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1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蕨菜为原料,采用木蹄层孔菌、灵芝和裂褶菌3 种功能真菌进行固体发酵,研究发酵前后蕨菜醇提物中总酚、总黄酮等活性成分的变化,并对发酵前后蕨菜体外抗氧化、抗炎症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 种真菌固体发酵后蕨菜醇提物的总酚含量较发酵前明显下降,而发酵后总黄酮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增加(P<0.05)。未发酵蕨菜醇提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 radical,ABTS+·)能力均优于固体发酵后的蕨菜醇提物,其中未发酵蕨菜醇提物清除ABTS+·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0.51±0.02)mg/mL,而经木蹄层孔菌、灵芝和裂褶菌固体发酵后IC50值分别为(2.69±0.01)、(1.20±0.14)、(0.92±0.01)mg/mL。发酵与未发酵蕨菜醇提物在0~0.2?mg/mL质量浓度条件下,对RAW264.7细胞无毒性作用。发酵与未发酵蕨菜醇提物均能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分泌水平,且呈现量效关系,其中3?种真菌固体发酵后的抑制效果更显著(P<0.05)。当质量浓度为0.2?mg/mL时,未发酵蕨菜醇提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水平的抑制率为27.09%,而经木蹄层孔菌、灵芝和裂褶菌固体发酵后的抑制率分别为58.61%、63.57%、69.46%。相关性分析表明,发酵前后蕨菜醇提物的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有较好的相关性,总黄酮含量与抗炎症作用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2.
采用纸片法测定其抑菌作用,并同时采用水杨酸比色法和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来评价六盘水野生蕨菜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蕨菜多糖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菌作用。不同浓度的蕨菜多糖对清除DPPH自由基和抑制·OH都有明显的效果,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蕨菜多糖的浓度与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OH的抑制率呈正相关。为六盘水野生蕨菜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即食蕨菜软包装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不同种类的幼嫩蕨菜为原料 ,用不同处理、不同配方来研制即食蕨菜软包装的加工工艺 ,并制定了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4.
蕨菜罐头加工工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蕨菜罐头加工工艺蒋立新广西国营桂北农场罐头厂541501蒋卓玲广西国营桂北农场目前山野菜的开发研制已成为我国食品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由于山野菜不仅具有鲜美的滋味而且大多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也是蔬菜的“后备军”。所以在食品行业有待开发和利用山野菜以丰富人...  相似文献   
95.
蕨菜复绿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建军 《食品科学》1988,9(10):21-22
本文报导以pH和Cu+2正交法研究蕨菜(Pteridiumaguilinum(2)Kuhn复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pH4和Cu+2浓度为200ppm效果最佳,同时也报导了蕨菜加工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6.
97.
大孔树脂柱层析法纯化蕨菜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最适样品浓度、吸附速率、pH、上样量、乙醇洗脱液浓度、乙醇洗脱速率、乙醇洗脱用量等方面对AB-8大孔树脂纯化蕨菜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黄酮水溶液浓度0.3mg/mL、pH为2、上样量为5mg黄酮/g树脂,以0.5~1mL/min吸附速率进行吸附,4倍床体积的体积分数70%乙醇以0.5~1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效果最佳。未经大孔树脂纯化的蕨菜粗黄酮粉中黄酮含量是18.4%,经AB-8大孔树脂柱层析法纯化后的蕨菜总黄酮可达63.36%,纯度提高约3.4倍,此种方法纯化后得精制黄酮粉相对原粗黄酮粉的得率为18.0%。  相似文献   
98.
以大理苍山野生蕨菜为试材,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体外抗氧化测试法对蕨菜多糖进行了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是1∶80(g/m L)的料液比,95℃回流提取110min,回流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蕨菜多糖提取率可达6.803%。蕨菜中多糖的还原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亚硝酸根的清除率均和浓度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当浓度为1.2mg/m L时,蕨菜中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亚硝酸根的清除率分别为43.62%、63.64%、48.44%。  相似文献   
99.
蔡丽  万敏  刘红 《山东化工》2014,(6):24-27
为了探明蕨菜中总黄酮类物质微波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为其进一步的利用开发提供依据,以蕨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正交实验结合,研究了微波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等工艺参数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蕨菜总黄酮的微波萃取工艺为:萃取温度70℃、乙醇浓度80%、萃取时间10min、固液比1:40,该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78%。蕨菜总黄酮的抗氧化性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总黄酮浓度为0.89mg/L时,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为65.1%,当总黄酮浓度为11.15mg/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6.5%。  相似文献   
100.
任世宣 《食品科学》1993,14(7):76-77
<正>返回大自然为现代的一种时尚,山野中无污染的野生可食植物颇受人喜爱,其中以蕨类植物蕨菜采食最多.东北几省将之加工后,真空包装销往日本.蕨菜嫩枝采后盐淹,加工时把盐分漂去,切成 5~6cm长,真空包装沸水杀菌后出厂.食用时再调味,青香脆嫩爽口;加氯化铅可保持蕨菜脆性,为保持其绿色,可加硫酸钠和醋酸镁混合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