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53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3篇 |
轻工业 | 74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过量表达苏氨酸脱水酶对谷氨酸棒杆菌合成L–异亮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过量表达解除反馈抑制的苏氨酸脱水酶对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将解除反馈抑制的苏氨酸脱水酶基因ilvA(F383V)连接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穿梭质粒pXMJ19,过量表达于L-异亮氨酸生产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YILW.经5 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产酸实验,与出发菌株C.glutamicum YILW相比,耗糖高峰期滞后,L-异亮氨酸产量增加了10.3%,副产物L-蛋氨酸、L-赖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3.3%2、6.5%,发酵液中没有L-苏氨酸的累积,乳酸的累积量增加了41.7%.对发酵稳定期的代谢流分布研究表明,过量表达解除反馈抑制的苏氨酸脱水酶使HMP途径流量增加了31.7%,L-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代谢流提高了8.5%. 相似文献
53.
利用pGEX-KG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重组表达了L-苏氨酸醛缩酶,以4-硝基苯甲醛、甘氨酸为底物酶法合成了L-4-硝基苯基丝氨酸,考察了反应温度、pH、底物摩尔比和甘氨酸浓度对酶活的影响。最佳转化条件为:反应温度45℃,pH=8.0,甘氨酸与4-硝基苯甲醛底物摩尔比5:1,底物甘氨酸最适浓度为500 mmol/L;0.1 g湿细胞菌体在10 mL反应体系中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24 h,底物4-硝基苯甲醛转化率为43%,产物L-4-硝基苯基丝氨酸达到9.72g/L,总收率为35%。 相似文献
54.
探索了以L-苏氨酸为原料,"一锅法"合成(2R,3R)-环氧丁酸的工艺。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影响反应收率的重要因素。考察了浓盐酸、亚硝酸钠、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滴加时间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滴加时间与反应时间对反应的收率影响较大。进一步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一锅法"合成(2R,3R)-环氧丁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L-苏氨酸:盐酸:亚硝酸钠: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1.5∶2∶3,-10℃条件下反应,第一阶段最佳滴加时间为8.3h,第二阶段滴加时间为8.3h,反应时间为3.5h,(2R,3R)-环氧丁酸的收率为93.5%。 相似文献
55.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5,13(22):33-34
栏目特点:全面报道国内外精细与专用化学品领域内的新建项目、装置投产、合资合作、企业重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鉴定、专业会讯、价格变化、市场余缺以及国内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发展中的政策信息。稿件要求:①内容属实并且是未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信息;②每篇稿件要求在500字以内;③翻译文章应注明外文期刊的名称、年、月、日及页码。TEL:010-64444032转836FAX:010-64444086E-mail:zhangyl@cheminfo·gov·cn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PC12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途径的影响,探讨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硫氢化钠(NaHS,50、100和200 μmol·L-1)作用PC12细胞1和18 h,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PP、C99、C83、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MAPK/ERK1/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β42的水平.50 μmol·L-1 NaHS作用于PC12细胞前30 min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25和50 μmol·L-1)或 MAPK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25和50 μmol·L-1),重复上述检测.各种检测实验均设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0 μmol·L-1 NaHS组C99及Aβ42 水平降低(P<0.05),C83的表达提高(P<0.05),Akt及ERK1/2的磷酸化增加(P<0.05),而LY294002可抑制NaHS的上述作用,但PD98059不具有与LY294002类似的作用.结论:H2S能使APP的代谢向非淀粉样途径转变,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7.
选择体重3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猪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母猪5头,阉公猪7头),随机接受4种饲粮处理,进行为期88天肥育对比试验。试验饲粮为玉米-豆粕型,各组消化能约13MJ/kg,对照1组蛋白质水平生长期16.42%、肥育期14.76%,对照2组、试验1组、试验2组基础饲粮配方相同,均为蛋白质水平比对照1组降低3个百分点(生长期13.58%、肥育期11.70%)而添加0.2%赖氨酸,试验1组、试验2组又添加0.1%和0.05%苏氨酸。结果,试验1组和试验2组与对照1组相比,生长期日增重分别提高2.0%(P>0.05)和1.5%(P>0.05),料重比略提高或相同;肥育期日增重分别提高/降低2.2%(P>0.05)和0.4%(P>0.05),料重比相近;全期日增重分别提高2.2%(P>0.05)和0.6%(P>0.05),料重比相近;全期饲料成本降低4%左右。对照2组与试验1组、试验2组及对照1组比较,生长期、肥育期、全期日增重最低,且均差异显著,料重比最高。表明,在生长肥育猪的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赖氨酸和苏氨酸不影响其日增重、料重比,可降低饲料成本左右。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全球主要的氨基酸生产企业———日本Ajinomoto、德国Degussa、味丹国际(中国台湾)、韩国CJ、日本Kyowa Hakko以及美国ADM等公司近一年来氨基酸生产情况、新产品和新项目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9.
L-苏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被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及化妆品行业。目前L-苏氨酸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代谢工程技术的应用为菌种选育开辟了有效途径,使在现有高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氨基酸的产量成为可能。作者对两大氨基酸生产菌——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中的L-苏氨酸生物合成相关途径、代谢调控机理以及运用代谢工程技术提高L-苏氨酸产量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60.
L-苏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饲料等领域。有报道表明降低胞内L-苏氨酸浓度,解除其对合成途径酶的反馈作用,有利于提高L-苏氨酸产量,因此,本实验利用Red重组技术和基因过表达技术,以L-苏氨酸生产菌Escherichia coli TRFC为出发菌株,成功构建了TRFCΔsstT和TRFCΔsstT+pSTV28-rhtC。摇瓶发酵结果显示,与原菌相比,TRFCΔsstT的L-苏氨酸产量较原菌提高了4.00%,TRFCΔsstT+pSTV28-rhtC的L-苏氨酸产量较TRFCΔsstT+pSTV28提高了18.16%。此外,经检测发现重组菌株胞内L-苏氨酸浓度均低于原菌。最后进行了TRFCΔsstT+pSTV28-rhtC的5 L分批补料发酵实验,其L-苏氨酸产量及糖酸转化率分别较原菌提高了15.33%和16.14%。综上所述,通过改造L-苏氨酸转运系统的SstT和RhtC蛋白,能有效地增强细胞内L-苏氨酸外排能力,降低细胞内L-苏氨酸的浓度,进而有利于L-苏氨酸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