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1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建立蕨菜中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作者以新鲜蕨菜为实验材料,分别比较了不同蛋白提取方法,不同上样量以及不同pH范围IPG胶条对2-DE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结合酚抽法提取蕨菜中的蛋白质,采用IPG胶条pH5-8、蛋白质的上样量为1 200μg、考马斯亮蓝G-250胶体考染法进行染色。在此条件下进行蕨菜全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所得到的图谱蛋白质点多达719个,且蛋白质点分布均匀、背景清晰、分辨率较高。  相似文献   
42.
蕨菜和面粉为原料,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蕨菜粉添加量、起酥油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小苏打添加量对蕨菜饼干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进行感官综合评定确定蕨菜饼干工艺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蕨菜饼干的最佳配比为小麦粉:蕨菜粉:起酥油:白砂糖:小苏打=100:25:30:35:0.5,烘烤工艺以温度为200℃,烘烤10min为宜。所制得的蕨菜饼干外表厚薄均匀、颜色棕黄、口感酥脆,具有蕨菜特殊风味。  相似文献   
43.
前不久,网上一篇有关蕨菜致癌的文章引起社会关注。有网友向专家请教应该如何看待“蕨菜致癌论”?医学专家为此做出如下解答。  相似文献   
44.
对近年来有关蕨菜贮藏保鲜技术和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了蕨菜护色和干燥技术,总结了其产品研制工艺,并对蕨菜的采后贮藏保鲜和产品研发的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9):149-154
建立蕨菜及其制品中原蕨苷的HPLC检测方法,探讨加工工艺对蕨菜中原蕨苷含量的影响。蕨菜及其制品液氮研磨后,以体积分数30%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按固液比5∶40(g∶mL)室温下涡旋振荡提取30 min,提取液经聚酰胺6柱净化后,在碱性和酸性环境下将原蕨苷转化为稳定性较强的蕨素B,通过HPLC法检测蕨素B的含量来计算样品中原蕨苷含量,并以此方法考察热烫和热风干燥加工对蕨菜中原蕨苷含量的影响。在该色谱条件下线性范围为1~10μg/mL,r=0.999,线性良好,对蕨素B的回收率为92.3%~102.4%,RSD均小于5.00%。蕨菜经热烫加工后原蕨苷含量显著降低,经热风干燥后原蕨苷含量却显著升高。该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蕨菜及其制品中原蕨苷含量的检测,热烫加工可有效降低蕨菜中原蕨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46.
以大理野生蕨菜为试材,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蕨菜中的总黄酮,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体外抗氧化测试法对总黄酮进行了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50%的乙醇溶液,1∶50(g/m L)的料液比,80℃回流提取1 h,蕨菜总黄酮提取率可达10.33%。蕨菜中总黄酮的还原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和浓度呈正相关,当浓度达到0.12 mg/m 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4.72%、57.53%。  相似文献   
47.
无需真空包装、高温杀菌,无铜离子污染,通过改进护绿保脆保鲜工艺,简便快速地制作出安全健康的保鲜蕨菜。  相似文献   
48.
响应曲面法优化蕨菜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对蕨菜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研究.选择料水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作为优化因子,研究了各因子对蕨菜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优化多糖的提取条件:水料比18.8:1(V/W),提取温度为62.5℃;时间5.9h.在此条件下蕨菜多糖提取得理论值达到2.06%,实际最大多糖得率为2.02%±0.16%.同时,用FARP法测定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9.
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蕨菜黄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70%乙醇提取蕨菜中黄酮类化合物,得到粗黄酮粉,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初步探讨了影响AB-8型大孔树脂静态吸附与解吸蕨菜黄酮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粗黄酮粉中的黄酮含量为17.33%;pH=3时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蕨菜黄酮的水溶液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70%的乙醇对蕨菜黄酮具有较好的解吸附效果。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蕨菜精黄酮粉中黄酮的含量已达61.0%,精黄酮粉相对于粗黄酮粉的得率达20.45%。大孔吸附树脂对蕨菜黄酮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50.
热处理法钝化蕨菜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处理法钝化蕨菜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从而控制酶促褐变的工艺条件及效果。结果表明,用沸水蒸气处理2.5~5min后再于35~70℃条件下烘干至成品,能有效钝化蕨菜PPO活性,很好的控制了酶促褐变,得到的产品质量最好。也可用85~100℃热水烫漂1~5min后于35~70℃条件下烘干至成品,得到产品质量好,PPO活性得到抑制。热风钝化、自然日光晒干或晾干均不是蕨菜干制加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