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47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43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07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2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肖越辉 《云光技术》2004,36(4):28-29
人的眼球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眼球的直径为24毫米,即角膜的顶点到视网膜的底部之间的距离。正常人的眼睛就象一个活的变焦镜头,可以灵活调节,晶状体是有弹性的。看书看报时,距离很近,睫状肌收缩,眼球变鼓,焦距缩短;反之,看远景物时,距离较长,睫肌放松,眼球变平,焦距加长了。  相似文献   
82.
为了在离体状态下采用完整的兔眼角膜,以一种新的方法测量角膜的弹性模量,并对比角膜切削后前凸位移和应力的变化.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兔眼角膜,改变角膜的厚度.剥离和固定角膜,在角膜内表面施加静水压力,三维扫描仪扫描和获取正常角膜厚度、切削原角膜厚度1/3和1/2角膜厚度的角膜图形,计算出各组角膜中心的前凸位移.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相应的模型,利用实验得出的前凸位移反推兔眼角膜的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反推得到兔眼角膜的弹性模量随角膜切削量的增加而增加.反推得到的弹性模量与临床检测一致,切削越多模型在切削区域表现为应力增大,在位移上反映为切削区域的位移量增加,但位移与应力在切削边界上都不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83.
龚健 《光学仪器》1995,17(4):82-82
介绍了应科研教学需要而研制的一种多功能红外方位探测系统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84.
基于角膜测量仪器Corvis ST采集的图像视频,提出提取新特征参数以便准确区分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首先对图像进行滤波、分割等预处理,检测角膜上下边界,并计算前角膜曲率值;用小波变换分析角膜曲率变化,获取与角膜运动趋势相关的特征,包括角膜运动的整体趋势和角膜振动的范数和标准差。然后,基于均方误差最小化法,提取特征参数,构建最优参数。最后,用支持向量机(SVM)对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进行分类。从频率的角度实施的实验显示角膜在基本运动趋势上存在着振动过程。此外,提出的参数优于形变幅度(DA)、峰值距离(PD)等传统参数,使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提高了10.2%,5.7%和6.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948,接近于1。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自动提取的特征参数可提高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区分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运用Orbscan-Ⅱ系统对近视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及前房基底线直径长度、前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上述因素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对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和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对190例近视患者(360眼)按屈光度分为3组,分别为低度近视组(-0.50~-3.00D)60例(120眼)、中度近视组(-3.25~-6.00 D)65例(120眼)和高度近视组(-6.25~-9.00 D)65例(120眼).采用Orbscan-Ⅱ系统(Bausch and Lomb)将3组被测眼的角膜中央厚度,前房0°、90°、180°、270°四个方位前房角宽度,水平(0°~180°)、垂直(90°~270°)两条前房基底线直径,以及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中,前房角四个方位相比较,中度组和高度组的前房角宽度显著大于低度组(P<0.01).同样,中度组和高度组的中央前房深度也显著大于低度组(P<0.01).除前房角270°外,中度组和高度组的前房角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视度数的绝对值和近视眼前房角宽度呈正相关,近视度数的绝对值和中央前房深度也呈正相关,与前房基底线直径则无显著相关性,与角膜中央厚度也无显著相关性.在3组患者中,不同性别被测眼的前房角宽度、前房基底线直径及角膜中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男性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女性.结论:Orbscan-Ⅱ系统可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测量眼角膜及前房结构的方法.近视度数的加深伴随着前房角宽度的加大和中央前房深度的加深,但与角膜中央厚度及前房基底线直径无显著相关性,近视眼患者男性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86.
角膜和晶状体是人眼光学系统中两个关键的屈光元件,为了理解眼内各介质和整个眼球的屈光状态以及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利于眼科临床方面的应用,需要分别对二者进行光学特性模型的分析与研究。根据角膜和晶状体的光学特性,应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和有关的数学工具,从光学成像角度,分别对角膜和晶状体模型进行研究:基于结合人眼光学模型的角膜双二次曲面模型的建立方法,统计分析了我国人眼实测角膜参数的数据;通过对晶状体折射率分布特点的分析,分别在轴向和径向上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给出了符合我国人眼特点的角膜面型的统计数值,完善了我国人眼角膜光学模型的建立;获得了形式简单且能够表示晶状体折射率分布一般特征的梯度渐变模型表达式。基于收集的我国人眼实测数据的角膜面型模型和晶状体梯度渐变形式的折射率模型,为解决人眼光学系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87.
本文主要从法医学的角度就推断死亡时间的几种方法作了简要的论述,同时简述了各种方法的大体推断标准.  相似文献   
88.
人眼是一台精巧而复杂的光学成像系统,其复合结构存在像差,它的空间极限分辨能力要小于无像差的同口径的小孔所对应的衍射极限。眼球也并非完美对称的,各介质曲面由于不规则性或位置异常等因素对视觉质量产生影响,为精确修正眼球的屈光不正带来困难。而常规的角膜手术虽然可以较好地修正以离焦为主的低阶像差,但却不能改善高阶像差,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反而会因为改变角膜的面型因子,引入较大的球差,严重影响暗视场的视力。本文依据人眼的基本结构及统计的典型人眼参数,实现全眼球数字化模拟并考虑了个性化因子,分析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针对眼球屈光不正设计出个性化的角膜手术方案,使术后眼球的像差得到全面修正,从而实现最佳的人眼成像能力。  相似文献   
89.
位于眼球最前端的角膜是人眼光学系统的主要屈光元件之一,建立角膜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临床意义。基于角膜面型的非球面特性,应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从光学成像角度,提出了结合人眼光学模型的角膜双二次曲面模型的建立,并结合国人正视眼和近视眼的有关实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以人眼的波像差为评价函数,通过对初始模型眼的优化,给出了符合我国人眼特点的正视眼和近视眼模型中的角膜模型,讨论了矫正近视的矫正眼模型中的角膜理想模型和可用于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切削模型。基于人眼光学模型的角膜双二次曲面模型也可为波像差引导的个性化角膜切削方案提供一个更适于实际应用的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90.
药物在眼部吸收王要是通过角膜途径,其次为非角膜途径(结膜、巩膜途径)。经角膜途径吸收的药物,其理想的正辛醇一缓冲液(pH7.4)分配系数范围是100~1000。此外,角膜上皮的等电点为3.2,当局部组织pH值在该值之上时则角膜将呈负电性,所以在生理条件下(pH7.4),基于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带正电荷的离子比带负电荷的离子容易透过角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