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8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54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23篇
建筑科学   19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37篇
轻工业   3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4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王丰焱  张道辉  李自由  赵新刚 《机器人》2020,42(6):661-671,685
针对不同患病程度的脑卒中患者运动意图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Brunnstrom等级患者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动作识别方法.首先将所有等级患者sEMG数据进行融合,使用tsfresh库提取特征,然后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筛选特征,并利用筛选的特征训练动作分类模型.进一步,通过研究动作和康复等级的关系,确定了康复评估动作并设计了康复等级自动评估算法.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24例患者sEMG数据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将9种动作和6类康复等级的平均识别精度分别提升至89.81%和94%.基于所提方法构建的手部康复机器人系统能够实现康复等级自动评估.  相似文献   
92.
王平  高琛  朱莉  赵俊  张晶  孔维铭 《计算机应用》2019,39(11):3274-3279
为了解决人工勾画缺血性脑卒中病灶费时费力且易引入主观差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3D)深度残差网络与级联U-Net的自动分割算法。首先,为了有效利用图像的3D上下文信息并改善类不平衡现象,将脑卒中核磁共振图像(MRI)采样成图像块作为网络输入;然后,利用基于3D深度残差网络与级联U-Net的分割模型对图像块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粗分割结果;最后,对粗分割结果进行精分割处理。在ISLE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Dice系数可达到0.81,精确度可达到0.81,灵敏度可达到0.81,平均对称表面距离(ASSD)距离系数为1.32,HD为22.67。所提算法与3D U-Net算法、基于水平集算法、基于模糊C均值(FCM)算法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相比分割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3.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及时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以 实现血管再通,但这一过程会对脑血管造成严重的再灌注损伤,使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有研究表明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对血脑屏障的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但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激活蛋白 R-spondin 对血脑屏障和脑损伤的调节作用尚不清楚。该文通过体外制备小鼠 R-spondin-1 重组蛋白,在小鼠原代脑血管内皮细胞中证实了 R-spondin-1 蛋白协同 Wnt3a蛋白对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并发现 R-spondin-1 能够显著改变血脑屏障功能相关基因Cldn3 和 Plvap 的表达水平;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静脉注射 R-spondin-1 重组蛋白具有降低 脑组织梗死和提高小鼠存活率的趋势,但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另外,该文还报道了 R-spondin 蛋白对血脑屏障功能的分子作用机制,并初步鉴定了其对卒中后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和 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4.
为实现脑卒中上肢居家康复评定的自动化和定量化,针对临床上最常用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利用极限学习机(ELM)建立了FMA量表得分自动预测模型。选取FMA肩肘部分中的4个动作,采用固定于偏瘫侧前臂和上臂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采集24名患者的运动数据,经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基于遗传算法(GA)和ELM进行特征选择,分别建立单个动作ELM预测模型和综合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对FMA肩肘部分得分进行精确的自动预测,预测均方根误差为2.1849分。该方法突破了传统评定中主观性、耗时性的限制及对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的依赖性,可方便用于居家康复的评定。  相似文献   
95.
摘 要:目的 观察平衡火罐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6月—2021年9月于脑病科、针灸科住院的脑卒中后疲劳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每日1次,共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平衡火罐疗法(每周 2 次)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对两组患者疲劳程度、情绪状态、睡眠情况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SS、HAMD、HAMA、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衡火罐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96.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电信号长时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调查单侧半球损伤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电宽频振荡的长时程相关特性,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这一可量化反映脑电信号长时程相关性的方法,研究了1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例左半球受损,10例右半球受损),22例脑卒中后无抑郁患者(12例左半球受损,10例右半球受损)宽频带(0.6~46 Hz)脑电信号在0.2~3 s时间尺度下的长时程相关特性。研究发现,虽然左半球受损抑郁患者较右半球受损患者抑郁情况更为严重,但是仅有右半球受损抑郁患者脑电信号长时程相关性在抑郁相关的脑区有显著性减弱,这暗示了不同半球受损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的机制不同,PSD与脑卒中受损部位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脑卒中人群中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遗传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分析皖南群体该基因分布特点,为皖南地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脑卒中人群114例,利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分析技术对患者进行MTHFR C677T基因分型。检测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用皖南地区脑卒中人群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数据,与已报道的中国其他地区汉族脑卒中人群基因分布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14例患者中MTHFR C677T位点TT、CT、CC基因型频率分布为28.90%、50.00%、21.10%,C、T两个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53.95%、46.05%。该基因在皖南地区分布无性别差异,但CC型与重庆地区、黑龙江地区、广州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型与重庆地区、豫北地区、黑龙江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皖南地区汉族脑卒中人群的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其他地区之间比较存在差异,可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为皖南地区高风险人群脑卒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Planning》2013,(4)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视觉反馈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治疗。2组连续治疗5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通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BBS评分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BBS评分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头针结合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行走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
《Planning》2013,(15)
通过对56例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采取中医护理,从情志护理、生活起居护理、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中医辨证调理、中医外治如耳穴埋豆、中药足浴、艾灸等中医护理操作方面,提出针对性改善和解决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法,为切实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Planning》2017,(36):109-111
目的:探究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病变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方程计算患者GFR,并通过GFR三分位数将其分为GFR低水平组111例、GFR中水平组114例及GFR高水平组113例。比较三组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生存状况(病死率、不良转归率、神经功能恶化率)。结果:GFR低水平组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均高于GFR中水平组和GFR高水平组,且GFR中水平组高于GFR高水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低水平组病死率、神经功能恶化率、不良转归率均显著高于GFR中水平组和GFR高水平组,且GFR中水平组均显著高于GFR高水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FR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病变及生存状况均有影响,患者GFR水平越高,动脉狭窄严重程度越低,生存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