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6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国的低碳之路该怎么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资源再生》2009,(7):34-35
2009年5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尔·克鲁格曼在访问中国后写下了<碳帝国:不能再沿袭当前的发展轨迹>,文章说, "已经是世界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大国的中国,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增长是导致这些科学家最近作出如此悲观预测的主要原因.中国主要是依靠煤炭发电,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在1996年到2006年之间增长了一倍,比在此之前的10年增长快得多.而且,这种趋势看来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2.
首届"福州论坛"当日在福州举行,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600余位国内外顶尖学者、政要、投资家与企业家齐聚,展开资本方略的对话。在当前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形势下,中国风险投资如何成为产业发展的"推进器",备受与会者关注。在以"创业与创投2012"为主题的本届论坛上,成思危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风险投资大国,就当前复杂国际经济局势而言,中国的企业需从着眼外需转向内需,更加注重技术创新,这样才能更  相似文献   
23.
艾江涛 《能源评论》2012,(11):78-79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19时,本年度最后一个诺贝尔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美国两位经济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教授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Shapley)和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Alvin E.Roth)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24.
25.
荐书阁     
《今日工程机械》2012,(17):123-123
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ISBN:9787508633558页数:448定价:48元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装帧:平装出版时间:2012年7月人们总以为我们能驾驭自己的思想。但事实上,我们的行为常常被许多无法看见的因素所影响。我们虽然身处生活这场游戏之中,但对游戏的机制却不理解,偏见常常导致我们追求错误的东西。丹尼尔·卡尼曼因对判断和决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而荣获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26.
看过电影《美丽心灵》的朋友,一定会对那位数学天才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科学家印象深刻。电影的原型人物约翰·纳什因为20多岁时提出的“纳什均衡”理论,在年过60岁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均衡”是现代博弈论(Game theory)的基石,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六十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了人力资源理论.提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贝克尔指出:“发达国家资本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成为人类财富增长、经济进步的源泉。”世界银行的报告也证实:当今世界财富的65%是由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构成。  相似文献   
28.
从松到严的流程,让美国的学术产业链充满了生气。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的中国人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社会对读书人分外尊重,对学历有不懈的追求。更有甚者,人们对读书人寄与了学术以外的期望, 认为持有高学历的人,应该同时是有道德和有良知的化身。我认为应该揭开学术的神秘面纱,让更多人理解国外的学术是怎样搞起来的。  相似文献   
29.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殊荣由两位得主共享,一位是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奥曼(Robert J.Aumann)教授,另一位是来自马里兰大学的谢林(Thomas C.Schelling)教授。前者我完全不了解, 后者我在本专栏《网上交易的信誉机制》一文中作过介绍,这次再谈。早上在网上看到消息,反应是淡淡的喜悦:“噢,是他。”--没有惊讶,没有愤怒,也没有狂喜。我读过他的书,经常听到有人使用他创造的词汇,也循着他的思路做过一点计算机模拟的实验, 更重要的是欣赏他“自下而上(bottom- up)”的经济学观念,但我希望大奖应该先落到年迈的英雄阿尔钦(A.A.Alchian) 和塔洛克(G.Tullock)身上。  相似文献   
30.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学家为揭开经济迅猛发展的谜团,提出种种理论,但这些理论由于把企业、地区和国家的资源局限于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因此,都未能从根本上寻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经过多年的研究,芝加哥大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T·舒尔茨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他用这种理论成功地解决了古典经济学家长期以来未曾解决的经济增长的源泉之难题,揭开了当代富裕之谜。他认为人力资本才是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的源泉。舒尔茨论述道,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资源投资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体力、智力和技能,它是另一种形态的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