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47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核桃内种皮营养与功能成分初步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核桃内种皮中一些营养和功能成分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核桃内种皮中蛋白质含量为11.03g/100g,碳水化合物7.74g/100g,脂肪20.20g/100g,VB10.205mg/100g,VB20.05mg/100g,矿物质元素磷、锌、钙的含量依次为442.00、29.20、23.20mg/100g,VB1、磷和锌含量分别是仁中含量的1.37、1.50和13.46倍。总酚和黄酮类分别为1.038g/100g和0.744g/100g,分别是仁中含量的12.51和1.78倍,表明核桃内种皮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索新的花色苷资源,提高红芸豆的价值。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红芸豆种皮花色苷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条件如下:采用40%乙醇溶液(HCl调p H为1),料液比1∶24(g/m L),提取温度为68℃,采用160 W超声处理78 min时花色苷得率最高达到185.57 mg/100 g;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红芸豆种皮花色苷提取物对ABTS+·、DPPH·的最高清除率分别达到68.11%、90.66%,同时具有较高的总还原能力。优化的红芸豆种皮花色苷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红芸豆种皮花色苷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3.
为提高核桃种皮多酚粗提物的纯度并明晰核桃种皮多酚的种类,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核桃种皮多酚进行富集,筛选出最佳树脂,优化分离工艺条件,并对其富集产物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AB-8树脂最适用于核桃种皮多酚的富集。最佳工艺条件为:核桃种皮多酚溶液上样质量浓度2 mg/mL, pH 3.0,静态吸附时间3 h,解吸液为体积分数70%的乙醇溶液,动态吸附最大上样量为14 BV,洗脱液用量为4 BV。在此条件下,核桃种皮多酚的纯度可由24.24%提高到70.52%。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对纯化后的核桃种皮多酚类物质进行鉴定,确认鞣花酸、鞣花酰基葡萄糖异构体、二鞣花酰基葡萄糖、三没食子酰基鞣花酰基葡萄糖、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木麻黄素/木麻黄鞣亭异构体、Glansrin C异构体、鞣花酸己糖异构体、鞣花酸戊糖异构体及Glansreginin A等30种多酚类组分。该研究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可作为核桃多酚初步分离的介质,其对鞣花酸及其衍生物等功效成分有较好的保留。  相似文献   
34.
以生产绿豆芽所废弃的绿豆种皮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研究了萃取绿豆皮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借助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光谱,判定绿豆皮色素成分;用所提取的绿豆皮色素制备了叶绿素铜钠,并对其性质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绿豆皮色素的最佳工艺是: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80min、CO2流量50kg/h、95%乙醇作为夹带剂;初步判定绿豆皮色素的主要成分是叶绿素;制备的叶绿素铜钠各项质量指标达到或超过QB/T3783-1999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5.
顿倩  彭瀚  麦琦莹  邓泽元  张兵 《食品科学》2019,40(10):178-186
以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法获得黑豆种皮可溶型花青素提取物,再进一步对不含可溶型花青素的黑豆种皮残渣使用酸水解和碱水解以及酸碱/碱酸轮提水解,获得黑豆种皮结合型花青素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各黑豆种皮提取物中所含有的共17 种花青素成分,包括11 种花青素糖苷类: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半乳糖苷、矮牵牛花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花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O-己糖苷、芍药花素-3-O-己糖苷、天竺葵素-3-O-(6”-丙二酰葡萄糖苷)和芹菜定-3-O-(6”-丙二酰葡萄糖苷);6 种花青素苷元: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矮牵牛花素、天竺葵素、芹菜定和芍药花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精确定量各类黑豆种皮提取物中的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酸性结合型花青素提取物中结合型花青素的总含量最高。此外,在黑豆种皮的可溶型花青素提取物中,花青素主要以花青素糖苷类形式存在,苷元含量相对极少;而在结合型花青素提取物中,则主要以花青素苷元为主,糖苷类化合物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3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小麦的营养价值,小麦籽粒中有益矿质元素含量已成为研究小麦营养品质的热点问题.以小麦黑76(黑种皮)和VICTO(白种皮)两个品种(系)及其杂交产生的9个不同粒色的姊妹系为材料,研究了太原和泰安两地小麦籽粒中Fe、Zn、Cu、Mn含量及其与种皮色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4种元素的含量都受到遗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调控;杂交后代姊妹系间4种元素含量的差异性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存在基因型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利条件下,除Fe含量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以外,其他3种元素差异都不显著;2个亲本及其9个姊妹系间白色籽粒和黑色籽粒种皮的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皮色素含量与籽粒中Mn含量达到显著水平,而与Fe、Zn、Cu这三种主要有益矿质元素含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粒色不能成为判断小麦籽粒是否富含Fe、Zn、Cu等主要有益矿质元素的指标;此外,Fe与Cu含量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各元素间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7.
山杏种皮黑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杏种皮黑色素具有黑色素典型的性质。稳定性研究表明:温度影响该黑色素的氧化还原状态,但对溶液的颜色无显著影响;pH<6时,冷冻使黑色素沉淀;光照使溶液褪色;随pH升高,溶液颜色略有加深;Na_2SO_3、Ca~(2+)、Cu~(2+)和Zn~(2+)有一定的增色护色作用,Al~(3+)、Mg~(2+)、Na~+、氨基酸、糖和淀粉对该黑色素无显著影响;有机酸使溶液略有褪色。本研究尝试以吸光度的对数对波长的回归直线斜率作为衡量黑色素稳定性的指标,该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山杏种皮黑色素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38.
方贤胜  吴涛  肖良俊 《食品科学》2021,42(12):215-221
为了解核桃内种皮的主要代谢成分,同时比较不同颜色内种皮的成分差异。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通过聚类分析、样本相关性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测定并比较相同生境下浅黄色和紫色核桃内种皮的代谢物质成分。结果表明:2 种核桃内种皮共检测出23 类680 种代谢物,其中658 种为两者共有,浅黄色有670 种,紫色668 种;2 种核桃内种皮筛选得到差异代谢物244 种,占共有代谢物的37.08%;其中,紫色内种皮相对浅黄色内种皮有93 种代谢物含量较高,占比为38.11%,151 种成分含量较低,占比为61.89%;244 种显著差异的代谢物主要分布在20 条代谢途径中,前5 条通路分别是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通路、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通路、环境微生物相关代谢通路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分别包括代谢物90 种(36.89%)、48 种(19.67%)、37 种(15.16%)、30 种(12.30%)和23 种(9.43%);紫色核桃内种皮花青素差异代谢物数量较多且含量较高,可能是造成内种皮颜色差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9.
椰子种皮油的提取与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椰子种皮为试验材料,对种皮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所得种皮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椰子种皮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60℃,料液比1∶4(g/m L),时间3 h,出油率可达76.83%。所得种皮油具有一定的椰香味,为非干性油(碘值14.69 g/100 g),酸值为13.37 mg/g。月桂酸(42.28%)为其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中短链脂肪酸(C8~C12)含量为51.45%,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4.49%,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饱和油脂和新型脂肪能源。  相似文献   
40.
银杏外种皮麦胚保健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发银杏外种皮麦胚保健饮料为目的,对其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操作要点、产品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对该饮料的苦涩味的抑制方法、防止储存过程中沉淀及分层技术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较为适合的银杏外种皮麦胚保健饮料加工工艺条件,即:0.10%β-环状糊精55℃处理8h,最佳复合稳定剂总用量为0.35%,杀菌温度87~90℃,时间25min,杀菌后采用二级冷却至40℃,均质压力为30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