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8篇
化学工业   5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27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969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研究了蓝莓发酵酒的澄清和稳定处理方法。以澄清度和色度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蓝莓酒澄清稳定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处理条件为:皂土添加量0.80 mg/mL、澄清时间8 d、冷处理时间6 d,在此条件下处理后蓝莓酒的澄清度和色度分别为0.749和1.128。与没经过处理、只进行了澄清处理或冷处理的样品相比,利用优化条件处理的蓝莓酒具有较好的澄清度,无潜在的蛋白破败和色素沉淀,且在长时间瓶储中具有良好的澄清度和色度稳定性。此研究为蓝莓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2.
于军香  郑亚琴  房克艳 《食品科学》2015,36(14):271-275
以蓝莓为试材,研究冷藏、壳聚糖涂膜、冰温和壳聚糖涂膜结合冰温贮藏对蓝莓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冷藏相比,壳聚糖涂膜、冰温以及壳聚糖涂膜结合冰温贮藏都能有效延缓蓝莓果实贮藏过程中总花色苷、VC、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下降,蓝莓果实中总花色苷、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能更好地保持蓝莓的抗氧化活性。而壳聚糖涂膜结合冰温贮藏的效果优于单独采用冰温或壳聚糖涂膜贮藏。因此,壳聚糖涂膜结合冰温贮藏能较好地保持蓝莓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蓝莓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微乳液相色谱法对蓝莓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丹  苏宁  郑洪艳  杨丽  霍彤  王昌涛 《食品科学》2015,36(14):91-95
目的:利用微乳液相色谱分离并测定蓝莓叶中儿茶素、芦丁、山柰酚、槲皮素和杨梅酮5 种黄酮成分。方法: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pH值、有机相4 个方面对微乳液相色谱分离蓝莓叶黄酮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分离蓝莓叶黄酮的最优条件为:使用2.5%聚氧乙烯(23)月桂醚作为表面活性剂,8%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0.8%乙酸乙酯为有机相,0.5%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3.2,在以上条件下蓝莓叶黄酮在20 min内能够得到有效分离。结论:蓝莓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含有儿茶素9.76 mg/g、芦丁13.12 mg/g、山柰酚31.04 mg/g、槲皮素26.42 mg/g、杨梅酮20.30 mg/g。  相似文献   
994.
赵丹  苏宁  杨丽  郑洪艳  霍彤  王昌涛 《食品科学》2015,36(17):231-235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方法从分子水平对蓝莓叶总黄酮的抗炎功效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与蓝莓叶总黄酮的共培养体系,利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在不同培养时间点(0、15、30、60、120 m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protein-10,IP-10)等炎症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观察蓝莓叶总黄酮的添加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蓝莓叶总黄酮在分子水平上的抗炎机理。结果:蓝莓叶总黄酮的添加能够提高抗炎因子IL-6、CXCR-2基因的表达量(P<0.05),降低促炎因子IL-8、IP-10基因的表达量(P<0.05),对CXCR-1基因的表达呈复杂型调节。结论:蓝莓叶总黄酮通过对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产生影响,从而减弱促炎症反应,增强抗炎症反应,最终发挥抗炎功效。  相似文献   
995.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蓝莓果实中8 个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同时测定蓝莓果实中8 个有机酸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利用该方法测定26 个不同品种蓝莓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所测品种中塞拉的有机酸含量最高,达25.135 26 mg/g鲜果,最低的为克瑞顿,仅含2.368 31 mg/g鲜果。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蓝莓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6.
食用酵素是一种含有多种活性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食用植物酵素的稳定性是酵素新产品开发的关键点和难点之一。目前国内开展了许多植物酵素的稳定性相关研究,但是至今没有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因此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研究,总结归纳了酵素产品稳定性相关检测模型和评价指标,显示其模型主要有预测货架期动力学模型;稳定性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感官评价、pH指标、功能检测、活性成分含量和益生菌含量等,其中感官评价和抗氧化性作为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居多。影响食用酵素产品稳定性的因素包括生产工艺条件(发育菌种和发酵时间)、食用酵素产品后加工和贮藏环境等,显示通过选育合适菌种或混菌发酵,合理调整发酵时间,选择合适的灭菌和干燥方式等后处理方式,采取低温、避光、无氧的贮藏条件,均有利于提高酵素产品的稳定性。建议后续继续进一步探究优势菌种的选育,后加工技术的研究和酵素加工稳定性规程研究。总之,本文归纳出了食用酵素稳定性评价模型和指标,指出了生产工艺条件,食用酵素产品后加工,贮藏环境对食用酵素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并提出了提高稳定性措施和建议,为促进食用酵素稳定性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997.
李江阔  张鹏  陈绍慧  张平 《食品科学》2014,35(10):246-251
为了探讨自发气调结合冰温贮藏蓝莓果实的贮后货架效果,研究不同处理的两个品种蓝莓(伯克利(Berkeley)和北陆(Northland))冰温贮藏40 d后10 ℃货架期间果实品质、生理指标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果实贮后货架期间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自发气调结合冰温处理能够有效延缓果实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并维持了较高的谷胱甘肽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有效控制了果实质量的损失与腐烂,延长了果实贮后货架寿命。蓝莓果实在贮后货架期间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萜类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同货架期的自发气调结合冰温处理果实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则高于冰温处理,而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低于冰温处理。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蓝莓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评价 蓝莓花青素对脾细胞增殖活力以及协同ConA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干扰素-α和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结果表明:乙 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蓝莓花青素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蓝莓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酒石酸为酸化剂、乙醇体积分数74.6%~76.2%、料液比1∶6.6~1∶6.8(g/mL)、浸提温度52.5~53.4 ℃、浸提液 pH 3.0~3.1、浸提时间144.8~148.5 min,此工艺条件下蓝莓花青素的提取率均大于35 mg/g,具有促进小鼠脾细胞 增殖和协同ConA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干扰素-α和白细胞介素-2活性,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建立体外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炎症损伤反应模型,研究蓝莓叶中槲皮素及其衍生物金丝桃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以及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方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可溶性ACE和炎症因子蛋白含量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舒血管和抗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引起HUVEC内ACE和炎症因子含量显著增加,槲皮素和金丝桃苷预处理内皮细胞能显著抑制ACE酶活性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增加(p0.05),具有一定的抗炎和舒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以西兰花作为发酵原料,通过加入酵母菌、乳酸菌、醋酸杆菌复合发酵,研究西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生化指标以及抗氧化性变化。其中,以p H值、菌落总数、总糖、乙醇、乳酸和乙酸作为生化指标考察西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的变化;通过测定总酚、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作为抗氧化性变化指标。研究表明:在发酵过程中,p H值不断降低,由最初的4.49±0.02降低到3.51±0.03;菌落总数在第3 d最高,为9.03(±0.45)×10~7 CFU/m L;总糖被微生物利用消耗,由213.20±0.12 mg/m L降低到79.24±0.07 mg/m L;最终乙醇、乳酸和乙酸含量分别为28.23±0.06 mg/m L、7.89±0.05 mg/m L和11.66±0.05mg/m L;而抗氧化性指标总酚、DPPH自由基清除率、SOD和ORAC在前7 d处于上升趋势,7 d后趋于稳定。其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ORAC与总酚有正相关性(p0.01)。相对于实验室自制桑葚酵素,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抗氧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