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14篇 |
化学工业 | 3篇 |
建筑科学 | 14篇 |
轻工业 | 352篇 |
水利工程 | 16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对不同季节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骨骼肌肌球蛋白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流变仪对它们的热稳定性及动态黏弹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春、夏、秋、冬季鱼肌球蛋白的热转化温度(Tm)分别为42.2、45、41、39.5℃,表明春、夏季鱼较秋、冬季鱼具有更好的肌球蛋白热稳定性;并且四种肌球蛋白的动态黏弹性参数随温度上升的变化趋势是不同的,证明了具有不同热稳定性的肌球蛋白显示不同的热凝胶形成过程;春、夏季草鱼两段形成凝胶:第一段在42℃之前,第二段在44℃之后,而秋、冬季草鱼三段形成凝胶:第一段在30℃之前,第二段在34~39℃,第三段在40℃之后,表明肌球蛋白的热稳定性越差,其形成凝胶的起始温度越低。此外,对不同季节的草鱼鱼糜样品凝胶强度的测定结果显示,秋季鱼较其他三种季节的鱼具有更好的凝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52.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草鱼渗透脱水过程中脱水率、吸糖量和吸盐量的三个回归方程。研究的因素为温度(5~30℃),时间(2~24h),NaCl浓度(5%~15%),麦芽糊精浓度(0.6~1.2g/gH20)。实验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和麦芽糊精浓度的增大,失水量增大,温度、时间则对其影响不显著;时间越长,糖吸收量越大,其他三因素则对其影响不显著;时间、温度和盐浓度增大,盐吸收量增大,而麦芽糊精浓度增大则会使之减小。 相似文献
53.
54.
通过亚基组成、热力学性质、表面疏水性和Ca2+-ATPase活性的变化分析,评价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原纤维蛋白在冷藏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藏前期草鱼肌原纤维表面疏水性增加,说明蛋白逐渐变性导致更多的疏水性基团暴露出来,而第6 d后又大幅降低,可能与其部分降解为小分子并聚合有关;而Ca2+-ATPase活性在冷藏前6 d显著下降,进一步说明冷藏前期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增加;SDS-PAGE分析表明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的亚基组成变化不大,但其蛋白含量在冷藏过程中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同时部分蛋白条带信号时有时无,也说明冷藏过程中既存在大分子亚基一定程度的降解,也存在小分子亚基聚合的情况;冷藏过程中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热力学性质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冷藏对其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5.
草鱼贮藏期间易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生腐败变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加工产业的发展。微生物互作是影响食品腐败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微生物互作在草鱼品质劣变中的作用,将Pseudomonas putida(P. putida)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S. putrefaciens)混合接种至草鱼鱼肉和精氨酸溶液中,通过测定鱼肉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可溶性肽、游离氨和腐胺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精氨酸溶液中的腐胺产量,揭示草鱼腐败微生物P. putida和S. putrefaciens互作效应对这2种菌生长和致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 putida具有较强的产嗜铁素能力,并通过竞争三价铁离子抑制了鱼肉中S. putrefaciens的生长。P. putida和S. putrefaciens互作升高了贮藏前11d鱼肉中游离氨和贮藏前8d鱼肉中腐胺的含量,但对鱼肉中可溶性肽的生成没有促进作用。贮藏11d后,由于S. putrefaciens的生长受到抑制,P. putida和S. putrefaciens没有通过互作效应促进游离氨和腐胺的产生。P. putida可以通过精氨酸脱亚胺酶途径为S. putrefaciens提供精氨酸降解产物,从而增强S. putrefaciens产腐胺的能力。整体来说,P. putida和S. putrefaciens在贮藏期(0~11d)内会通过代谢共栖等菌间互作效应增强致腐能力,并加速草鱼理化指标劣变。S. putrefaciens在草鱼腐败及2种微生物间的互作效应中起基础作用,今后在鱼肉贮藏保鲜技术开发中应注重对S. putrefaciens的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57.
研究2种风干温度对风干草鱼理化性质与食用品质的影响。以草鱼为原料,在5~6℃、20 mg/100g盐含量下腌制,然后分别在2种温度下风干,研究常温(22~25℃)风干与低温(6~10℃)风干对风干草鱼加工过程中鱼肉水分含量、盐含量、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风干温度下,风干草鱼的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盐含量、蛋白水解指数、TVB-N含量和TBARs值均呈上升趋势;常温风干草鱼的TVB-N含量与TBARs值在风干结束后明显高于低温风干草鱼,其最终TVB-N含量与TBARs值分别为35.61、2.46 mg/100g;低温风干草鱼的TVB-N含量与TBARs值在风干过程中无明显变化;2种风干草鱼pH值在风干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低温风干草鱼的感官品质优于常温风干草鱼;除水分含量和TBARs值外,常温风干草鱼感官评分与其他理化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低温风干草鱼感官评分与TVB-N含量、总氮含量、非蛋白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BARs值、蛋白水解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8.
59.
60.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冷藏过程中草鱼肌肉细菌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冷藏0~12 d的草鱼鱼块,每隔2 d取样,提取样本DNA。同时进行16s r DNA的V3可变区PCR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DGGE分析。结果表明:除冷藏8 d的样品细菌种类和数量有所下降,冷藏过程其它阶段细菌种类和数量均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冷藏时期样品的细菌群落表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新鲜及冷藏初期(0~4 d)草鱼肉样品的优势菌主要是Schistostemon retusum和鲁氏不动杆菌,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假单胞菌及热杀索丝菌逐渐变成优势菌,尤其是假单胞菌成为冷藏过程中最主要的腐败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