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1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近期,关于蕨菜具有致癌作用的报道不断见诸西方医学媒体。那么,蕨菜到底是否会致癌?关于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从有关蕨菜的食用功效说起。 蕨菜是一种古老的野生植物,它在地球上至少已生存有几十亿年之久。据考证,在史前时期蕨类曾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植物。目前,蕨类植物广泛分布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的山林中。在我国,从黑龙江到广西、贵州山区均有野蕨菜分布。  相似文献   
22.
以不同生长期蕨菜为实验材料,测定萌芽期、拳卷期及完全展叶期蕨菜中木质素、纤维素、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的含量及与木质素与纤维素合成相关的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OD(过氧化物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纤维素酶(CEL)活性。结果显示这三个生长期的木质素含量分别27.78、31.54、49.54mg/g,纤维素的含量为45.53、45.83、81.17mg/g,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9679、0.6760、0.4980mg/g,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分别为4.0%、3.8%、3.0%,与木质素合成的相关酶PAL、POD、4-CL、CAD酶活逐渐上升。与纤维素合成的相关酶蕨菜CEL活性也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通过相关性与显著性分析,PAL与POD可能是木质素合成的2个关键酶;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其营养成分下降,但木质化与纤维化程度加剧,这些会影响其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蕨菜,作为著名的山珍野菜,其营养食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其清香味美,便于烹制,已蜚声海内外,具有“山菜之王”的美称。  相似文献   
24.
夏海涛  刘玉芬  王蓉  李肖雅 《食品科学》2010,31(24):124-127
以连云港花果山野生蕨菜干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佳提取条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蕨菜中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蕨菜与水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2 次。新鲜蕨菜干粉中多糖含量为1.39%,三月枯蕨菜干粉中多糖含量为7.08%;提取蕨菜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优条件为蕨菜与70% 乙醇比1:10(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2 次,测得新鲜蕨菜干粉中总黄酮含量为4.90%,三月枯蕨菜干粉中总黄酮含量为3.11%。  相似文献   
25.
蕨菜又名龙头菜、鹿蕨菜、拳菜,系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我国湖南湘西、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其嫩茎鲜美可口,风味独特,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元素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及富含膳食纤维。 蕨菜具有很强的生长季性,采收期正值春夏高温高湿的4~6月,采后蕨体呼吸作用旺盛,不久便失水老化,失去食用价值,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研究开发袋装蕨菜保脆保鲜工艺,有利于蕨菜保脆保鲜,延长食用期,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与商业价值。 一、工艺流程挑选去杂 整理分级 清水洗净  新鲜蕨菜 预处理 烫…  相似文献   
26.
无需真空包装、高温杀菌,无铜离子污染,通过改进护绿保脆保鲜工艺,简便快速地制作出安全健康的保鲜蕨菜。  相似文献   
27.
蕨菜护色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 鲜 嫩 蕨 菜 为 原 料 ,研 究 了 护 绿 剂 种 类 及 其 用 量 、烫 漂 温 度 及 其 时 间 对 蕨 菜 护 绿 效 果 的 影 响 及 其 过 程 中 的 质 量 控 制 ,得 出 了 最 佳 护 色 技 术 。结 果 表 明 ,用 300m g/kg 的 醋 酸 铜 护 绿 液 在 pH 6.5条 件 下 浸 泡 30m in,然 后 在 95℃条 件 下 漂 烫 2.0m in, 再 用 0.2%的 氯 化 钙 溶 液 常 温 下 浸 泡 30m in, 护 绿 效 果 最 好 ,且 能 较 好 地 保 持 蕨 菜 原 有 的 质 地 。  相似文献   
28.
目的确定腌制蕨菜复绿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复绿前后铜元素含量。方法以醋酸铜复绿剂不同浓度、不同烫漂时间、不同烫漂温度为因素的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采用色差仪测定复绿前后腌制蕨菜的色泽变化,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复绿前后腌制蕨菜的铜元素含量。结果醋酸铜复绿剂最佳复绿工艺条件为:烫漂温度95℃,烫漂时间8 min,复绿剂浓度200 mg/L,复绿前腌制蕨菜中铜元素含量为2.08mg/kg,复绿后铜元素含量为4.61 mg/kg。结论醋酸铜复绿剂对腌制蕨菜有复绿效果,最佳复绿工艺条件下蕨菜中铜含量虽符合林业行业限量标准,但含铜复绿剂也不宜使用过多。  相似文献   
29.
蕨菜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蕨菜的干制、泡制和罐制方法,并介绍了在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故  相似文献   
30.
春天里,人们吃得最多的山野菜蔬,除了春笋,恐怕就要数蕨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