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7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琼脂中的冷溶性琼脂多糖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及机理。10~15℃下水浸提琼脂中的多糖,并对其进行了组分分析。小鼠腋下接种H22肝癌细胞建立动物模型,以1000mg/kg·d灌胃给药。通过瘤重、抑瘤率、脏器指数、免疫器官切片HE染色、脾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杀伤活性测定、吞噬细胞吞噬能力测定等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和机理。测得其总糖含量为76.74%,抑瘤率为77.81%,小鼠免疫系统得到保护,增强了抗肿瘤作用。冷溶性琼脂多糖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在保护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松松仁多糖PNP40c-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炎症模型,分别采用MTT法、比色法、酶联免疫法、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比较LPS诱导前后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吞噬能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同时对Nrf2/HO-1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derived 2)-like 2 protein,Nrf2)和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研究,以探讨PNP40c-1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在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中,PNP40c-1以剂量依赖性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抑制LPS诱导的NO和iNOS过量表达;PNP40c-1还可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分泌,缓解炎症反应。结论:红松松仁多糖PNP40c-1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肝损伤小鼠考察复合醋提物(MVE)对老年小鼠炎性肝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VE组、LPS组、LPS+MVE组.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肝组织病理情况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肝组织中白介...  相似文献   
14.
植物多糖及其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前言 多糖是自然界和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物质,它是生物体内除蛋白质和核酸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与生物机能的维持密切相关,与蛋白质、脂类形成的糖蛋白、脂多糖在细胞的识别、分泌以及在蛋白质的加工、转移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植物、海洋生物及菌类等来源的多糖已作为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出现,各种多糖所具有的抗肿瘤、免疫、抗凝血、降血糖和抗病毒活性已相继被发现^[1,14,15]。我国对多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植物多糖由于它们独特的功能和低毒性,作为新药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植物多糖。  相似文献   
15.
黄原胶和HBS-1都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胞外聚合物。为了有效的降低NB 35-2稠油的黏度,进行了这两种生物聚合物及其与α-烯烃磺酸盐(AOS)复配对稠油的乳化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w(黄原胶)≥0.20%或复配体系中w(黄原胶)≥0.10%(w(AOS)=0.06%)时,形成的乳状液的稳定性好。随HBS-1质量分数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提高,黏度下降;当HBS-1与AOS复配后,复配体系(w(HBS-1)=0.05%和w(AOS)=0.06%)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黏度也明显下降。此复配体系有利于NB 35-2稠油的乳化开采和运输。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172-175
目的:探讨大青龙汤颗粒剂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药效及对脂多糖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方法: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狗肾细胞(MDCK),以细胞病变效应法(CPE)与噻唑蓝比色法(MTT)相结合,探讨大青龙汤颗粒剂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对病毒吸附、穿入细胞的阻断作用及对病毒的直接杀伤作用。以脂多糖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分别测定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肛温,绘制体温曲线,对解热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大青龙颗粒剂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直接杀伤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12.40 g·L-1,治疗指数(TI)为1.8。利巴韦林注射液的IC50为0.45 g·L-1,TI为1.0。模型组在造模后1 h即升温,5 h到达峰值,持续8 h。与模型组比较,大青龙汤颗粒剂高、低剂量组在造模后4~8 h有显著性差异。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大青龙汤颗粒剂高、低剂量组在1~3 h降温作用稍弱,第4小时、第5小时即与之相当,而第6小时至第8小时优于阿司匹林。大青龙汤颗粒剂高、低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低剂量组效果稍优于高剂量组。结论:大青龙颗粒剂在细胞水平表现出一定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作用形式为直接灭活,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其抑制流感病毒生物合成及阻断吸附、穿入细胞的作用不明显。其对脂多糖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显著,且药效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7.
探索了羟基酪醇通过调控自噬在小鼠ALI模型中发挥其抗炎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通过Western印迹和染色方法检测LPS诱导的ALI小鼠细胞因子活性、炎症因子水平、sirtuin(SIRT1/3/6)表达、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和自噬标志物表达,用Sybyl/Surflex模块研究了HT与SIRT和MAPK之间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PS刺激的SIRT抑制、MAPK磷酸化和自噬抑制均被HT给药显著消除。伴随着BAL液中肺W/D比值、蛋白质浓度和炎症细胞水平的降低,HT治疗显著减弱肺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到肺组织中。包括TNF-α、IL-1β、IL-6、IL-10和MCP-1等炎症介质的LPS驱动释放,被HT强烈调控。  相似文献   
18.
早期的临床工作是了解淋巴细胞的辐射剂量与效应关系,作为初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对原子弹受害者的淋巴细胞也进行了远期效应的观察。实验室工作方面研究了淋巴细胞的活力、死亡率,玫瑰花结、细胞膜和DNA等分子的变化。染色体畸变,微核率及其相互关系的研讨也引起人们重视。 应用PHA、ConA、PWM、LPS分别激活淋巴细胞的各个亚群,研究其辐射效应。有关PHA激活的T淋巴细胞的辐射效应研究得较多。作者察觉PWM和ConA激活的淋巴细胞对辐射敏感,均减弱了辅助B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PHA激活的淋巴细胞受影响较轻,LPS激活的淋巴细胞变化最小。 单克隆抗体技术研究淋巴细胞亚群的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淋巴细胞的辐射效应提供条件,可以了解辐射影响免疫功能的主要环节。 有的作者研究了各种病人的淋巴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以了解免疫方面存在的缺陷,还可作为制定辐射治疗某些白血病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米糠中细菌的计量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分离,培养及其脂多糖的提取等研究表明:尽管米糠含有众多革兰氏阴性菌,但细菌脂多糖占米糠脂多糖总量的比例不足1‰,证实了米糠脂多糖为植物脂多糖而非细菌脂多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构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小鼠小胶质细胞和斑马鱼炎症模型研究虾青素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DHA)单酯的抗炎活性。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活性,Griess法测定NO水平。向斑马鱼胚胎显微注射虾青素,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发育,采用试剂盒检测胚胎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量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虾青素DHA单酯干预后,细胞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接近于空白对照组;游离虾青素和虾青素DHA单酯均能保护斑马鱼胚胎的发育,降低LPS诱导的胚胎畸形率,有效抑制炎症斑马鱼体内ROS产生,同时显著降低MDA含量,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并且虾青素DHA单酯的效果更佳。结论:虾青素DHA单酯比游离虾青素具有更好的抗炎活性,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