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247篇 |
免费 | 2112篇 |
国内免费 | 117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89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3207篇 |
化学工业 | 8507篇 |
金属工艺 | 1692篇 |
机械仪表 | 2541篇 |
建筑科学 | 2323篇 |
矿业工程 | 888篇 |
能源动力 | 623篇 |
轻工业 | 8464篇 |
水利工程 | 697篇 |
石油天然气 | 2481篇 |
武器工业 | 255篇 |
无线电 | 267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81篇 |
冶金工业 | 1187篇 |
原子能技术 | 357篇 |
自动化技术 | 17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6篇 |
2023年 | 1239篇 |
2022年 | 1509篇 |
2021年 | 1763篇 |
2020年 | 1302篇 |
2019年 | 1218篇 |
2018年 | 694篇 |
2017年 | 1003篇 |
2016年 | 1231篇 |
2015年 | 1345篇 |
2014年 | 2425篇 |
2013年 | 1953篇 |
2012年 | 2184篇 |
2011年 | 2186篇 |
2010年 | 1969篇 |
2009年 | 1907篇 |
2008年 | 2094篇 |
2007年 | 1717篇 |
2006年 | 1559篇 |
2005年 | 1504篇 |
2004年 | 1432篇 |
2003年 | 1299篇 |
2002年 | 993篇 |
2001年 | 912篇 |
2000年 | 784篇 |
1999年 | 650篇 |
1998年 | 574篇 |
1997年 | 555篇 |
1996年 | 482篇 |
1995年 | 459篇 |
1994年 | 436篇 |
1993年 | 342篇 |
1992年 | 346篇 |
1991年 | 278篇 |
1990年 | 310篇 |
1989年 | 262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5篇 |
1965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61.
为研制一种可同时富集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增菌培养基,参照GB 4789.4-2016及GB 4789.7-2013规定的增菌培养基成分,并根据目标菌不同的营养需求,筛选适宜抑制剂和促进剂,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共增菌培养基的配方,并验证该培养基的增菌效果。结果表明:研制出用于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共增菌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0.0 g,磷酸二氢钾1.5 g,氯化钠7.5 g,硫代硫酸钠5.0 g,牛胆盐0.1 g,柠檬酸钠2.5 g,甘露醇2.5 g,葡萄糖2.5 g,蒸馏水1000 mL。目标菌初始接种量为102 CFU/mL,在37 ℃下培养16 h后,两种目标菌的菌浓度可达到107~108 CFU/mL。结果表明,共增菌培养基可用于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富集培养,培养基配制简易,节约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62.
采用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黄瓜及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同步检测方法,研究吡唑醚菌酯·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变化及消解动态,旨在评估联合农药的安全性。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净化,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在50~800?μ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6?1,3?个质量浓度添加水平下2?种农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45%~107.08%,定量限均为0.050?mg/kg。两年三地的田间实验消解动态表明:以1.5?倍高推荐剂量下,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分别于黄瓜上施药1、7?d后,土壤上施药7、1?d后残留量小于定量限;当该制剂以推荐剂量在黄瓜上施药3?次,施药间隔7?d时,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在黄瓜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090?mg/kg和0.060?mg/kg,远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5?mg/kg,推荐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d。 相似文献
963.
为研究不同体积分数二氧化碳气调包装对冷鲜鸡保鲜效果的影响,以辐照灭菌后接种荧光假单胞菌为 103 CFU/g左右的冷鲜鸡胸肉为原料,设置各组气调比例:M1组(V(CO2)∶V(N2)=0∶100)、M2组(V(CO2)∶ V(N2)=20∶80)、M3组(V(CO2)∶V(N2)=40∶60)、M4组(V(CO2)∶V(N2)=60∶40),以托盘包装作 为对照,在(4±1)℃贮藏条件下测定气调包装盒的凹陷程度、荧光假单胞菌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和腐胺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和腐胺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上升,随二氧化碳体积 分数的升高而下降;凹陷程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及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升高,即M4组气调包装盒的凹陷 程度显著高于其他3 组(P<0.05),影响产品的外观。M2组的气调包装盒的凹陷程度和腐胺含量与M3组无显著性 差异(P>0.05),在贮藏9~12 d之间,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也与M3组无显著差异(P>0.05),能达到同样的保鲜 效果。此外,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的成本高于氮气。整体来看,在(4±1)℃贮藏条件下,20%~40%体积分数的二 氧化碳气调包装能抑制冷鲜鸡胸肉中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964.
采用国标测定粗壮脉纹孢菌(Neurospora crassa)孢子壁的基本组成成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孢子形态 及颗粒大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和螯合金属离子法测定孢子中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能力,分光光度法测定总 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研究不同体外消化体系和贮藏条件对孢子中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粗壮脉 纹孢菌孢子壁中水分、粗纤维、粗脂肪、蛋白质、几丁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7.70±0.63)%、(29.90±0.03)%、 (0.32±0.11)%、(28.32±0.89)%、(0.66±0.13)%,孢子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776.42±2.05)μg/g孢子。经 过口腔、胃和小肠消化后粗壮脉纹孢菌孢子壁局部均出现密集的小孔,孢子较未处理相比有一定程度的皱缩。消化过 程中孢子中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显著提高,口腔(9.35%)<胃(18.78%)<小肠(32.58%),消化液中抗氧化活性 显著升高,口腔<胃<小肠;贮藏9 d后类胡萝卜素的减少率分别为:4 ℃避光组2.24%,25 ℃避光组3.19%,25 ℃ 光照组5.79%。研究表明粗壮脉纹孢菌孢子壁是一种适合包埋不稳定物质的壁材,且利于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965.
通过使用寡营养人工海水培养基,从深海沉积物中筛选能够降解淀粉的菌株。通过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并利用革兰氏染色、扫描电镜和gyrB基因测序进行菌株的初步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通过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该菌株所产生的α-淀粉酶酶活力,并探讨不同淀粉含量、菌株生长温度及生长周期对该α-淀粉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一株革兰氏阳性菌,能够有效地降解淀粉,形状为杆状,初步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TVG11-1。菌株TVG11-1最适的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45 ℃和pH7.0,其所产生的α-淀粉酶是一种不依赖淀粉底物的胞外中温淀粉酶,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 ℃,最适反应pH为6.5。本研究将为淀粉糖化以及其它涉及淀粉降解的食品加工过程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966.
研究了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SYBC-L10产纤维二糖脱氢酶的发酵优化。该酶是诱导酶,微晶纤维素是其最好的诱导底物。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中培养成分的优化,添加大分子碳源微晶纤维素和小分子碳源葡萄糖作为复合碳源,发酵优化后提高到78±5.94 U/L,是未优化前的2倍(39±4.78 U/L)。通过对氮源的优化,即有机氮源黄豆粉和无机氮源磷酸氢二铵的添加,使酶活达到700±35.78 U/L,比优化前提高了近17倍。而通过四因素四水平的碳氮源正交实验之后酶活达到1245±35.78 U/L,比优化前提高了近32倍。由此,确定了当微晶纤维素为7 g/L,葡萄糖5 g/L,黄豆粉6 g/L,磷酸氢二铵2 g/L时,其他不变,此时的产酶最高,达到1 245±35.78U/L。 相似文献
967.
96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猕猴桃中甲基硫菌灵和异菌脲两种农药的含量。猕猴桃样品用乙腈涡旋提取,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30℃,进样体积20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水溶液=(60∶40),采用等度洗脱模式。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和异菌脲分别在0.204μg/m L~10.2μg/mL和0.210μg/m L~10.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专属性和准确度良好,能够用于检测猕猴桃样品中上述两种农药的残留。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以灵芝菌发酵紫甘薯渣生产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且进行了发酵罐放大实验。在摇瓶水平,采用紫甘薯渣4 g,豆渣1 g,料液75 mL,pH 6.0,接种量16%,甘蔗渣2%,KH2PO40.1%、MgSO4·7H2O 0.05%、VB10.005%,发酵4天,可溶性膳食纤维达到15.89 g/L。相同条件下,15 L发酵罐中,通气量200 L/h,转速为50 r/min,装液量65%,可溶性膳食纤维达到14.73 g/L。采用优化工艺,发酵前紫甘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了10.92 g/L。 相似文献
970.
从白酒丢糟堆腐物中分离筛选出产纤维素酶活性高的5株菌。混合后,在以丢糟为主要基质的培养基上固态发酵并多次传代培养,得到较稳定的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测定其对丢糟减重率、产酶能力及对丢糟纤维成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中包含4种菌株,与单菌株相比,该复合菌系对丢糟的分解能力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均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37.54%和41.30 U,比最优组成单菌发酵高出15.87%和15.20 U;该菌系对丢糟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均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其中以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分解率达17.96%;该菌系能在6 d内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且在降解丢糟纤维素方面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