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118篇
机械仪表   53篇
建筑科学   79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251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5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以蜂糖李、空心李和脆红李果实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其初生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样本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比较各品种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及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解析代谢通路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李品种果实共检测到12类307种代谢物,主要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糖类、醇类、游离脂肪酸等代谢物。蜂糖李与脆红李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有70种,其中43种物质相对含量上调,27种下调,分别占61.43%和38.57%;差异显著的代谢途径有5条,分别是代谢通路、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通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物合成通路和赖氨酸降解通路。蜂糖李与空心李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有96种,其中84种物质上调和12种物质下调,分别占87.50%和12.50%;差异显著的代谢途径有1条为色氨酸代谢通路。空心李与脆红李之间共检测到7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9种上调,56种下调,分别占比为25.33%和74.67%;差异显著代谢途径有2条分别是嘌呤代谢通路和硫代葡萄糖苷生物合成通路。  相似文献   
962.
为了保证农作物果实产品的品质,通常需要对其进行筛选,本文提出一种果实图像质量无损检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对红色苹果中的腐烂区域进行定位,同时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对损坏的水果进行标记,以便筛选。该方法对于果实的无损检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可以提高筛选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963.
为了探明套袋对设施冬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设施内‘贝达’砧‘87-1’葡萄为试材,设置套红纸袋、绿纸袋、蓝纸袋和白纸袋4个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分别采集成熟期果实,进行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花青素和香气组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对果实粒质量和可滴定酸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和香气品质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红袋和绿袋的负效应较大,白袋和蓝袋的负效应较小。建议冬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套袋选择白纸袋为宜。  相似文献   
964.
目的:以采后"大叶"莲雾为对象,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筛选病原菌拮抗菌,并对其拮抗机理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得到引起莲雾果实软腐病的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菌,对病原菌、拮抗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空间竞争和抗病相关酶活性测定探究其机理。结果:莲雾软腐病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针对病原菌分离出拮抗菌143株,效果最明显的菌株命名为D-1,其抑菌圈直径达11.10 mm,鉴定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拮抗菌D-1可有效抑制莲雾软腐病病斑的扩展,明显降低果实发病率,并且其能在果实伤口处快速定殖形成空间竞争。而且,D-1可明显提高果实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果实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965.
对橄榄果实中的总酚含量与可溶缩合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法,研究了橄榄果实中单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橄榄果实中总酚含量较高[(572.35±39.72)mg/g(干重)],用正丁醇-HCl法测得缩合单宁的含量为(1.47±0.02)mg/g(干重),用DPPH法和FRAP法研究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抗氧化活性表明,橄榄果实单宁具有较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为48.45μg/mL),及较强的抗氧化能力(2.955 mmol AAE/g)。  相似文献   
96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207-211
为确定黄秋葵果实的合理采收期,以‘绿箭’品种为试材,研究果实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主要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秋葵果实以花后7~9 d生长速率较高,干物质含量较低,但花后11 d果实不溶性膳食纤维方显著升高,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则迅速降低;随采收期延迟,果实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可溶性糖及灰分含量呈降低趋势,而总酚、黄酮含量则以花后11 d采收较高,分别比花后7 d采收的果实增加了14.10%和5.16%,尽管花后11 d采收的果胶含量较7 d时降低了12.08%,但其果实鲜质量增加近1倍。虽然不同采收期果实风味物质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确定,黄秋葵传统鲜食以花后7~9 d采收为宜,而利用其功能成分进行精深加工,则以花后11 d采收较好。  相似文献   
967.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罗甸小米核桃果实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及果实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罗甸小米核桃果仁的营养成分以脂肪含量(56. 57%)占绝对优势,矿物质元素Ca含量(1. 27 mg/g)、Zn含量(0. 027 2 mg/g)和蛋白质含量(16. 84%)也较丰富;果仁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90. 83%)为主,脂肪酸中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的含量较高,合计97. 12%;果仁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137. 79 mg/g,包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1. 03%;罗甸小米核桃平均果重8. 333 g,壳厚1. 03 mm,仁重4. 987 g,出仁率为59. 84%;其综合性状均达到了国家坚果1级~优级品质指标值,营养丰富,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68.
1-甲基环丙烯在抑制果实衰老软化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甲基环丙烯是一种乙烯作用抑制剂,可以延缓果实采后衰老与软化,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和货架寿命。概括了1-甲基环丙烯抑制果实衰老软化的作用效果及常见果品1-MCP处理的最佳温度、时间,展望了1-MCP在果实贮藏保鲜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969.
采后苯丙噻重氮处理促进梨果实的愈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荣  王斌  姜红  王毅  李雪  司敏  李永才  毕阳 《食品科学》2018,39(9):190-195
研究采后苯丙噻重氮(benzothiadiazole,BTH)处理对梨果实愈伤的促进作用,探讨苯丙烷代谢及抗氧化 酶在愈伤中的作用。以‘玉露香’梨果实为试材,人工模拟损伤后,用100 g/L BTH处理,在常温(20~25 ℃)、 相对湿度80%~85%的黑暗条件下进行愈伤,通过测定质量损失率和损伤接种梨果实的发病率来评价愈伤效果,比 较BTH处理组和对照组梨果实愈伤期间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以及 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BTH处理对梨果实愈伤期间的质量损失率没有显著影响;愈伤期 间,BTH处理组和对照组梨果实的发病率均降低,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 BTH处理降低了梨果实的采后发病率;BTH处理明显提高了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抗氧化酶多酚 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此外,BTH处理还有效促进了梨果实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 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处理组梨果实的发病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 关,和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力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采后BTH处理可促进梨果实的愈伤,苯丙烷代谢以及过 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在愈伤组织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0.
黄欢  王绍帆  韩育梅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8):350-355,367
果实质地的改变严重影响采后果实的贮藏运输及其商品价值。而采后果实质地的改变通常认为是由于果实细胞初生壁和胞间层组织中的多糖降解,引起细胞壁超微结构改变所导致的。同时细胞壁多糖降解和多聚物化学键的改变,会进而引起细胞分离、软化、溶胀,改变细胞膨压,从而影响果实质地。多糖降解过程受到一系列细胞壁酶的协同作用,不同酶在果实质地变化的各阶段作用不同,而且各种酶活性变化在不同品种的果实中表现不同。本文主要对细胞壁多糖降解以及其相关酶对果实质地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展望,总结了果实成熟软化中细胞壁的降解机理,为更好地进行果实贮藏、保鲜及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