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13篇
化学工业   157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64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677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篇
冶金工业   32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5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探究有机肥施用对广元植烟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大田试验,以纯施化肥为对照,研究了配施菜籽饼肥(T1)、芝麻饼肥(T2)、农家肥(T3)、高碳基肥(T4)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移栽后60d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明显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协调化学成分,以T3农家肥处理提质增产效果最显著,产量、产值分别增加214.91 kg/hm2、7 225.39元/hm2。不同配施处理,以T1处理菜籽饼肥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较对照提高了74.03%,T3处理农家肥对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作用明显,较对照提高42.42%;有机肥施用明显提高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且T3处理农家肥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44.50%、100.79%、162.45%;施用有机肥能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活性,尤其是T3处理农家肥AWCD值、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高于其他处理,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利用率分别较对照提高49.26%、60.56%。综上,配施农家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2.
《Planning》2022,(3)
为探讨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外源污染物的毒性响应,分析了不同苯并(a)芘[B(a)P]浓度(0.5、5、10、15μg/L)胁迫下双齿围沙蚕(体质量为1.5~2.5 g)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的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变化特征,利用RACE方法获得了沙蚕AC基因cDNA全长,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苯并(a)芘诱导下沙蚕AC基因的变化。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AC基因cDNA全长为4900 bp,包括5′非翻译区127 bp,3′非翻译区1536 bp,开放阅读框3237 bp,编码1078个氨基酸;该序列包含两个保守环化酶催化结构域,与其他动物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34%~47%;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诱导会引起沙蚕AC基因表达量上升,0.5、10μg/L苯并(a)芘浓度组AC表达量在诱导第7天时达到最大,而5、50μg/L苯并(a)芘浓度组在诱导第14天时达到最大;利用ELISA试剂盒分析苯并(a)芘诱导下双齿围沙蚕AC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第4天时0.5、5、50μg/L浓度组AC酶活性上升到最高,之后随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降低,而10μg/L浓度组AC酶活性略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在第7天时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苯并(a)芘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沙蚕AC的基因表达及酶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3.
《Planning》2022,(5)
为了研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D)、非特异性酯酶(NSE)4种胞内酶及黏液细胞在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体质量为150 g±30 g)肠道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光密度测定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ACP活性部位主要存在于肠上皮细胞核上区和固有层中,中肠ACP组织化学染色程度最强;ALP活性部位主要存在于肠道纹状缘和固有层,中肠ALP组织化学染色程度最强,前肠最低;POD活性部位主要存在于肠道固有层和黏膜肌层中,后肠POD组织化学染色程度最强;NSE活性在上皮细胞中尤为明显,后肠NSE组织化学染色程度最强;AB-PAS染色显示,肠道内有3种类型的黏液细胞(Ⅰ、Ⅱ、Ⅲ型),这3种黏液细胞在前肠中均分布在黏膜的上皮细胞中,在中肠和后肠中则分布在上皮和固有层中。研究表明,ACP、ALP、NSE、POD和黏液细胞广泛分布于建鲤的肠道组织中,且肠道不同部位的酶活性和黏液细胞分布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4.
院士风采     
《硅谷》2013,(16):2-F0002
化学家。福建同安人。193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0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厦门大学教授。系统阐述了过渡金属化合物对不饱和有机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的络合活化催化作用,病强调指出络合活化概念可用于关联许多类型的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和金属酶催化作用。提出了类立方烷型原子簇的固氮酶活性中心模型和多核协同作用以降低加氢过渡态能垒的概念,并用此概念以关联铁催化剂上分子氮加氢成氨的机理,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实验验证方法。在甲烷氧化偶联及其它轻烷烃氧化脱氢方面,  相似文献   
105.
106.
固态发酵大豆生产豆豉纤溶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齐海萍  钱和  王璋  许时婴 《中国油脂》2003,28(12):52-55
以大豆为底物进行固态发酵生产纤溶酶,并对其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最佳发酵时间28h,添加麦芽糖2%、NaCl 0.1%、Ca2^2 0.2mg/kg、Mg^2 0.3mg/kg最高酶活力可达到1256IU/g。豆豉提取物的最适存放温度为37℃以下,最适pH为8,Mn^2 、Ca^2 、Mg^2 对该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添加明胶对纤溶酶活力起稳定作用。PCMB、PMSF、胰蛋白酶对此酶活性抑制率几乎达100%,EDTA、β-巯基乙醇对此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7.
在环境领域中,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可通过常规的多元回归方法进行研究。但由于这一方法需附加假设条件、易出现共线性等缺点,而使结果偏离实际。本文建立神经网络的两个模型,寻找了潮褐土中Cd、Zn、Pb的复合污染与对4种土壤酶活性影响之向的关系,并分析了各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为实际预测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方法简单易行,比常规的多元回归方法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8.
激光预处理种子提高大豆幼苗抗冷害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能量转移、膜系统和自由基3个方面探讨了激光预处理大豆种子提高其幼苗抗寒性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He-Ne)预处理大豆种子不但明显地提高大豆种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而且提高其幼苗(子叶期到第一真叶期)的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处理组幼苗在3℃~5℃低温胁迫下比对照组有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淀粉酶(AML)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同时预处理还降低了幼苗子叶中超氧阴离子(O2-)含量、丙二醛(MDA)的积累量及电解质外渗率.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磷酸铅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与ATP酶活性的消长。子叶细胞的ATP酶活性主要定位在质膜。在种子萌发的0-3天,子叶细胞贮存蛋白质和油脂大量急剧降解,并快速转运到胚,质膜ATP酶活性较高。萌发的6-9天,子叶细胞内含物大部分消解,蛋白体膜相互融合形成大液泡,原质体开始有稀疏的片层结构,ATP酶活性渐弱至无。萌发第12天,原质体的片层堆叠成基粒,子叶细胞转为同化器官,制造养分,质膜再度呈现较强的ATP酶活性。子叶细胞质膜ATP酶活性反应子叶细胞生理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10.
正本发明涉及到鉴别具有酶活性的杂多肽的方法,杂多肽用于转化酵母细胞中的丙酮酸酯,乙醛或醋酸酯成乙酰辅酶A,方法包括:1)提供包含缺失(PDH)旁-路的至少一个基因,基因从编码酶丙酮酸酯脱羧酶(PDC),乙醛脱氢酶(ALD)和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中选择;2)转化所说具有表达载体的突变细胞,其包括杂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编码候选多肽,其具有转化丙酮酸酯,乙醛或醋酸酯为乙酰辅酶A的潜在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