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9篇
化学工业   6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98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361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童谣儿歌中的“吃”,并不真吃,是一番童心,一番纯朴,偶尔记起,倒也使人兴味盎然。某目我在一家酒楼进餐,墙上有幅水墨画吸引住了我的眼睛:两个古装孩童在办“锅锅筵”,旁边落了几句歪歪扭扭的儿歌:“黄丝黄丝蚂蚂,请你家公家婆来吃朒朒(川音念嘎),坐的坐轿轿,骑的骑马马。”我的视线不由自主地移向周围四面——酒楼豪华,临街面江,车水马龙。蓦地,我见一辆宝马轿车里出来一对白发夫妇,紧跟着钻出来的两个稚童分别牵着“外公外婆”的手,真的是进酒楼来“吃朒朒”了。嗨,有趣,回望墙上画图,不由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42.
万云龙 《茶苑》2004,(3):43-44
在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长期以来,各族人民交错杂居、和睦共处、生息繁衍,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民族茶文化就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一种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可雅俗共赏的“中介文化”。  相似文献   
143.
明清时期的苏北地区黄、淮、运在此交汇,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运河的流经在促进苏北运河沿岸城镇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沿岸地区信仰风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繁忙的漕运和因保漕而实施的河工是导致苏北黄运沿岸地区水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由漕运所带来的经济繁荣使得苏北民间社会风俗由淳朴节俭日益走向浮华奢侈。晚清漕运废止后,苏北社会风俗再次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由漕运所带来的民间信仰和社会风俗的变化成为明清苏北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4.
福建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饮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以稻米为主食,以鱼、蛤、果品类为副食,海外贸易的繁盛也使福建成为外来物种最早的试种地区。由此,形成了福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45.
作为一本汇集各家的哲学巨著,《淮南子》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其清静恬适的人性论、风俗为治的教化论、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是我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宝贵财富。它为汉朝统治者提供了一副修身、治国以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良方妙药,适合于当时所处时代的真实背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6.
“文渊坊”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常青  徐峰 《新建筑》2001,(4):46-49
以无锡“文渊坊”概念设计为例,重点讨论了当前城市改造中风土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7.
龙口     
路长 《古建园林技术》1984,(5):60-60转40
古建筑屋顶正脊中央,俗称“龙口”。过去修缮古建筑时,如果要拆、调正脊,首先要拆龙口取出宝匣,妥善保存,俗称“请龙口”或“迎龙口”。关于放置于龙口内的镇物,清宫档案也有记载。  相似文献   
148.
周祥 《西部皮革》2013,35(7):53-55
清明节由来已久,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清明在两千多年的演变过程中,有不少记载和传说,其中许多风俗与鞋有关。比如,清明时节扫墓穿的风麻鞋,或是"绣帔弓鞋去踏青"的踏青履,以及源于寒食节的木屐等等,均彰显出了鞋与清明节的特殊文化内涵。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京师人从冬至后数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凡官  相似文献   
149.
在唐代的饮食习谷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饮茶风气的普通流行。这一时期,我国的茶叶的生产进一步扩大,消费和贸易都有较大的发展。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中说: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洱染买茶去,去来江口穴守船。”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其茶自江难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颇多。”这说明了唐代茶叶的繁盛。据陆羽《茶经》中所述,唐代的产茶区已遍及现在的湖北、江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13个 省,足见唐代的茶叶产区已相当广。随着茶叶生产的扩大,饮茶之风也扩展到不产茶的北方,同时进一步传到边疆各地。这正如《封氏闻见》中所述:“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9713-741)中……自邹(今山东滋阳)、齐(今山东临淄)、泠(今河北沧县)、棣(今山东惠民)渐至京邑,城市亦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谷,投钱取,。”虽然我国的饮茶习俗起源甚早,但是唐代的饮茶之风 胜过前代,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俗 。因此,《封氏闻见记》中又述:“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内谷,始于中地,流于塞外。”  相似文献   
150.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但饮茶却是各民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着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有些饮茶习俗对于久居大城市里的人来说,可谓是"闻所未闻"。下面介绍的几个民族茶,就足以代表中国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侗族的打油茶打油茶是侗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俗之一。用来制作打油茶的主要原料是茶叶、大米花、酥黄豆、炒花生、猪肝、粉肠、葱花、糯米饭等。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将煮好的糯米饭晒干,用油爆成米花,再将一把米放进锅里干炒,然后放入茶叶,再炒一下,并加入适量的水,开锅后将茶叶滤出放好。待喝打油荼时,把事先准备好的米花、炒花生、猪肝等放入碗中,再将滤好的茶斟入,就是色香味美的油茶了。据《本草拾遗》介绍,油茶有润肠,清胃和解毒杀菌的功效,此外,油茶对祛寒湿,提神、饱腹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