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3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236篇
化学工业   663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59篇
建筑科学   184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22篇
轻工业   5854篇
水利工程   27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8篇
冶金工业   35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4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有效提高功能性茶浓缩反渗透膜的回收效率和抗污性能,探究了3种介孔分子硅材料(MCM-41、SBA-15和MCFs)对浓缩膜面聚酰胺层聚合形成过程的结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02%经磺化预处理的MCM-41于间苯二胺水相可接枝酰氯基团,形成的聚酰胺结构层峰谷粗糙跨度仅为220 nm且交联紧致,膜抗拉伸强度增加37.8%;SBA-15和MCFs相膜面峰谷跨度达500~780 nm,横向褶皱和团聚,结构存在孔道塌陷;改性膜在3 h内对茶多酚、茶多糖、茶蛋白即可达到最大浓缩度,减少50%浓缩时间;MCM-41和SBA-15膜长时间运行的浓缩降率仅为2.8%~6.1%,48 h下降率比显示改性膜达标使用时长增加112.5%~137.5%,亲水性和抗污堵能力均大幅提升,可有效满足功能化茶浓缩精度。  相似文献   
92.
张晓军  陈中国 《焊接》2006,(9):64-64
山东省高密银鹰化纤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棉浆粕生产企业,其主导产品棉浆粕在生产过程中,其纸机导辊接触的水质呈弱酸性,致使导辊表面产生严重锈蚀,影响到主导产品的质量.公司产品大量出口,对产品中铁质含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导辊锈蚀问题必须得到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93.
陈化是提升六堡茶品质的重要工序,为明确新型陈化技术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比较了新型陈化技术处理与正常仓储的六堡茶的感官品质与理化成分。结果表明,经过新型陈化技术处理的六堡茶汤色更红,香气滋味更显陈味,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正常仓储的六堡茶。新型陈化技术为稳定提升六堡茶品质提供了新的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94.
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中期,民国时期出现了最早带有学术性的荼文化研究成果,但仅停留在对茶史的钩沉和茶文史料的辑录汇编,现代意义上的茶文化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文章以茶史为主线,将20世纪的茶文化研究分为近现代时期(1912~1979年)、起步期(1980~1989年)和奠基期(1990~1999年)三个阶段,从茶史...  相似文献   
95.
本文对低值单枞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复合酶法、超高压法、复合酶结合乙醇提取法及复合酶辅助超高压提取法对低值单枞茶叶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分析比较各提取液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组分和抗氧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复合酶辅助超高压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得率最高达31.07%,其粗提液中抗氧化活性成分明显高于其它提取液,且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次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分别以牡丹籽油提取率和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更具优势,其兼顾了提取牡丹籽油的提取率和品质,更为全面和合理。以综合评分为指标,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4∶1、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次数2次。在最优条件下,牡丹籽油提取率、牡丹籽油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93.1%、31.7%和26.8%。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牡丹籽蛋白的功能特性,为食品以及饲料行业更好的利用牡丹籽蛋白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30℃时,牡丹籽蛋白的保水性最好,为3.51 g/g;温度为50℃时,牡丹籽蛋白的吸油性最好,为2.82 g/g;蛋白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最好,乳化性为20.1 m~2/g,乳化稳定性为294min;pH为8时,牡丹籽蛋白的乳化性最好,为23.11 m~2/g,pH为7时,蛋白的乳化稳定性最好,为289 min。蛋白质量浓度为70 mg/mL时,牡丹籽蛋白起泡性为61%,pH为7时,起泡性为53%。  相似文献   
98.
CTC绿碎茶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印度引进的CTC红碎茶加工生产线进行了绿碎茶大生产加工试验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
酵母菌纯种发酵普洱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菌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之一,含有极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丰富的酶系统和生理活性物质,此外还能代谢产生VB1、VB2、Vc等物质,是形成普洱茶甘、滑、醇品质风格的重要因子。对从普洱茶渥堆发酵样品中分离出的5株优势酵母菌进行纯菌接种发酵试验,并对发酵后的茶样进行化学成分检测和感官评价,结果发现,酵母菌株Y5能将生茶的多酚值由28.33%降至14.54%,将茶褐素值由2.45%增至6.86%,在5株酵母菌发酵的茶样中,其茶褐素增幅最为显著。另外Y5发酵的茶样有香甜味,其滋味略苦,生津,有回甘,可以用来提高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  相似文献   
100.
<正>"丛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一首诗,道尽了天下茶人之心。第一次知道"东方美人茶"是在一次与朋友的偶然邂逅,在那次的会面中我喝到了东方美人茶,也见到了这位多年来致力于推广两岸茶文化的台湾茶人黄明富先生。当时只是无意中的结缘,没有深入交谈,但他那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