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5篇
电工技术   22篇
综合类   37篇
化学工业   200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46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97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52篇
自动化技术   4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PDA包覆铝粉及其在HTPB中的分散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多巴胺(DA)聚合法在铝粉表面包覆聚多巴胺(PDA),制备了Al@PDA复合颗粒;采用SEM表征不同DA质量浓度下Al@PDA的表面形貌。用XRD测试铝粉包覆前后的晶型;采用XPS分析Al@PDA的表面元素组成;通过沉降法研究了铝粉和Al@PDA在HTPB中的分散稳定性;通过制备固化胶并切片取样观察固体颗粒在HTPB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当DA质量浓度为3.5g/L时对铝粉的包覆效果最好,在铝粉表面形成牢固的PDA薄膜;包覆前后Al的晶型没有改变;XPS在Al@PDA表面检测到的C-OH、C=O组分和π-π共轭结构证实了PDA包覆层的存在。沉降24h后Al-HTPB体系出现分层,而Al@PDA-HTPB体系仍然颜色均一,表明Al@PDA在HTPB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优于原料铝粉。  相似文献   
92.
将多巴胺与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接枝复合制备了聚多巴胺/还原氧化石墨烯(PDA/RGO)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FESEM和XPS等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水中Fe(Ⅲ)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Fe(Ⅲ)浓度和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多巴胺与氧化石墨烯的仿生复合成功制备出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PDA/RGO复合材料。pH为2,293 K时,该吸附材料对水中Fe(Ⅲ)的最大吸附量为59.1 mg·g-1,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对Fe(Ⅲ)的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呈现非均质吸附特性。作为一种新型吸附材料,该复合材料在Fe(Ⅲ)等金属污染废水处理中将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动物源性食品试样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净化;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4.6 mm×50 mm,1.9 μm)分离,流动相分别为0.1%甲酸-水和乙腈;采用HPLC-MS-MS法,正离子模式扫描、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10 ng/mL~5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畜肉及其制品中定量限为 25 μg/kg,蛋、奶及蛋奶制品中定量限为 50 μg/kg;添加量为 25 μg/kg~500 μg/kg 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回收率均在81.7%~113.7%之间,方法的精密度在1.0%~10.4%之间(n=6)。该方法能有效的降低前处理中的基质效应,为动物源性食品中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检测提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乔燕莎  王茜  李彦  桑佳雯  王璐 《纺织学报》2020,41(9):162-166
为降低聚丙烯(PP)补片的炎性反应,利用多巴胺氧化自聚合,在PP单丝表面制备了聚多巴胺(PDA)抑炎涂层,并对PDA-PP补片的微观形貌、表面成分、接触角、涂层稳定性、力学性能、体外抗氧化和体外抗炎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PDA可在PP单丝表面形成分布均匀的微纳米颗粒涂层,进而使得PP表面的理化性能呈现出相应的变化;PDA不影响PP补片的力学性能,且抗氧化能力和形貌稳定性均可满足炎性反应初期调控的需求;通过炎性应答标志TNF-α和IL-6的24 h释放量可知,黏附于PDA-PP的巨噬细胞较PP补片分别降低了93%和100%的释放,初步证实PDA涂层可有效降低PP补片的体外炎性反应,进而有望应用于临床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95.
纤维素因具有可降解、无毒、环境友好以及可再生等特点,在制备复合薄膜领域应用广泛。研究以纤维素为原料,通过氧化修饰制备出醛基纤维素,进一步采用多巴胺进行化学修饰,提升醛基纤维素基体的粘附性,添加交联剂、增塑剂、防腐蚀剂成功制备了环保型、可降解的高透明复合薄膜,并探究了复合薄膜的各项基本性能。研究表明,该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透过性、较高的力学性能以及优良的抗紫外老化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制备了^125I标记的具有多巴胺D3受体潜在的活性的核药物^125I-7-OH-PIPAT(7-羟基-2(N-丙基-N-3'-碘-烯丙基)氨基四氢萘满)。从化合物2,7-二羟基萘开始,经过多步反应合成出^125I-7-OH-PIPAT的前体,并对它进行^125I标记。^125I-7-OH-PIPAT经分离纯化后,检测结果为:放射化学产额为57%,放化纯度大于86%。  相似文献   
97.
通过原位还原氯铂酸制备了铂点缀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DA/Pt NP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DA/Pt NPs的光热性能、抗氧化性能及抗肿瘤性能。结果表明,PDA/Pt NPs为单分散的球形结构,直径约为150 nm,粒径均匀,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抗氧化性能。PDA/Pt NPs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对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并能够减小光热损伤。该研究巧妙地结合了PDA/Pt NPs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性能,为纳米材料用于肿瘤的光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
陈守刚  刘丹  王洪芬 《化工学报》2015,66(11):4689-4695
通过控制溶液的pH,在酸性条件下制备了单层多巴胺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然后以戊二醛作为反应中间桥梁,共价接枝制备得到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法(TG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管壁外面和管端都被均匀包覆起来,包覆层厚度在6 nm左右;采用多巴胺单层膜包覆碳纳米管,达到了减小对碳纳米管结构造成破坏同时增加表面活性基团数量的目的,使得复合材料中壳聚糖的接枝量增加到71.78%。复合材料兼具了壳聚糖和碳纳米管在抑菌性、缓释、硅藻生长抑制方面优异的性能,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鳗弧菌及小舟形藻、成排舟形藻的防污性能实验中,复合材料在抑菌及抑制硅藻生长方面均表现出广谱、长效的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99.
通过聚多巴胺自组装在钛表面构建钙离子螯合平台, 探讨聚多巴胺的酚羟基(-C-OH)和醌基(-C=O)螯合钙离子机理, 并研究其生物学性能。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聚多巴胺螯合钙离子化学基团的变化, 结果显示: 聚多巴胺螯合钙离子后, -C-OH峰面积从73.8%降至37.3%, -C=O从26.2%升至62.7%, 证明聚多巴胺的酚羟基与钙离子螯合过程中向醌基转化; 场发射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聚多巴胺和钙离子的协同作用促进羟基磷灰石(HA)前驱体成核, 诱导HA的形成; 采用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粘附和活性实验进行细胞相容性评价, 结果表明钛表面通过聚多巴胺螯合低浓度的钙离子有利于成骨细胞粘附, 且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0.
焦睿  Hall 《缤纷家居》2009,(5):54-61
20世纪80年代初,纽约建筑师威廉格莱克曼在平凡无奇的小镇Sagaponak构建了一栋全不锈钢规格的房子。25年后,一位纽约房地产开发商和他的妻子发现了它。通过他们的改造,新家将室内与室外连接在一起,就像一个开放的流动帐篷让他们置身在大自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