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GC-NCI-MS)联用技术,建立了测定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3-MCPD酯)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0.01~0.1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4),检出限为5 μg/kg,定量限为20 μg/kg。加标回收率在80.47%~81.6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60%~8.35%之间。对初榨胡麻油中3-MCPD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低温炒籽对于初榨胡麻油中3-MCPD酯生成没有影响。将油样加热至160 ℃~200 ℃范围内,初榨胡麻油中3-MCPD酯的生成随温度的升高以而增加,但增加不明显。将油样加热至200 ℃时,初榨胡麻油中3-MCPD酯的生成随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不显著。但将油样加热至200 ℃时,随着氯离子含量的增加,初榨胡麻油中3-MCPD酯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2.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庆阳市售胡麻油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溶解,过MIP-PAHs分子印迹柱,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含量测定,建立胡麻油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分析方法。结果:胡麻油中多环芳烃类PAHs的方法检出限在0.136~0.577μg·kg-1,定量限在0.455~1.923μg·kg-1,加标回收率在70.27%~118.24%,相对标准偏差在0.53%~6.44%(n=6)。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可以对庆阳市售胡麻油16种多环芳烃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为PAHs污染防控监管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以冷压榨法提取的胡麻油为研究对象,通过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试验,分析冷榨胡麻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生育酚与甾醇的组成及含量、角鲨烯含量。结果表明:冷榨胡麻油在加速氧化的前20 d内,过氧化值(5.85 mmol/kg)和酸价(1.6 mgKOH/g)均符合GB 2716—2018标准;而α-亚麻酸和生育酚的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分别减少了16.28%和79.65%,其中α-生育酚的含量在加热8 d后则无法检出。为综合评价冷榨胡麻油的品质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其氧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8 d),第2阶段(12~20 d),第3阶段(24~28 d)。由此可知,冷榨胡麻油在加速氧化20 d内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但从有益伴随物的角度分析其在氧化8 d内适合贮藏。此研究结果可以用于预测冷榨胡麻油的货架期,为冷榨胡麻油的储藏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比了冷榨和热榨胡麻油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分析了胡麻油中关键风味物质。结果表明:胡麻油中挥发性物质有醛类、醇类、杂环类、酮类、烷烃类、酸类和酯类,含量最高的是醛类物质,主要是己醛和反式-2,4-庚二烯醛;冷榨和热榨胡麻油醛类物质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40.79%和68.53%,两种胡麻油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有壬醛、己醛、反-2-辛烯醛和反式-2,4-庚二烯醛;冷榨和热榨胡麻油挥发性物质中对总体风味贡献最大的分别是壬醛和反式-2,4-癸二烯醛;热榨胡麻油的关键风味物质中还有2,5-二甲基吡嗪和2-戊基呋喃,这两种物质是热榨胡麻油特有的烤香味的来源。  相似文献   
25.
α-亚麻酸的功能、资源及生产方法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46  
张海满  刘福祯 《中国油脂》2000,25(6):192-194
随着人们对多烯不饱和脂肪酸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认识及认识的逐步加,对其产品的开发利用也日趋活跃,研究工作 不断深入。针对我国α-亚麻酸类多烯不饱和脂肪酸的资源优势及春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对α-亚麻酸的生理功能、天然资源以及制备方法做了比较系统、详细的讲座,评述了尿素包合等α-亚麻酸的不同分离,纯化方法的特点,提出了我国西部胡麻油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6.
《广西轻工业》2020,(1):30-31
本课题主要采用胡麻油为制皂原料,以副作用低、清洁能力良好、对皮肤有养护作用等为目的,利用冷法制皂工艺制作肥皂,通过研究油和NaOH溶液的配比、NaOH溶液的浓度及皂化温度等因素对皂化结果的影响。依据皂化率、反应成品的品质,成型72小时后pH值等评判标准调整和优化制皂工艺,最终确定制皂工艺参数为:油碱比为2∶1、NaOH溶液浓度为30%、皂化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27.
采用HS-SPME(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新疆伊亚3号胡麻油脂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萃取。通过优化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建立了胡麻油香气组分萃取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磁力搅拌条件下,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0min时胡麻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能最大程度地挥发、吸附。   相似文献   
28.
去年携太太去山西平遥逛古城,山西面食之丰富,我早在十多年前去体验生活时就领教过了,此番重访晋阳,不管吃不吃得惯,每样都想尝尝。刀削面是头牌,自然是看了当街表演,再来一大碗;猫耳朵与杭州油炸馄饨大不一样,也要吃;莜面栲栳栳,听名称就觉得新鲜,也蘸着胡麻油葱花酸菜汤尝了。  相似文献   
29.
比较了棕榈液油和胡麻油作为煎炸用油制作油饼食用后对人体血脂、血清中反式脂肪酸(TFA)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采取自愿原则招募回族、汉族18~25岁,BMI正常,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或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健康男、女性成年大学生120名,采用双盲法给予用棕榈液油或胡麻油煎炸的油饼,比较餐后2 h人体血脂、血清中TFA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干预(2 h)后两组之间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胡麻油组的血清TFA升高幅度高于棕榈液油组(P0.05),丙二醛(MDA)升高幅度高于棕榈液油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OD水平干预前后均无差异(P0.05),但其变化的差值在两组间有差异(P0.05)。结果表明棕榈液油高温加热时性质相对稳定,能够有效抑制血清中TFA和MDA的水平,比胡麻油更适合作为煎炸用油。  相似文献   
30.
胡麻油掺假的快速检验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所售胡麻油的折光率,并与当地纯胡麻油折光率比较,是检验胡麻油中是否掺假的快捷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