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4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6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研究了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辐射释磷的机理以及组氨酸对dTMP释磷的保护作用。dTMP辐射损伤释放出无机磷主要是由于水辐解产生的OH自由基在C4’位置发生抽氢反应所致。实验求得这一反应的速率常数为(1.7±0.1)×10~8M~(-1)S~(-1),同时求得OH自由基与dTMP大分子的反应速率常数为(5.0±0.2)×10~9M~(-1)S~(-1) 由于组氨酸能有效地清除OH自由基,因而组氨酸对dTMP释磷的保护作用是显著的。从辐照后测得DNA溶液粘度变化的结果来看,组氨酸对DNA变性——降解作用也呈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以L-组氨酸生产菌TL1105为供试菌株,研究了接种龄、接种量及温度溶氧等因素对L-组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龄为20h,接种量为6%,pH7.0,温度31℃,溶氧为20%时,L-组氨酸产量最高,在此条件下进行5批1m3中试罐实验,发酵产量稳定在30g/L左右,糖酸转化率大于20%。  相似文献   
103.
谷氨酸棒杆菌S6产L-组氨酸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L-组氨酸产生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培养基的最佳菌龄12h;菌种发酵周期60h。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分别为葡萄糖100g/L,硫酸铵40g/L,玉米浆15g/L,硫酸镁2g/L。最佳发酵条件为300mL摇瓶的装液量30mL,接入2.25mL液体菌种,pH7.4,转速130r/min。将其应用于产生菌株S6,其L-组氨酸最高产量达到了577mg/L,比原发酵条件的222mg/L提高了160%。  相似文献   
104.
The enthalpies of solution in water of complexes of RE(NO3)3(RE = La - Nd, Sm- Lu, Y) with L-α-Histidine (His) were measured at 298.15 K. The standard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of RE(His)^3 (aq) were calculated. The “tetrad effect” regularity was observed from the curve, which is the enthalpies of solution plotted against the atomic numbers of the elements in lanthanide series.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在L-组氨酸类手性咪唑离子液体催化下,乙醛酸乙酯与异丁醛的羟醛缩合反应。系统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以43.1%的收率得到光学效率值为45%的(R)-3,3-二甲基-2-羟基-4-氧代丁酸乙酯,其缩合产物及催化剂结构由1 H NMR确定。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三维电极降解多组分氨基酸废水中各组分的规律和效果。采用三维电极处理多种氨基酸混合的模拟废水,结果表明,电解电流、电解时间、氨基酸混合比例和种类对混合废水中各组分降解及COD去除有显著影响;各组分降解由难到易依次是:L-亮氨酸〉L-酪氮酸〉L-精氨酸〉L-组氨酸〉L-半胱氨酸。三维电极对二组分、三组分、四组分及五组分氨基酸混合废水总降解率分别为59.01%、55.4%、50.6%及46.5%。COD去除率分别为90.8%、89.5%、88.1%及85.9%。说明三维电极对混合氨基酸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程存归  吕天喜 《化学试剂》1999,21(4):207-207,209
采用β-环糊精超分子体系对映体利用荧光分析法进行手性识别作了研究。阐明了β-环糊精对不同氨基酸对映体的手性包络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通过组氨酸与碳纳米管在溶液中的自组装制备了一种高效的催化剂用于锂硫电池的正极。通过测试,表明含催化剂的电池性能有所提高。即组氨酸加快多硫化物的反应动力学,促使固体Li2S2/Li2S的快速转化。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以罗非鱼肉为原料,提取肌球蛋白,选取三种代表性的盐浓度,分别采用10 mmol/L的赖氨酸(L-lysine)和精氨酸(L-arginine)溶液对其进行透析处理,探讨氨基酸对低离子强度下肌球蛋白增溶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范围内,肌球蛋白的溶解度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p0.05);氨基酸对高离子强度(600 mmol/L KCl)条件下肌球蛋白的溶解度、浊度及二级结构的影响较小;低离子强度(1 mmol/L KCl)条件下,赖氨酸和精氨酸能抑制肌球蛋白纤丝形成,降低体系的浊度,增溶效果明显,增溶后α-螺旋含量增加(p0.05);生理离子强度(150 mmol/L KCl)条件下,体系的浊度明显下降,溶解度增加,表面疏水性增大,α-螺旋含量下降(p0.05),丝状体完全解离,体系更加分散;初步分析赖氨酸和精氨酸诱导低离子强度下肌球蛋白增溶的原因可能与体系pH值的变化及对蛋白质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将高温高压技术应用于玉米环(组氨酸-脯氨酸)二肽(cyclo(His-Pro),CHP)的制备,以玉米蛋白水解物为原料,在水相溶液中采用高温高压法对其进行环化,合成CHP。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底物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和KHCO3浓度对CHP提取量的影响,应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高温高压环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5.9 ℃、反应压力0.25 MPa、底物质量浓度20.5 mg/mL、KHCO3浓度0.16 mol/L、反应时间5.3 h,此条件下CHP提取量可达6.58 mg/g。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水解物中的CHP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玉米CHP与预期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