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8篇
化学工业   5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27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969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以洛川苹果为原料,优化混菌发酵苹果酵素的工艺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酵母菌发酵以酵母菌接种量、发酵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植物乳杆菌发酵以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得到单一菌种发酵的最佳条件.再通过考...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使用微滤技术联合大孔树脂技术对蓝莓果脯糖浆分离纯化,以回收其中的蓝莓花色苷。首先通过静态试验对大孔树脂进行筛选,并在动态试验中以花色苷回收率和总糖去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的基础上,优化了上样流速、乙醇浓度和洗脱流速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滤透过液中花色苷含量为6.84 mg/100 mL,总糖含量为31.76 mg/mL。AB-8、D101、HPD600三种树脂中,优选出AB-8用于蓝莓果脯花色苷的纯化,大孔树脂纯化花色苷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流速2.0 mL/min、乙醇浓度83%、洗脱流速2.0 mL/min,该条件下花色苷的回收率为86.68%,总糖去除率为84.13%。花色苷解吸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后,花色苷质量浓度为5.56 mg/100 mL,总糖浓度为5.24 mg/mL,花色苷的色价为31.43,约为原料中花色苷色价的5倍。微滤联合大孔树脂纯化蓝莓果脯糖浆花色苷效果明显,本研究为蓝莓花色苷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微生物酵素产品因其所含的多种活性酶所具有的保健、延缓衰老功效而盛行于很多国家,本实验以哈密瓜为主要原料,对哈密瓜发酵制备酵素的工艺进行了探索及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哈密瓜发酵液的pH、SOD活性、还原力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为优化目标,对发酵菌种、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了探索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4.
为开发适合蓝莓采后贮藏保鲜的非接触式抑菌型天然固体缓释保鲜剂,以蓝莓采后主要病害病原菌灰霉菌为目标菌种,首先采用棋盘法从10种抑菌精油中筛选出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的精油组合,再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复合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其结构及功能特性进行表征,最后研究了微胶囊对蓝莓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壬醛与香芹酚具有协同抑制灰霉菌生长的效果;最佳制备工艺为β-环糊精/复合精油比8.75∶1(g/mL),包埋温度50.3℃,包埋时间2.0 h,微胶囊包埋率可达78.23%;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为规则晶体结构,平均粒径为16.86μm;抑菌实验表明,随着微胶囊用量增加,其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也提高;经过26 d释放后,在4℃和20℃微胶囊中复合精油最大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0.52%和57.78%,具备缓释特性。在蓝莓保鲜实验中,贮藏至2周+8 d,相较空白对照(CK),6%(以果实质量分数计)微胶囊组蓝莓的商品率提高了39.73%、霉菌总数降低了61.39%,延缓了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与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有效保持了蓝莓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5.
该研究以炎陵黄桃为原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发酵菌种制备黄桃酵素。以总酚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黄桃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及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25℃,酵母菌接种量1%。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黄桃酵素超氧阴离子(O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8%、80%、85%;总酸、有机酸、多糖含量分别为1.36 g/100 g、1 230 mg/kg、0.46 g/100 g,均高于行业标准,且多元醇中山梨醇、甘油的含量分别为2.15 g/L、2.66 g/L,因此,通过发酵可以增添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06.
采用酵素洗与激光洗水对3种不同的牛仔面料进行处理,探讨了这两种不同的洗水方式对牛仔面料性能的影响,测定牛仔织物洗水前后的折痕回复角、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07.
采用超声波辅助废啤酒酵母吸附分离蓝莓渣中的花色苷。以超声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对其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进行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吸附前后蓝莓渣中花色苷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条件下花色苷吸附量显著高于静置和振荡辅助条件下的(P<0.05);废啤酒酵母对花色苷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120 min时达到平衡;花色苷吸附量随超声强度的增强、吸附温度的升高和花色苷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废啤酒酵母对花色苷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Temkin等温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行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废啤酒酵母表面的氨基、羟基和酰胺基团在吸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废啤酒酵母对蓝莓渣中各种单体花色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吸附。因此,超声波辅助废啤酒酵母对蓝莓渣花色苷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流延成膜工艺,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茶树精油和尤加利精油,制备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PLA/PHA)可降解活性抗菌薄膜。以蓝莓为研究对象,在(4±1)℃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PLA/PHA保鲜膜包装、茶树精油/PLA/PHA保鲜膜包装、尤加利精油/PLA/PHA保鲜膜包装处理。通过测定3种薄膜的基本性能,袋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蓝莓的烂果率、失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花色苷和V_C含量等指标,探讨不同活性抗菌薄膜对蓝莓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精油的活性抗菌薄膜能有效降低蓝莓果实的烂果率、失重率,延缓果实花色苷和V_C含量的降低,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果实的硬度。其中,尤加利精油/PLA/PHA保鲜膜包装对维持蓝莓果实新鲜度,降低果实水分蒸发,维持总酚含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不同发酵时间草莓酵素发酵液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非蛋白质氨基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及营养价值,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草莓酵素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通过氨基酸评分标准评价其蛋白质营养成分,通过与WHO/FAO推荐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模式进行对比,并利用氨基酸含量阀值评价发酵过程中不同风味氨基酸对发酵液口感贡献。结果得出:在草莓酵素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在发酵前期明显增加,经小幅度下降后再缓慢增加;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上升,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在检测限范围内未检出甲硫氨酸(Met)、苯丙氨酸(Phe)和组氨酸(His);利用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发酵时间的草莓酵素氨基酸发酵液分为四类;比值系数分在发酵前期波动较大,后期有缓慢上升。不同时间发酵液中除Met外其它8种必需氨基酸得分均大于1,属较严重的营养过剩。除发酵前30 d外,SRC值均大于55%,在整个发酵过程营养价值由高到低依次是:155 d > 140 d > 110 d > 30 d > 75 d > 50 d;发酵过程中只有Asp和Glu两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阀值比大于1,其它风味氨基酸对草莓酵素风味的影响不明显。经过155 d的发酵,草莓酵素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有所提高,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草莓酵素营养丰富,适当的延长发酵时间,蛋白质营养均衡度也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0.
以生姜作为发酵原料,通过加入酵母菌、副干酪乳酸菌、醋酸杆菌(沪酿1.01)进行复合菌发酵制得生姜酵素,定期取样以测定生姜发酵过程中6-姜酚、姜辣素含量的变化,以表征生姜发酵过程生物活性的变化,测定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总酚及黄酮的含量,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来表征生姜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生姜酵素发酵的15 d过程中,发酵的pH在不断下降,最终降至3.51;6-姜酚含量在第2 d达到最高,为130.02 μg/mL;姜辣素总含量在第4 d达到最高(2.46%),整体从最初含量2.24%小幅度上升至2.40%,表明生姜发酵后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保持较好;抗氧化性指标黄酮的含量在第2 d最高,以芦丁当量计为0.131 mg/g,之后含量稍有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发酵前6 d内处于上升趋势,第6 d达到最高94.33%;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基本相同,发酵终期其含量以没食子酸当量计,较初期升高了0.02 mg GAE/g,两者的测定数据说明,生姜酵素在发酵过程中的抗氧化性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