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8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76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Planning》2014,(4)
目的分析老年人群骨密度(BMD)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729名年龄45~85岁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跌倒史,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BMD,采用平衡测定仪(IBS)评估平衡功能,获得跌倒风险指数(FI)和各项平衡参数。分析骨密度和各平衡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729名受检者中女性557名,男性172名,女性平均年龄(65.58±9.7)岁,全髋、股骨颈、腰椎L1-4BMD均值分别为(0.81±0.14)、(0.77±0.13)和(0.86±0.17)g/cm2。男性平均年龄(66.29±10.7)岁,全髋、股骨颈、腰椎L1-4BMD均值分别为(0.88±0.16)、(0.83±0.15)和(1.02±0.21)g/cm2。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既往1年内的跌倒史、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腰椎BMD(L1-4)对跌倒风险指数(FI)有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0.225、0.089、0.121、0.096、0.130,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对跌倒风险指数无显著影响。比较男性与女性两组之间平衡参数,平视前方及保持平视前方姿势下F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平衡参数行ANCOVA分析,结果显示仰头闭眼姿势(HB)总体稳定性(ST)、F2-F6傅里叶转换指数与腰椎BMD(L1-4)显著相关。结论年龄增长,高BMI,既往跌倒史对平衡能力有负性影响。男性跌倒风险较女性高。髋关节BMD对平衡功能无明显影响,腰椎BMD与平衡功能相关,提示受检者平衡控制策略的改变。  相似文献   
92.
《Planning》2014,(4)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成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臼骨密度(BMD)的价值,研究此类患者髋臼骨量变化。方法选取25例经临床确诊的成年男性AS患者为志愿者,年龄20~44岁,平均(28.6±7.1)岁。分别行双侧髋关节(50个)双能X线吸收仪(DXA)和QCT检查。按照全髋部DXA测定结果,将Z值≤-2.0S的27个髋关节设为试验组,Z值>-2.0S的23个髋关节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髋臼坐骨体、耻骨体和髂骨体BMD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耻骨体、坐骨体BMD值分别为(71.965±35.695)、(87.093±38.413)mg/c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526±62.466)、(121.883±39.380)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髂骨体BMD(156.822±41.472)mg/cm3与对照组(177.948±55.804)mg/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髋臼髂骨体BMD均显著高于坐骨体和耻骨体BMD(均P<0.05);AS患者坐骨体和耻骨体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T可敏感地反映髋臼不同部位BMD变化。AS患者髋臼的坐骨体、耻骨体较髂骨体更易出现骨密度减低。  相似文献   
93.
新疆维,汉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民族之间的生活习俗有较大差异。我们对维、汉妇女的骨密度以及维、汉绝经后妇女的骨钙素、雌二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1)维汉妇女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呈现动态变化,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汉族骨钙素在绝经5~10年时达最高,难吾尔族骨钙素与绝经年限呈正相关;(3)维汉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4.
95.
汤亚珩 《同位素》1999,12(2):125-126
骨质疏松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变化引起的骨矿物质丢失而导致骨机能不全或骨折危险性增强的疼痛综合症.它是一种多发的慢性致残的疾病.利用骨密度仪可测量活体骨矿物质含量,是当前预测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危险的有效手段.为了探讨内分泌疾病对骨矿物质的影响,本科对108例甲亢患者和6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6.
文中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的腰椎骨密度标准体模进行了研究.该体模由水等效塑料和骨等效羟磷酸钙组成,其外尺寸为186(侧位)×150(前后位)×156(轴向),模拟了DXA仪在测量腰椎骨时的前后位(AP)测量状态.体模的水等效材料的CT值在±15Hu内;羟磷酸钙(HA)骨样品有三种密度,分别是0.5g/cm2,1.0g/cm2和1.5g/cm2,对骨密度仪进行检定和线性校正.体模的性能试验使用了Ge-Lunar厂家生产的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得重复性小于2%,测量结果误差在2%~4%之间,与同类模体--欧洲体模(ESP)作了比较,性能基本一致.该标准体模的研究,对骨密度量值的准确和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使用Inbody220身体成分测试仪和GE express超声骨密度测试仪,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96位老年教师分别进行了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相关指标的测试。身体成分测试结果显示,本次测试中女教师的骨密度状况要好于男教师,腹部肥胖情况较男教师严重,体脂超标率也高于男教师,并且该年龄段男性的肌肉质量分数大于女性。测试人群的整体体质健康状况不是很理想,建议部分老教师多进行体育运动,健康饮食,塑造健康体魄。  相似文献   
98.
提出了一种对脊椎骨医学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分析关键数据求得骨密度大小的方法。该方法首先用分段线性变换对图像灰度拉伸,从而增强目标区和背景区对比度,减少目标区细节。其次,利用像素的灰度信息,建立加权图,选择目标种子点和背景种子点,用随机游走算法对图像分割。最后,在边缘轮廓线内部对照原图求得单位面积像素平均灰度值。该数据通过与大量的医学实验数据作对比可以得到准确的骨密度值。  相似文献   
99.
《Planning》2014,(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筛选T2DM患者119例,依据B超结果分为2组:T2DM组(62例),T2DM合并NAFLD组(57例)。测定正位腰椎2-4(L2-4)、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及左前臂骨密度,行肝脏彩超及血糖、血脂、空腹C肽、肝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测量身高、体重等。结果 T2DM合并NAFLD组患者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C肽、谷氨酰转酞酶、尿酸、尿微量蛋白均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前臂骨密度值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合并NAFLD与年龄、病程、左侧股骨和左前臂骨密度呈负相关(均P<0.05),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C肽、尿微量蛋白呈正相关。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与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总胆固醇呈负相关(均P<0.05),与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肌酐呈正相关(P<0.05)。体重指数、三酰甘油、尿酸与NAFLD独立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骨密度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二者有相关性。体重指数、空腹C肽、血脂是影响T2DM合并NAFLD患者骨密度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0.
《Planning》2014,(2)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部分女性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随增龄的变化趋势,评估人体成分(骨骼、肌肉及脂肪)对其的影响,比较不同肌肉脂肪分布对骨结构影响的差异,探讨上海地区女性髋部骨结构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679名年龄为21~94岁的上海地区健康成年女性纳入本研究。受试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1~40岁)、中年组(41岁~绝经)和绝经组。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骨密度、肌肉量、脂肪量,用DXA自带软件髋部骨结构分析系统(HSA)测定股骨颈、转子间和股骨干3个部位的骨结构指标,包括横截面积(CSA)、平均皮质厚度(ACT)以及弯曲系数(BR)。采用Pearson(正态分布)或Spearman(非正态分布)进行相关性检验,采用多元回归Stepwise进行归因分析。结果上海地区部分女性腰椎和髋部骨密度、CSA和ACT在31~40岁达峰值,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腰椎骨密度在60岁后上升;肌肉量在31~40岁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脂肪量随年龄的增加上升。髋部骨密度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3个部位骨结构指标CSA、ACT、BR具有相关性;全身肌肉含量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CSA均呈正相关,与BR呈微弱负相关;全身脂肪对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的CSA、ACT以及BR影响不一致。青年组全身脂肪含量与CSA和ACT呈微弱正相关,但随年龄增长,全身脂肪量对骨结构的正性作用逐渐增强。随着增龄,躯干部位肌肉量对女性骨结构影响始终显著大于四肢部位肌肉量。结论髋部骨密度与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相关性最强,肌肉含量与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也明显相关;不同年龄女性人群脂肪量对骨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同,具有时间性差异;躯干肌肉量对骨结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四肢肌肉量,具有空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