 | 6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7篇 |
冶金工业 | 15篇 |
原子能技术 | 23篇 |
自动化技术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富勒烯C6 0 是由 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型分子 ,包含 1 2个五元环和 2 0个六元环 ,直径为0 .71nm。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它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C6 0 是一个优良的电子接受体 ,通过光诱导产生单重态氧的效率高达 1 0 0 % ,被喻为“单重态氧的发生器”。它极易与游离基反应 ,又被喻为“吸收游离基的海绵”。它具有 3 0个双键 ,可以发生许多有机反应 ,连接各种化学药物 ,是药物设计的理想载体[1] 。C6 0 仅溶于一些非极性和弱极性的有机溶剂 ,在水等极性溶剂中不溶。富勒烯作为药物载体 ,首先要制成水溶性衍生物。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了… 相似文献
82.
富勒烯具有十分丰富的电氧化—还原行为,因而其电化学研究成为富勒烯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富勒烯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新的媒介体材料的电催化作用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如 C_(60)及某些高碳富勒烯电还原形成一、二和三价阴离子在均相条件下可电催化某些有机卤代物的还原。Willner 等将 C_(60)羧酸衍生物共价键合在修饰了单层胱氨酸的金电极上,在存在葡萄糖氧化酶条件下可电催化葡萄糖的氧化。我们按文献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的 C_(60)和 C_(70)与环糊精和杯芳烃的超分子络合物,在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及电极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其涂层修饰电极对某些生物大分子以及亚硝酸根、卤代酸等的电催化作用。1.C_(60)-γ-环糊精/Nafion 化学修饰电极对血红蛋白的电催化还原;修饰电极对DNA、细胞色素 c 和氯化血红素的双向电催化作用的研究阳。2.C_(60)-[二甲基-(β-环糊精)_2]对氯代乙酸的电催化还原研究。3.C_(60)-[二甲基-(β-环糊精)]/Nation 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电催化氯化的研究。4.(C_(70))_2-对-叔丁基杯[8]芳烃涂层修饰电极电催化 NAD~+还原的研究。5.C_(70)~2-对-叔丁基杯[6]芳烃涂层修饰电极电催化 NO_2~-还原的研究。6.C_(60_-杯[8]芳烃磺酸衍生物/Nafion 涂层修饰电极对卤代酸的电催化还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3.
新型一维材料:纳米蛇型碳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非晶态碳制备了一类新型纳米碳绳,因其卷绕形状、多层叠片和清晰可见的管壁,称之为纳米蛇型碳管(NCSTs)。形貌观察表明其由直径约73nm的碳穹顶相叠而成,穹顶间距为0.34nm,蛇管长度可达0.2mm。其制备是将脱灰煤和纳米硅的混合物通过温度为3000~4500K的Ar/H2等离子体炬,在反应产物中可以观察到大量的NCSTs。文中对该新型结构的形成机理和纳米硅微粒的催化作用进行了讨论,分析了NCSTs的化学组成和电子结构,并对其力学、电学、化学等性能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4.
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碳纳米管的研究现状,并对碳纳米管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以淄博贫煤为原料,用射频等离子体法合成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和纳米洋葱状富勒烯(nano—structured onion—like fullerenes,NSOFs),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以淄博贫煤为原料制备出CNTs和NSOFs,CNTs直径分布均匀,约为10nm左右,准球状的NSOFs直径分布在8nm-30nm之间,石墨化程度较高;并对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制备富勒烯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比较与讨论. 相似文献
89.
90.
微波辐射下[60]富勒烯与脱氢枞胺的加成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2保护下,脱氢枞胺(C20H31N)被四醋酸铅氧化生成的氮烯活性中间体与[60]富勒烯(C60)在氯苯溶剂中,用微波加热至130℃,反应2 h,发生[1+2]氮烯环加成反应.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提纯反应混合物,得到脱氢枞胺与C60的氮烯环加成衍生物,得率为59.4%(基于已反应的C60).通过FT-IR、13C NMR、1H NMR、MALDI-TOF-MS等分析方法对该衍生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证实其主要成分为预期的单加成结构,同时存在少量的二加成结构.将微波辐射下的反应与传统的热条件下的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以缩短加成反应的时间,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反应得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