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4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微波杀菌白切鸡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要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采用微波杀菌的白切鸡工业化生产工艺要点以及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归纳了影响白切鸡品质的关键控制点,并指出了今后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气调包装对白切鸡货架期及品质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气调成分比例、顶空度对白切鸡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理化指标(质构、颜色、挥发性风味和包装盒膜凹陷程度)和感官指标(颜色、气味、滋味、组织状态)的影响,得出白切鸡最佳气调锁鲜技术参数以及对现行物流条件下新鲜度和货架期的延长效果。结果表明:最佳气调包装参数:顶空度为45%,气体比例为40% CO2+60% N2。在此条件和现行物流条件下贮藏过程中白切鸡品质降低,6~7 d时,白切鸡质构、颜色、挥发性风味、凹陷程度发生较大变化,而在11 d的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和感官评价结果均在可接受水平范围。本研究结果对白切鸡的货架期延长及贮藏期间的品质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为白切鸡应用气调锁鲜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一套客观评定白切鸡产品食用品质的标准方法。方法以色差法、剪切力法、离心和压榨损失法以及主观评分法测定样品的色泽、嫩度、保水性和感官评定。结果取样位置、样品尺寸和测定条件的变化对白切鸡的食用品质评定具有显著影响。最终选取鸡胸肉进行颜色评价、选取背部进行pH值评定、将鸡胸肉切成尺寸为1 cm×1 cm×4 cm的体积进行嫩度评定、转速为5000 g/min和加压条件为35 kg/5 min进行保水性评定,在上述条件下变异系数最小,结果最为稳定;白切鸡的感官特征复杂而多变,任何单一描述词都无法对其准确描述。结论成功构建出白切鸡感官评定判定方法,可为传统白切鸡的生产现代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
该文以清远麻鸡制作的白切鸡为研究对象,对比了经不同超高压处理(350~550 MPa,5 min)后,白切鸡整鸡的安全性及鸡胸、鸡腿食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初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总数显著降低,白切鸡硬度、L*、鸡腿肉a*、汁液流失率显著增大(P<0.05),嫩度显著降低(P<0.05),弹性先增大后减小,持水性先减小后增大,咀嚼性、b*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350、450 MPa处理后的白切鸡感官评分和对照组差距较小。450 MPa处理组白切鸡在4℃的条件下贮藏20 d,其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在第20 d分别为3.85 lg cfu/g、0 cfu/g,均未超过熟肉制品国家标准的要求,与对照组相比,货架期从7 d延长到了20 d左右。综上,在350、450 MPa,5 min的条件下处理的白切鸡在各种指标下都接近对照组,说明超高压处理不仅显著提高了白切鸡整鸡的安全性,而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食用品质,延长了产品货架期。该文的研究结果为利用超高压处理提高白切鸡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5.
《肉类研究》2015,(6):15-19
借助平板菌落计数、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和纯种微生物分离鉴定等手段研究静电场在白切鸡贮藏过程中对微生物总数、微生物多样性、纯种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静电场在纯种微生物生长中的作用,揭示静电场延长白切鸡货架期的机理。结果表明:白切鸡是一种原始带菌量比较高的产品,通过静电场处理可延长白切鸡产品的货架期。白切鸡中的微生物以来源于产品原料的假单胞菌属的微生物为主。静电场对纯种微生物生长的抑制存在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26.
煲仔饭是广东的传统美食。广式煲仔饭的风味多达20余种,如腊味、冬菇滑鸡、豆豉排骨、猪肝、烧鸭、白切鸡等等。  相似文献   
27.
果香山椒鸡     
粤菜中的“白切鸡”可说是全国都叫得响的一款名菜,因其成菜皮滑肉嫩、味道鲜美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但也正是因为“白切鸡”的味道咸鲜清淡,才使得内地喜食辣味的顾客对它兴趣大减。那么,怎样才能让内地人也接受“白切鸡”呢?笔者作为广东厨师,在实际操作中借鉴了川菜“野山椒泡凤爪”的技法,有针对性地对“白切鸡”作了一些改进,使得此菜既不失粤菜的风味,又有川菜的特色,结果受到了食客的欢迎。原料:三黄仔鸡1只(约1000克)苹果150克雪梨150克鲜柠檬100克红柿椒100克30克大葱50克精盐、料酒、白鸡汤各适量…  相似文献   
28.
茉莉 《中国烹饪》2014,(4):121-121
禽流感是可怕的病,导致“不鲜不食”的广州人在街市也无法买到现场宰杀的新鲜鸡,饮食经验根深蒂固的广州人难免也抱怨:冰鲜鸡肉质纤维绵烂没有口感,不能做白切鸡。  相似文献   
29.
广东白切鸡     
《中外食品工业》2010,(7):50-51
嫩嫩的白切鸡,很多人怎么自己在家做不出来呢。正宗的白切鸡可是具有肉烂骨带血的境界的,好好学一下子吧  相似文献   
30.
加工工艺对白切鸡品质及微生物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加工工艺对白切鸡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在95 ℃卤水中浸煮18、20、22 min和冰水冷浸8、 15 min的工艺组合加工白切鸡,测定产品得率、保水性、pH值、色泽、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等品质指标及其在室 温放置2 h后的菌落总数。结果表明,相同冷却条件下,随着浸煮时间的延长,白切鸡的产品得率显著降低,鸡肉 的保水性显著提升(P<0.05),肌纤维间隙变小,室温条件贮藏2 h后菌落总数显著减少(P<0.05)。冰水冷浸 15 min组白切鸡质构特性显著优于冷浸8 min组(P<0.05)。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浸煮18 min组白切鸡的口感、风 味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冷浸时间对口感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通过浸煮20 min、冰水冷 浸15 min得到的白切鸡感官评分最高,结合质构特性得分,推荐为较优的加工方式。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白切鸡的 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