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88篇
  免费   3216篇
  国内免费   2198篇
电工技术   174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142篇
化学工业   9489篇
金属工艺   3990篇
机械仪表   2444篇
建筑科学   6078篇
矿业工程   4750篇
能源动力   916篇
轻工业   5131篇
水利工程   1701篇
石油天然气   5455篇
武器工业   539篇
无线电   30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04篇
冶金工业   2177篇
原子能技术   310篇
自动化技术   1113篇
  2024年   457篇
  2023年   1592篇
  2022年   1726篇
  2021年   1659篇
  2020年   1414篇
  2019年   1587篇
  2018年   859篇
  2017年   1167篇
  2016年   1390篇
  2015年   1542篇
  2014年   2744篇
  2013年   2188篇
  2012年   2564篇
  2011年   2698篇
  2010年   2513篇
  2009年   2712篇
  2008年   3581篇
  2007年   3234篇
  2006年   2501篇
  2005年   2651篇
  2004年   2377篇
  2003年   2449篇
  2002年   2047篇
  2001年   1890篇
  2000年   1357篇
  1999年   1086篇
  1998年   1004篇
  1997年   834篇
  1996年   727篇
  1995年   601篇
  1994年   577篇
  1993年   410篇
  1992年   429篇
  1991年   384篇
  1990年   364篇
  1989年   362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蜡晶形态结构对原油降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条件下蜡晶的形态变化,对蜡结晶过程中的结构、分布状态和生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了用52#、62#、80#蜡配制的模拟油中蜡的碳数分布,考察了凝点与蜡含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沥青质、胶质和大分子降凝剂(PPD)对模拟油降凝、降粘的影响,为改善原油流动性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蜡晶的微观形态结构、蜡在油中的溶解性能以及降凝剂的降凝作用与模拟油中蜡的碳数分布密切相关,只有当降凝剂分子结构与油中蜡的结构匹配时,才能达到理想的降凝效果。通过实验确定了模拟油降凝时的临界蜡含量为40%(质量分数),大于该临界值后,凝点随着蜡含量的变化幅度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2.
王庄油田是水敏性稠油油藏的典型代表,其水敏性在热采过程中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油田开发方式的选择。针对这一问题,从直接影响水敏性变化的储层粘土矿物入手,在模拟地层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室内高温高压静态和动态物模实验,并结合X衍射、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粒度检测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粘土矿物在100-300℃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而找到水敏性的变化规律,进而从机理上解释了渗透率的变化原因,为数值模拟和开发方案制定提供室内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3.
张立娟  岳湘安 《油田化学》2006,23(3):243-247
水驱后的残余油膜将贴于孔隙壁面,为壁面边界层流体,处于三相界面的包围和共同作用下。目前的调研结果显示,油膜的组成及力学特性沿孔壁方向上是变化的。在化学驱过程中油膜不仅受到驱油剂的驱替作用。还受驱油剂/油界面张力、油/固体界面张力及驱油剂/固体界面张力的阻碍作用。由于油膜组成、力学特性及相间作用的复杂性.以往对油膜驱替机理的研究都是从微观实验的角度对现象作观察和定性解释。本文根据水驱后残余油膜在油藏孔隙中存在的特点,提出了油膜驱替的简化模型。基于油膜驱替的微观实验,采用数值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黏弹性驱油剂在不同的驱油剂/原油界面张力作用下对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考察了驱油剂的流变性、驱油剂/油界面张力、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不同厚度油膜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探讨了驱油剂/原油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在驱替残余油中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驱油剂对油膜的驱替始于驱油剂/油界面,要同时克服驱油剂/油界面约束力和油膜的屈服应力。降低界面张力、增强驱油剂的黏弹性、增加驱替速度,有利于提高驱替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适当增加驱油刑的黏弹性可以放宽驱替薄油膜时对超低界面张力的要求。图13参9。  相似文献   
44.
含油污水中硫化物升高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的推广应用,有些处理含聚合物采出液的联合站出现脱水器中油水过度层加厚的现象,经初步实验研究证明,引起脱水器中油水过度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硫化物颗粒。含油污水中的有害硫化物主要是由硫酸盐还原菌与硫酸根离子作用最终产生硫化氢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5.
输气管线中水合物的形成及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天然气管道输送过程中因地貌、气象及各种管道条件而使少量天然气形成水合物,导致堵塞管线,影响管线的安全运行。分析了输气管线中形成水合物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其中在热力学条件中着重介绍了管道中含水量对形成水合物的影响,结合两方面条件简要介绍了预防水合物的常用措施。  相似文献   
46.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稠油油溶性降粘荆被认为是解决稠油开采和输送问题最有前途的方法。本文讨论了捌油高粘的内在根本原因,并通过加荆前后对稠油粘温曲线的对比、透射电镜图像的对比以及DSC曲线的对比,分析稠油加荆前后微观结构上的变化,进一步提出了油溶性降粘荆的降粘机理。  相似文献   
47.
油田污水处理及酸化缓蚀剂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油田污水处理及酸化中的几类缓蚀剂,重点介绍了咪唑啉型缓蚀剂、膦系缓蚀剂、曼尼希碱、炔醇等四类目前使用较多的缓蚀剂。结合缓蚀剂的分子结构阐述了其作用机理,论述了污水用缓蚀剂和酸化用缓蚀剂分子结构的区别及原因,并探讨了今后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8.
胡修林  张克声 《信息技术》2006,30(12):69-72
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在提高移动通信服务容量和质量的同时而不占用更多的频谱资源。文中就一种利用切比雪夫天线阵来实现智能天线下行波束的优化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同信道干扰可控,且计算量小,鲁棒性好,用户波束个数不受阵元个数限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49.
采用XRD和TEM等技术研究了ZrSiO4/α-Al2O3反应烧结过程中非晶态物质的形成及演化。结果表明,1400℃莫来石开始形成时体系中的液相是富Al2O3的,随着温度的升高,ZrSiO4分解速率加快及富Al2O3莫来石的形成,液相逐渐向富SiO2方向演化,液相的形成及其演化与莫来石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0.
近几年来,由于在结晶岩内发现了大量油气储量又再度引起了“生物”与“非生物”油气成因说派之间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