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9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9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位朋友问:最近听到一个说法,说吃坚果等于喝油,如吃花生(非油炸)等于吃花生油。如是这样,那吃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芽)岂不等于喝豆油?吃葵花子儿等于喝葵花籽油?吃核桃等于喝核桃油?真要这样,岂不可怕!  相似文献   
52.
利用混合吸附剂对葵花籽油中16种多环芳烃(PAH16)及色泽进行吸附脱除。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活性白土、活性炭、混合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葵花籽油中PAH16及色泽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吸附脱除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在混合吸附剂用量为活性白土3%+活性炭1%、吸附温度110℃、吸附时间35 min的最优条件下,葵花籽油中BaP(苯并[a]芘)、PAH4(欧盟限定的4种多环芳烃)、HPAHs(6种重质多环芳烃)、LPAHs(10种轻质多环芳烃)、PAH16的脱除率分别为99.88%、95.49%、97.63%、83.63%、85.71%,残留量分别为0.02、2.09、0.83、42.18、43.01μg/kg,BaP和PAH4残留量达到并明显优于出口欧盟的要求,同时油脂脱色率为79.43%,达到了一级油的色泽指标。  相似文献   
53.
程恒光 《中国油脂》2021,46(12):123-126
对冷榨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营养成分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测定了两种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特征指标,角鲨烯、生育酚、植物甾醇含量,氧化诱导时间,并对货架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特征指标接近;高油酸葵花籽油的营养成分含量明显偏高;高油酸葵花籽油(过氧化值0.399 mmol/kg)的氧化诱导时间约为油茶籽油(过氧化值2.992 mmol/kg)的2倍,25.15 ℃下货架期分别是油茶籽油的1.7、4.9倍。  相似文献   
54.
用超声波法提取S-31、MGS、内葵杂3号、T526、白葵杂9号5个品种葵花籽油,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比较加速氧化对不同品种葵花籽油过氧化值、酸值、碘值以及氧化后产生的共轭二烯与共轭三烯含量的影响,综合筛选出具有高抗氧化性的油葵品种.结果显示,S-31葵花籽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的变化量以及氧化后产生的共轭二烯与共轭三烯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品种(P<0.05),且酸值的变化量显著低于内葵杂3号、T526、白葵杂9号,表明S-31品种抗氧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55.
以富含油酸、亚油酸的葵花籽油为原料,探讨葵花籽油在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葵花籽油在190±5℃煎炸24 h,酸值(KOH)由0.26 mg/g增加至0.89 mg/g,过氧化值由4.40mmol/kg上升为8.20 mmol/kg,羰基值由8.39 meq/kg上升至74.47 meq/kg,丙二醛的含量由0.25mg/100 g上升至2.07 mg/100 g,总反式酸含量由0.45%增加至1.40%,维生素E含量由39.52mg/100 g下降为14.23 mg/100 g,极性组分由3.80%升至35.30%,煎炸12 h羰基值为44.44meq/kg,18 h极性组分含量为26.70%,指标含量已接近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指标》相关规定标准。因此,葵花籽油不宜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煎炸食品,且煎炸时间不宜超过12 h。  相似文献   
56.
葵花籽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葵花籽油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和配方,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脂质体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为4:1,超声功率90 W,超声时间30 min,该条件下脂质体的包封率为90.32%。红外光谱显示葵花籽油脂质体具有其特殊结构,说明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7.
本文旨在研究风味葵花籽油的产品品质和消费者风味喜好。通过研究色泽、酸价和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分析构成风味葵花籽油的小榨葵花籽油和精炼葵花籽油的品质。对营养素指标的分析发现,市售风味葵花籽油的主要营养素为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均值分别达到63.93 mg(α-TE)/100g和4058.52mg/kg。对危害物指标的分析发现,各个品牌的葵花籽油中苯并[a]芘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70%的风味葵花籽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低于欧盟限量2 μg/kg,90%的风味葵花籽油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低于欧盟限量10 μg/kg。风味葵花籽油中的塑化剂检出量较低,国际前沿关注的缩水甘油酯类存在一定超标风险,而3-氯丙醇酯类的风险较低。在风味指标上,各个品牌的风味葵花籽油的风味属性差异较大,消费者对于葵花籽油的喜好度与“生瓜子味”呈显著负相关,与“甜味”呈显著正相关,与“熟瓜子味”和“焦糊味”正相关,与“油炸方便面味”负相关。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工艺中热处理工艺参数及酶解过程对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液的pH、热处理温度、时间对葵花籽油的色泽没有影响,缓冲液pH值对油脂酸值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其对过氧化物值影响较大,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对葵花油酸值、过氧化物值影响较大;酶解过程对葵花油色泽没有影响,对酸值、过氧化物值和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这进一步说明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
葵花籽油的脱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葵花籽油的组成,葵花蜡的含量、组成及熔点,阐述了蜡在油中的分散特性、冷冻脱蜡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几种脱蜡工艺与技术,并对连续式和间歇式脱蜡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60.
研究通过日粮添加葵花籽油葵花籽油与豆油混合油对牛奶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及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奶牛精料中添加葵花籽油葵花籽油与豆油混合油,奶牛的采食量下降,产奶量上升。牛奶中CLA含量提高(P0.05),分别达到21.36与16.92 mg/(g乳脂);牛奶中乳脂率与乳蛋白含量下降显著,干物质含量略有下降(P0.05),对密度、pH值及乳糖的含量没有影响;乳脂中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下降,长链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而硬脂酸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