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21.
湘鄂西地区油气前景探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湘鄂西地区因与威远气田具有类似的下古生界系统,可对比的早期沉降、晚期抬升的地质过程而被认为有良好油气前景。然而,湘鄂西地区的抬升幅度过大,超压系统已不复存在且无古构造控制油气的早期聚集,所以该区除秭归复向斜尚可进一步勘探外,其他地区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22.
为剖析大巴山构造带变形前缘与湘鄂西褶皱带变形前缘的叠加复合方式,通过分析秭归复向斜的浅部资料和深部最新的地震剖面,对秭归复向斜南、北两侧的地质结构和变形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深部构造楔的活动是促使秭归复向斜南、北两翼发生构造变形的主要原因,秭归复向斜南翼构造楔以连接志留系滑脱层和基底滑脱层的南倾断面为底板前冲断裂,以志留系滑脱层及其上部的北倾断面为顶板反冲断裂,由志留系页岩层至震旦系顶部及其深部的一部分基底物质组成构造楔参与变形;向斜北翼深部的构造楔,以向斜北翼基底滑脱层为顶板反冲断裂,以北翼下方深部滑脱层为底板前冲断裂,构造楔整体由基底物质组成。进一步的分析认为:秭归复向斜南翼的形成受控于湘鄂西褶皱带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初向北的递进构造变形,北翼及其内部次级褶皱的形成受控于早白垩世中期至早白垩世晚期大巴山构造带内南大巴冲断带向南的挤压推覆;大巴山构造带早白垩世中期至晚白垩世的变形叠置于湘鄂西褶皱带晚侏罗世的变形之上是两构造带叠加变形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3.
中扬子湘鄂西区为中国南方海相天然气重点地区,分析其构造演化特征对该区常规天然气及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运用重力、磁力、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及钻井等资料,明确了湘鄂西晋宁期-喜山期可划分为基底形成阶段、旋回性坳陷沉积阶段及变形、变位阶段,其中澄江期至部分印支期形成了区内广布的以海相碳酸盐岩夹部分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建造,燕山主期为区内大规模褶皱及断裂形成期,是在研究油气保存条件时应重点探讨的构造活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