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3篇
  免费   1293篇
  国内免费   387篇
电工技术   148篇
综合类   777篇
化学工业   1971篇
金属工艺   362篇
机械仪表   577篇
建筑科学   658篇
矿业工程   13139篇
能源动力   363篇
轻工业   1168篇
水利工程   202篇
石油天然气   3541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1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0篇
冶金工业   798篇
原子能技术   366篇
自动化技术   434篇
  2024年   271篇
  2023年   747篇
  2022年   809篇
  2021年   1144篇
  2020年   1182篇
  2019年   949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696篇
  2016年   820篇
  2015年   987篇
  2014年   1844篇
  2013年   1282篇
  2012年   1419篇
  2011年   1213篇
  2010年   1038篇
  2009年   1048篇
  2008年   955篇
  2007年   868篇
  2006年   694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765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523篇
  2000年   489篇
  1999年   425篇
  1998年   376篇
  1997年   340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390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煤炭技术》2022,(2):28-30
针对多煤层赋存条件下,采空区上部残采煤层实际情况,根据地下气化开采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巷道,采用巷道+钻孔的方式实现残采煤层的地下气化开采,系统给出气化工作面参数、气化工艺、地面生产工艺及安全保障技术措施,实现了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4.
5.
回采工作面初采期瓦斯涌出不均衡,易出现瓦斯超限现象。针对新源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瓦斯涌出量大等特点,提出了小角度高位钻孔抽采治理初采期瓦斯的方法;2219工作面应用实践表明,初采期内,小角度高位钻孔抽采瓦斯纯量最高5.25m3/min,瓦斯抽采率64.02%,回风流瓦斯浓度最高为0.32%,上隅角最高瓦斯浓度0.96%,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取得了很好的初采期瓦斯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气田开采时间的增长,采出液中含水率逐年增加,部分油田的含水率已达到95%以上,给目前已有的采出液处理工艺带来新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发的管道式油气水高效分离技术,有效解决了目前油气水处理系统所面临的难题,可适用于陆地、海洋平台及井下等不同条件。管道式油气水高效分离技术主要由柱型旋流分离器、导流片型管道式分离器、T型多分岔管路和动态CFU气浮选等组成,突破了传统的采用大型储罐进行油气水分离的作法,使分离效率成倍提高。这种小型、紧凑、高效、快速的分离系统,由于工艺流程简单高效,且可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8.
大采深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研究一直都是煤矿领域重点思考的方向,本文围绕矿区地表移动为起点,结合东曲煤矿矿区地表移动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从矿区概述,到地表移动成因分析,从影响地表移动因素分析再到大深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总结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采高是一种采煤方式,大采高综采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简单说是指将3.5~7.2 m厚的煤一次全部采出。本文对大采高综采采煤工艺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大采高综采采煤工艺进行技术说明。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0,(1):234-239
综述了国内外油田水配伍性实验原理及评价方法,包括静态配伍性实验和动态配伍性实验,并对比评价了各种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描述了垢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几种不配伍性导致的结垢趋势评价方法,分别是静态模拟实验法、动态模拟实验法、计算机预测法。最后展望了结垢趋势预测的最佳方式,需全面考虑热力学、流体力学以及结晶动力学等因素,注重水的结垢速率研究,从而开发更通用更准确的结垢预测模型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