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6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66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173篇
化学工业   190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23篇
建筑科学   147篇
矿业工程   64篇
能源动力   17篇
轻工业   1401篇
水利工程   42篇
石油天然气   2012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6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温宿—西秋地区托探1井在寒武系潜山白云岩储层获得重大突破,对库车南斜坡迎烃面多目的层潜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地质条件复杂,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地质结构落实及圈闭刻画难度大,制约了潜山油气勘探。基于构造特征、潜山地层分布、生—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及勘探实践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潜山油气成藏新模式。温宿—西秋地区古生界构造为受前冲断裂沙井子—西秋断裂和反冲断裂乌什南断裂控制的背冲式构造,F1和F2两条次级反冲断裂使得背冲构造复杂化,形成3排古生界潜山构造,每排构造自近断层到远断层区古生界潜山地层由老变新。其中寒武系潜山地层分布范围最广、呈北东东向大面积展布,潜山储层以局限台地颗粒滩相白云岩为主,受多期构造活动、长时期暴露溶蚀叠加改造,裂缝—孔洞型白云岩优质储层规模连片发育。潜山油气藏表现为三叠系黄山街组和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泥岩联合供烃、裂缝—孔洞型白云岩成储、上覆古近系膏盐岩封盖的生—储—盖组合样式;成藏具有“库车油气远源供烃、不整合面输导、迎烃面构造富集”的特征,主要成藏期在喜马拉雅晚期(4—1Ma)。托探1井的成功钻探,证实了温宿—西秋地区多排多...  相似文献   
82.
为实现入地压裂液不返排渗吸吞吐采油、补充致密储层能量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在全面评价矿场用压裂液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处理剂优选、增渗机理分析和体系性能评价,开展了低伤害高效渗吸压裂液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胍胶压裂液在256 h的滞留时间内,裂缝导流能力损害程度高达30%~50%,无法满足不返排补能增渗的现场需求;(2)明确了最优减阻剂、降黏剂和增渗剂的类型和使用浓度,建立了低伤害高效渗吸滑溜水压裂液体系:清水+0.2%减阻剂XPRT-3+0.3%黏土稳定剂+0.02%过硫酸铵+0.3%ZSD-SX型增渗剂,储层伤害性弱,减阻性能优异;(3)增渗剂进入储层后,原油中吸附的非极性物质逐渐脱附,储层岩石表面暴露的羟基逐渐增多,亲水性逐渐增强,界面张力逐渐减小,原油渗吸速度和采出程度显著提升。矿场试验表明,低伤害高效渗吸滑溜水压裂液体系对XSW油田致密油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有效提升油水置换效率,延缓产量递减速度,提高原油采收率。该研究成果对XSW油田乃至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留路断层是留北东部地区主要的油源断层。为研究断层两侧油气成藏规律及差异性,以断裂控烃、控藏理论为指导,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恢复断层形态,在分析断层两盘裂缝发育程度、断层与圈闭的配置关系和断层活动性的基础上,研究留路断层对新近系油藏发育程度、部位、层位和规模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留路断层断面形态控制油藏富集区域,油藏集中在断层走向转折附近;断层带结构分带性及断层与圈闭的产状配置关系是留路断层下降盘油气富集差异的主要原因;断层活动性控制油气富集与分散,断层活动性强,油气富集规模大、油藏赋存层系多。  相似文献   
84.
前人研究认为柴达木西部英雄岭构造带受喜山运动及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作用影响,构造应力先后发生拉张-压扭多次转化,最终形成现今深浅不一、样式各异的复杂构造,进而影响油气成藏。然而,前人在"岩性-构造"结合研究构造、成藏方面较为薄弱。研究认为在E_3~2时期,塑性盐层快速沉积,在强挤压应力作用下,纵向发育的盐层对随后的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产生了显著影响,从而形成现今复杂的构造样式及成藏格架。  相似文献   
85.
在柴西区域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恢复了南翼山构造的形成过程,最后结合油气藏解剖,分析了南翼山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南翼山构造的形成与柴西区域演化相匹配,其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路乐河期至下油砂山期处于弱伸展阶段,发育小型断陷;上油砂山期至狮子沟期为弱挤压阶段,构造应力反转,受NNE—SSW向挤压,狮子沟期挤压加强,形成背斜雏形;第四纪强烈挤压阶段,形成现今的背斜构造。构造形成演化对成藏的影响体现在油气储集、运移和成藏期次3方面:构造演化控制了裂缝的发育期次及分布,从而改善了南翼山低孔低渗储层质量;翼北和翼南2条深断裂及伴生裂缝,构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喜山中期和晚期2次关键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成藏期次。  相似文献   
86.
《海洋石油》2017,(2):33-37
以海洋深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地震属性、反演、相干时间切片等地球物理技术识别出典型气烟囱结构,在纵向上从下至上依次可以分为根部、过路区、顶部三个组成单元并存在相应的地震异常特征。若开海域的气烟囱一般是两种模式分布,(1)与断裂带相伴生,主要位于低应力区的断层下盘,(2)与下部地层的异常高压相关,构造上地层容易破裂的区域是气烟囱发育潜在区,这两类气烟囱均与超压和地层破裂相关,属于典型的超压—断裂渗涌型气烟囱。缅甸若开海域与气烟囱有关的油气成藏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气烟囱与断层相伴生,油气沿着断裂垂向或者沿着砂体侧向运移,在浅部储层中成藏;另一类是气烟囱不与断层相伴生,气烟囱根部地层中的烃源岩生烃产生的压力超过上覆地层的破裂压力时就刺穿地层垂直向上运移,在浅层遇到以泥质充填物为主的大型峡谷封堵时,就在气烟囱两翼储层中聚集成藏,储层顶部的厚层泥岩作为主要盖层,含有泥质充填物的大型峡谷作为侧向封堵盖层。  相似文献   
87.
盆地模拟是建立在油气地质的物理、化学原理上,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时空框架下的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生排运聚的演化,从而给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TSM盆地模拟是在"3T-4S-4M"盆地研究工作程式指导下研发的在原型约束下的确定性数值模拟软件系统。系统强调以盆地原型并列与迭加分析为先导,采用确定性的油气响应模拟模块,合理计算埋藏史、热史、生烃史、运聚史等结果,通过结果分析得到合理的油气资源量和分布。通过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的模拟应用,揭示了晚三叠世以来陆缘拗陷盆地原型到前渊盆地原型的环境变化,以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发育、分布、演化特征和动态生排烃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纪拗陷原型沉降演化是导致不同段生排烃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中-晚侏罗世最终定型的结构控制了天然气的运聚,形成了孝泉-丰谷、安县-鸭子河-大邑2个有利的资源聚集区。模拟结果表达了盆地原型迭加的控烃、控藏过程;表明TSM盆地模拟可动态揭示"原型控源、迭加控藏"的油气演化过程,通过与已知的拟合,最终实现预测未知油气的功能,是油气勘探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88.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和勘探条件的日益复杂,油气运聚成藏动力学定量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石油地质研究的趋势和重要方向。该文以商业规模的油气体为研究对象,选择宏观层面的油气成藏动力和阻力参数,建立了一种新的定量计算油气运聚成藏动力和阻力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针对断陷盆地幕式成藏的特点,按照油气生排烃、运移、聚集成藏的不同过程,从油气运聚动力和阻力的角度,分析动力与阻力在幕式成藏关键时期的相互关系,建立4种动力学模型:超压驱动动力学模型、持续运移动力学模型、侧向封闭动力学模型和浮力驱动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并以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为例,通过计算关键时期成藏动力与阻力,绘制平面等值线图,定量判断油气运聚的方向和距离,最终指出油气聚集有利圈闭。  相似文献   
89.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藏断裂特征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凹陷是环渤海湾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也是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目前在凹陷周边所发现的油藏绝大部分是受断裂控制的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这些断裂对油气藏的控制方式和影响程度,直接决定构造圈闭的评价结果和勘探部署方案。对渤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237个中浅层油气藏构造特征进行精细解剖,统计对比了断裂的级别、成因类型、断距、断层活动性、断层产状、组合样式、平面形态、遮挡类型、断层泥比率等指标与相应的油藏发育程度,发现在主断裂与次级断裂的合理配置的前提下,渤中凹陷中浅层有利于成藏的断裂特征为:走向NNE、近EW和NE,倾角66°~80°,断距20~150 m,断层活动速率在10~30 m/Ma,断层泥比率SGR大于0.3,断裂带泥质含量Rm大于0.35,组合样式为斜交式、雁列式、Y字形、似花状和阶梯状,并且断裂以反向遮挡为主。平面上在断裂相交处、凸形增压段更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本质上说,断层封闭性是控制构造圈闭成藏的关键,断裂活动速率、规模和断裂类型是影响封闭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0.
利用基础地质、钻、测、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分析技术,对渤海湾盆地垦东地区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NNE、NEE、NWW走向断裂体系,受郯庐断裂早期活动影响,研究区断裂活动具有古近纪“西强东弱”、“南强北弱”,新近系“西弱东强”、“南弱北强”的特点。不同成因类型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不同,拉张型断裂主要形成简单断块型圈闭,张扭(扭张)型断裂形成复杂断块和断层—岩性圈闭,压扭型断裂形成背斜构造圈闭;断裂对储层的控制,表现在储集砂体临近张性断层、远离扭性断层发育的一般规律;拉张型、张扭(扭张)型断层和压扭型断层封闭性依次增强,油气一般在封闭性较强的油源断层附近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