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9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33篇
水利工程   12篇
无线电   7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今年4月4日是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扫墓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习俗。其实扫墓的习俗早在先秦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唐朝更加盛行,既是人们对祖先崇拜意识的反映,也是生者对逝者的缅怀。每到这个时候,总让我想起上小学时,学校会在清明节组织同学们去给烈士扫墓,也是在这个时候,很多烈士的英勇事迹我才慢慢熟知,心里充盈着一股崇敬之情,以此来鞭策自己好好学习。说到扫墓,大家肯定不会对八宝山这个名字陌生,这期咱们就着清明扫墓的习俗来说说八宝山……  相似文献   
102.
在数千年的历史里,礼,一直是治国理民的重要法宝。当然,它还经营和倡导着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礼,原来是宗教祭祀礼仪上的一种仪态,是对神灵的祭祀、致敬和尊重。后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就成了对人的尊重。"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  相似文献   
103.
打醮是陕西榆林新春时节举行的一种代表性民间祭祀活动,又称清醮会、打老醮。各村子里的人会用自家的香换下佛龛香炉上的香,然后把香插到自家的院墙上,意思是祖师(佛家)已到了该村本家,人们受到了神的庇佑,驱散了瘟疫,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合社书安。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会馆是一类很独特的建筑。它兼具食宿,祭祀,聚会和娱乐等诸多使用功能。从建筑配置上看,会馆也很特别,一般包括厅台馆阁,大殿,配殿,钟鼓楼,戏台等等。这种独特的建制正是由它所服务的群体的基本需求的反应。他们客居异地,通过会馆感受同乡人带给彼此的温暖.所以会馆实际是一个外来小众群体的聚集场所.他们在这里需要食宿、娱乐,与此同时因为外来人口多为工商阶层.所以会馆又多了一层商业色彩。会馆的布局形制并非凭空出现.它与祭祀之用的祠庙建筑在平面布局形制上颇具相似性.而且两者都具有祭祀功能。可以初步推断.会馆是以祠庙为蓝本而发展起的一类具备独特形刺的建筑类型。甚至有的会馆其前身就是一座祠庙,围绕着这座祠庙。渐渐融入娱乐功能.发展壮大为会馆建筑群。  相似文献   
105.
《Planning》2016,(4)
《五藏山经》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地理书,它脱胎于社稷祭词,祭祀范围不仅仅是本社,而是整个世界。其中涉及的地理,越近的越真实,无法到达的地方只能假借想象。祭祀的对象是以社神为主的多种神灵。祭祀时间、地点、祭品及其处理方式等要素,都需参考社稷祭祀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6.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黄河、长江、辽河流域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三个重要源头。然而,在历史长河中,唯有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薪火相传、强势扩张,一直演进至今,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形态。中国酒文化与华夏文化同步萌生,相互影响。从敬畏天地和祖先的祭祀文化,到唐风宋韵的诗酒风雅,再到飞入寻常百姓人家,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中,随处飘散着美酒的清香。倘若我们把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去阅读整部中国历  相似文献   
107.
郭灵洁 《中国食品》2013,(15):86-87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李益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每年8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相似文献   
108.
《古建园林技术》2012,(2):22-22
本刊记者贺飞报导:6月1日,应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单德启教授率法东隽教授、厦门大学罗林教授、中南大学蒋涤非教授、北京建工学院范霄鹏教授、湖南大学卢健松教授、《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主编助理贺飞等多位专家,集体把脉炎帝陵规划编制、项目实施及5A级景区创建问题。"炎帝陵弘扬历史文化要从内往外,发展现代文化要从外往内,二者交融后,最后形成特色鲜明的祭祀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和养身文化等。"清华大学教授单德启说。  相似文献   
109.
祭天、祭地、祭日、祭月四大祭祀活动是皇家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四大祭祀活动的恢复,展示了明、清时期皇家祭祀的盛景,剖析其求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初衷,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0.
朱向东  姚晓 《华中建筑》2011,29(1):157-161
该文从建筑和文化的视角出发,以山西省阳城县下交汤帝庙为例,研究商汤文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文化因素在晋东南宋金祭祀建筑的建立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认识建筑与文化的相互依存性,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也保护好其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