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40篇
化学工业   167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62篇
建筑科学   95篇
矿业工程   44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708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无线电   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5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7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挣值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项目成本与进度的集成控制方法,兼具计划和事后评价控制功能,但在应用中未考虑质量等其他控制要素影响,很容易因过分追求数量和进度而陷入轻质量的误区。针对上述问题在挣值法研究中引入"香蕉图"建立了进度—质量风险控制区间,并通过在挣值管理中引入能实现"事前激励"的引导模型,较好规避了由于进度、费用绩效的过度执行带来的关联性质量风险,并通过实际算例说明了实施过程及改进效果,为改进后的挣值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2.
以苯酚为液化试剂、硫酸为催化剂对香蕉假茎进行液化,探讨液化条件对液化反应的影响,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液化时间的液化物性质差别,同时以液化产物制备环氧树脂胶黏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占原料的质量分数)30%、反应温度150℃、液固比4∶1和液化时间90 min;FT-IR分析表明:40 min和90 min液化产物官能团相似且具有芳香衍生物和酚羟基特性;成分分析和TGA分析表明:40 min残渣中纤维素保留量比90 min高;性能测试表明,90 min液化产物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剪切强度可达7.26 MPa,玻璃化温度(T_g)可达78℃。在优化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液固比的条件下,液化时间对残渣率和液化产物官能团的影响较小,但对残渣中纤维素含量的影响较大,液化产物适合制备生物质环氧树脂胶黏剂。  相似文献   
33.
采用硅烷偶联剂(A-174)对香蕉纤维(BF)进行表面处理,采用硫酸铵、硼砂、磷酸氢二铵、磷酸三丁酯作为阻燃剂处理BF,选用添加了阻燃剂三聚氰胺焦磷酸盐(MPP)和季戊四醇(PER)的环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阻燃BF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研究阻燃BF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微观形貌以及热性能。结果表明:当阻燃BF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达到最大值,分别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570%和110%;当阻燃纤维含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16.9℃。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说明纤维与环氧树脂之间产生良好的界面黏合作用,宏观上表现为动态力学性能的提高;热失重研究结果表明,阻燃BF的加入能明显提高环氧树脂的热分解温度和残炭率。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究香蕉皮对香蕉果酒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该研究对带皮香蕉果酒和去皮香蕉果酒发酵过程中糖度、酒精度、总酸和多酚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两种果酒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显示带皮香蕉果酒的酒精度为10.5% vol,低于去皮香蕉果酒的12.3% vol,但是发酵结束后带皮香蕉果酒中总酸(4.03 g/L)和感官评分(87.62),要显著优于去皮香蕉果酒。此外,带皮香蕉果酒及其蒸馏酒中甲醇含量分别为120.20 mg/L和372.30 mg/L,远低于对应国家限量标准。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显示香蕉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为酯类和醇类,带皮香蕉果酒风味物质种类比去皮香蕉果酒更为丰富,其中乙酸乙酯(>8.10 mg/L)和3-甲基-1-丁醇(>15.78 mg/L)是香蕉果酒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因此香蕉皮的添加可以改善果酒品质和风味且不会显著提高果酒中甲醇的含量,但是对出酒率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为实现食品原料的整体化综合利用、减少食品加工废弃物的生成拓宽了思路,同时也为开发高品质香蕉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修剪和灌溉处理下赤霞珠葡萄成熟后期果粒重量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成熟度用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来表示。用50%乙醇提取破碎后的果实匀浆来测定果粒酚类物质含量,该方法为澳大利亚葡萄酒工业测定葡萄花色素苷含量的常用方法。连续3年在3种不同成熟度下测定果粒重和化学组分。设置了3种修剪处理和两种灌溉处理来形成不同的果粒大小和酚类物质组成,提高成熟度对跨年度的果粒重量和同年度的果粒酚类物质含量有一致的作用。在商业种植角度下,总花色素苷的最高浓度和含量可能对决定采收时期很有用。  相似文献   
36.
糖度是评价葡萄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是果实成熟度的重要标志。葡萄果实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多糖、双糖(蔗糖)、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糖度是以糖为主且包含有溶解性固体物质的总称。由于各个国家、地区表示糖度的方法不同,而糖度与含糖量又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而许多使用者由于不清楚其内涵,容易出现各种错误。为此,明确各个指标准确含义,对于指导酿酒实践具有重要意义。1 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是我国表示葡萄及其它水果汁中糖类含量的常用指标,用百分数表示。它是葡萄汁中溶解性固体物质的总称,包括糖…  相似文献   
37.
柿果实的脱涩机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杜建明 《食品科学》1993,14(4):17-19
概述了近20年来柿果实脱涩机理的研究进展,评述了甜柿果实的自然脱涩过程,讨论了乙醇和乙醛处理对涩柿果实的脱涩作用,指出了乙醇是直接与可溶性柿单宁起缩合反应而使柿果实脱涩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38.
本实验研究了沸水、高压蒸汽和辐照三种灭菌方式对低糖香蕉果酱品质的影响。分别对香蕉果酱采用沸水灭菌10min,121℃蒸汽灭菌5min和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分别为1.1、4.1、9和13.8k Gy)辐照处理,考察果酱感官指标、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香蕉果酱经高压蒸汽灭菌后,酱体发生褐变,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大幅度下降。沸水和高压蒸汽灭菌均不能长时间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至15d,香蕉果酱的微生物检测结果表明菌落总数和霉菌数超标。与沸水灭菌相比,采用60Co-γ射线剂量4.1k Gy对香蕉果酱辐照灭菌时,果酱的色泽、粘度、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均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果酱的菌落总数、大肠菌数和霉菌数均在安全范围,可最大程度地保持果酱的卫生安全、感官特性和营养价值,延长果酱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39.
香蕉汁储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素雅  王璋 《食品科学》2005,26(12):81-85
本文探讨了香蕉汁储藏中非酶褐变的原因与动力学。结果表明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发生的Maillard反应是造成香蕉汁储藏期间非酶褐变的主要原因。经与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推测香蕉汁储藏期间的非酶褐变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其发生非酶褐变的活化能为80.46kJ/mol。  相似文献   
40.
甘肃武都区5个主栽品种油橄榄果实的性状及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武都区董家坝油橄榄种植基地所产的佛奥、鄂植8号、莱星、科拉蒂和皮削利5个主栽品种油橄榄果实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学特征和活性成分两方面分析了果实性状和综合品质。结果表明:5个主栽品种油橄榄果实单果质量为2.56~6.16 g、果肉含量为73.61%~88.53%、水分含量为51.84%~68.50%、果形指数为1.27~1.44,各品种间果实性状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果肉油脂含量和总糖含量分别在56.17%~71.11%、4.20%~8.83%之间,而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果肉纯水提取物中总酚含量为0.49%~0.56%、总黄酮含量为3.13%~7.14%、皂苷含量为1.05%~2.26%,各品种间存在不程度的显著性差异;果肉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23.89~325.00 U/(g·min)之间,PPO活性与果实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表明果实中存在的PPO可能在酚类物质的氧化方面发挥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武都区主栽的佛奥等5个品种油橄榄果实的表现均具备优良油用品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