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41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2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0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该实验旨在研究副干酪乳杆菌TK1501(Lactobacillus paracasei TK1501)发酵大豆粉对由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取4周龄~5周龄SPF级昆明雄鼠,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L.paracasei TK1501发酵大豆粉组、未发酵大豆粉组,每组各10只。连续腹腔注射STZ建立模型,连续给药4周。通过检测体重、血糖、糖耐量、肝糖原、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脏器组织病理学研究等,探究L.paracasei TK1501发酵大豆粉对STZ诱导小鼠Ⅱ型糖尿病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经L.paracasei TK1501发酵大豆粉干预的小鼠对葡萄糖耐受能力显著增强(p<0.05),小鼠的总胆固醇(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和糖原(p<0.05)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患病小鼠的肝脏、肾脏和胰腺受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2.
该研究建立高蛋白饮食诱导的食积小鼠模型,并使用干酪乳杆菌LH23、山楂-麦芽提取物以及两者联合对食积小鼠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山楂-麦芽提取物与干酪乳杆菌联合作用于食积小鼠可使粪便含水量提高12.82%(P<0.01),胃残留率降低0.68%(P<0.05),小肠推进率提高19.48%(P<0.01),改善程度优于单独作用。同时两者联合干预还可以提高食积小鼠的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提高率为21.28%(P<0.05);降低食积小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降低率为16.5%(P<0.05)。综上,山楂-麦芽提取物与干酪乳杆菌联合干预可通过减少高蛋白饮食小鼠胃内食物残留、促进肠道蠕动等作用显著改善高蛋白饮食诱导的食积症状。  相似文献   
103.
实验以苦荞、燕麦和杏鲍菇复合物的酶解液为原料,对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酶解液发酵前后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研究接种量、接种比例和发酵时间对发酵基质中活菌数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还原力、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获得的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量4%、接种比例1:1、时间10.8 h,在此工艺条件下活菌数为8.89 lg(cfu/mL)。发酵后还原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O2-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0.51、6.85%、43.19%、5.36%、18.29 U/mL。发酵后的苦荞、燕麦和杏鲍菇酶解液,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以不同种类油脂作为原料油脂制得的涂抹再制干酪产品在品质上的变化。对添加不同原料油脂的涂抹再制干酪硬度、涂抹性、色度和感官方面进行考察并比较。研究发现,添加稻米油、山茶籽油的涂抹再制干酪硬度与对照组硬度接近,与全黄油对照组分别相差10.99%、7.44%。添加稻米油、花生油的涂抹再制干酪涂抹性接近对照组,分别与对照组20.59%、22.57%。其中添加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的涂抹再制干酪ΔE*值与对照组分别相差0.30%、0.28%,在色泽上较接近对照组样品。添加稻米油样品感官总评分高达88.85。但添加花生油样品坚果味明显,添加菜籽油样品异味与苦味明显,添加起酥油产品可涂抹性差,三者接受度低。综合各项结果,稻米油是替代黄油作为涂抹再制干酪原料油脂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水牛α_(S1)-酪蛋白多态性对马苏里拉干酪品质的影响。方法以α_(S1)-酪蛋白AB型、α_(S1)-酪蛋白BB型和混合组水牛乳样为原料分别制成全脂马苏里拉干酪,比较3组水牛乳样和干酪在组成、功能特性和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α_(S1)-酪蛋白AB型水牛乳在脂肪、蛋白质和总固形物含量上显著高于BB型。制成马苏里拉干酪后,AB型干酪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BB型和混合组干酪。BB型和AB型干酪在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上显著高于混合组。结论不同基因型α_(S1)-酪蛋白水牛乳的乳成分存在差异,α_(S1)-酪蛋白多态性与水牛乳马苏里拉干酪的组成、质构和融化特性等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06.
高鑫  张亮  李博 《中国酿造》2015,34(12):88
该文通过添加不同发酵剂用量制作了3种硬质蒙古干酪,并对硬质蒙古干酪的理化性质、蛋白质和脂肪水解程度、微观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剂用量增多,除D-乳酸含量外,其他理化指标均随发酵剂用量的增大而减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减少;pH 4.6-可溶性氮(SN)含量和12%三氯乙酸(TCA)-SN含量均增加,表明干酪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程度增大;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表明干酪的风味物质增多。随着发酵剂用量的增多,干酪酸化速度加快,质地相对松散。最终确定发酵剂使用量为1.0 g/L,在此条件下,脂肪和蛋白质的水解程度适中,游离氨基酸种类丰富,能够满足干酪风味化合物生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7.
刘瑛  梁琪  宋雪梅  张炎  黄绍海 《食品科学》2015,36(19):112-117
用甘肃天祝新鲜牦牛乳为原料分别添加嗜温、嗜热和混合发酵剂制作硬质干酪,以pH 4.6-可溶性氮(soluble nitrogen,SN)、12%三氯乙酸氮(trichloroacrtic acid-N,TCA-N)、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含量和疏水性肽/亲水性肽(S/Q)为蛋白水解度指标,研究3 种牦牛乳硬质干酪在6 个月内成熟过程中苦味和蛋白质降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 种干酪在成熟过程中pH 4.6-SN、12% TCA-N和FA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苦味值与pH 4.6-SN、12% TCA-N和FAA含量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0.412和0.458。3 种干酪成熟过程中S/Q的变化趋势和程度不同,嗜温发酵剂干酪中S/Q呈现降低趋势;嗜热和混合发酵剂干酪中S/Q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但在这两种干酪中S/Q的变化程度不同,嗜热发酵剂干酪在1~3 个月S/Q略有降低,在3~6 个月S/Q快速增大,而混合发酵剂干酪正好相反。S/Q与苦味值成极显著正相关(r=0.895),S/Q可很好地反映干酪中苦味的强弱。而干酪中苦味强弱与蛋白质降解强弱密切相关,对蛋白降解程度越大的发酵剂制作的干酪越容易产生苦味,其中,嗜热发酵剂对干酪蛋白降解程度最大,混合发酵剂次之,嗜温发酵剂最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筛选到一株可以高效清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YZU01。本文主要研究L. casei YZU01清除苹果汁展青霉素过程中对苹果汁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未添加和添加展青霉素的苹果汁作为对照,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 H计检测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检测L. casei YZU01降解苹果汁展青霉素过程中苹果汁的有机酸(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乙酸和L-苹果酸)和糖含量(葡萄糖和半乳糖)、酸度、非酶褐变指数和透光率、色度等苹果风味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L. casei YZU01清除苹果汁展青霉素过程中,苹果汁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和乙酸的含量增多,L-苹果酸、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含量减少,柠檬酸含量从0.18 g/kg上升至2.11 g/kg,酒石酸含量从2.3 g/kg上升至3.4 g/kg,富马酸含量从0.12 g/kg上升至0.15 g/kg,乙酸含量从0.00 g/kg上升至0.66 g/kg,L-苹果酸含量从7.31 g/kg下降至5.26 g/kg,葡萄糖含量从38.59 g/kg下降至1.59 g/kg,半乳糖含...  相似文献   
109.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研究益生菌切达干酪成熟过程中(6 ℃,180 d)细菌群落构成及益生菌(干酪乳杆菌LC2W)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SBM和MSE等选择性培养基存在选择专一性不强的缺点,不能客观反映干酪内各种微生物的动态变化;随着切达干酪成熟时间的增加,发酵剂嗜热链球菌和乳酸乳球菌的数量明显下降,而非发酵剂菌群乳杆菌的数量和主要种类呈上升趋势;干酪成熟180 d后,干酪乳杆菌LC2W的存活量仍高于1×108CFU/g。切达干酪能作为干酪乳杆菌LC2W存活的良好载体;PCR-DGGE技术和选择计数法联用更加适合干酪细菌群落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0.
干酪乳杆菌的功能性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干酪乳杆菌的主要保健功能,包括降胆固醇、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抗高血压等,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该菌种在工业生产、食品发酵及防腐、医疗保健、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