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8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丙烯酸浆料中乳化剂对粗纱黏附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丙烯酸酯为主体的浆料一般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以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文章以乳液丙烯酸酯浆料和去除乳化剂后的丙烯酸酯浆料对涤纶、涤棉、纯棉粗纱进行上浆,通过测定粗纱的黏附力来表征乳化剂对粗纱黏附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田浩 《中外能源》2023,(5):91-95
目前应用于原油降黏方面的表面活性剂种类众多,宏观实验方法无法全面准确地描述降黏机理。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及结果,对油田自主研发的三种表面活性剂PS-30、BS-12以及复配型表面活性剂FP1进行降黏效果对比,以分子动力学方法按照油水混相模拟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三种加剂油水体系中,BS-12油水体系的界面生成能为-615.04kJ/mol,PS-30油水体系为-2312.42kJ/mol,FP1复配油水体系为-4156.32kJ/mol。界面生成能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越强,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为:FP1>PS-30>BS-12。分子模拟中各表面活性剂加入体系后,FP1、PS-30和BS-12油水体系模型的密度分别降低至0.84g/cm3、0.85g/cm3和0.87g/cm3左右,降黏效果的排序为:FP1>PS-30>BS-12。根据各原油体系石油分子的径向分布函数显示,BS-12、PS-30、FP1原油体系的峰值依次为9.784、9.202、8.347,峰值越低,油水黏附力越...  相似文献   
43.
李旭航  王海斗  朱丽娜  底月兰  朱凯悦 《表面技术》2024,53(10):207-215, 242
目的 使外科手术器械表面具有超疏水功能,有效防止感染,解决医疗器械的清洁问题,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方法 通过电火花线切割(WEDM)复合纳秒激光烧蚀在3Cr13不锈钢表面制备了亚毫米/微米多级复合织构表面,随后在表面上制备了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PFDS)自组装超疏水涂层。利用台式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复合织构表面形貌特征,使用接触角测量仪对水滴与复合织构表面的接触状态进行观察,并测量水滴的接触角与滚动角。利用表界面张力仪对多级织构表面黏附力进行表征。结果 微米沟槽在亚毫米齿槽斜面上均布且不同高度的沟槽形状一致,方向与齿槽平行。水滴与齿槽阵列表面为Wenzel模型接触,水滴与多级结构表面为Cassie-Baxter模型接触。齿槽阵列试样最大黏附力为164.1 μN,最小黏附力为123.5 μN,多级织构试样的黏附力分别为77.2、47、24.1 μN。结论 微米沟槽的存在改变了水滴接触状态,在亚毫米尺度上水滴与表面的接触状态由Wenzel状态转为Cassie-Baxter状态,有效改善了水滴的接触性能与滚动性能。多级织构试样齿槽顶角的减小,有效减小了固液接触面积,水滴接触角最大为163.2°。  相似文献   
44.
微细粒蛇纹石矿泥在含铂钯铜镍硫化矿浮选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唐敏  张文彬 《中国矿业》2008,17(4):66-70
通过分析和计算,发现蛇纹石对镍黄铁矿和非硫化矿脉石矿物粗颗粒表面的黏附是非选择性的,都有可能存在。而机械夹杂在有用矿物的疏水絮团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除去。但矿泥在有用矿物粗颗粒表面的罩盖,通过计算发现这个黏附力比较大,难以除去。通过机理分析认为,造成矿泥罩盖的黏附力取决于:①矿泥颗粒的性质;②粗颗粒表面粗糙度;③镍黄铁矿表面氧化程度和"补丁"数量。  相似文献   
45.
黄挺  江斌  陈炼 《原子能科学技术》2020,54(12):2424-2430
以用于RnR模型验证的气溶胶再悬浮试验的设计参数及条件为基础,利用GASFLOW程序构建分析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与RnR模型的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生再悬浮的主要阶段,GASFLOW能较好地模拟气溶胶再悬浮行为;在较低气流速度的条件下,RnR模型分析结果更接近试验数据;在较高气流速度的条件下,GASFLOW再悬浮模型分析得出的结果更加保守。为提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加入对黏附力概率分布特性的考虑,并进一步研究在GASFLOW中开发RnR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6.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通过改变电解液氟离子浓度(0.4%、0.3%、0.2%(质量))和电压(15、25、35、45 V),制备一系列不同管径和粗糙度的TiO2纳米管阵列(TiO2 nanotube arrays, TNA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液中氟离子浓度的降低,制备得到的TNAs表面平整度更好,壁厚增大,粗糙度降低。采用AFM力学表征研究了表面粗糙度以及管径对TNAs表面力学性质以及与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 C)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黏附力与接触面积呈正比,随着TNAs管径增加,壁厚减小,TNAs与Cyt C的有效接触面积先增大后减小,两者之间作用力也先增加后减小;同时,同管径条件下粗糙度降低,TNAs有效面积增加,相互作用力也增加;由此可见,通过改变电解液氟离子浓度可以有效调控TNAs表面粗糙度及有效接触面积,进一步利于促进与蛋白分子之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7.
根据工程仿生学原理,用45#钢和高速钢材料通过激光加工的方式制备出具有网格状结构表面的仿生非光滑试样,并与光滑表面试样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了脱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仿生非光滑表面试样的抗黏附性能明显优于光滑表面试样,其与制件间的黏附力比光滑表面降低4.7%~20.9%。观察发现,非光滑单元体的凹坑结构与制件接触界面间形成的空隙降低了试样与制件间的实际接触面积,是使仿生非光滑表面试样具有良好抗黏附性能的主要原因。仿生非光滑结构为提高材料表面的抗黏附性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8.
为更好实现可穿戴柔性电子的初期设计和试验验证,提出了一种基于"切割和粘贴"的柔性电子快速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对比光刻工艺与喷墨打印工艺,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切割的微纳图案化工艺;接着,利用调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体的黏附力来控制能量释放率,将带图案的薄膜结构转印到弹性基底;然后,为保证金属电极与柔性基体间紧密贴合,采用PDMS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封装;最后,搭建了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对所加工柔性电极进行电生理测试与医疗探索。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柔性电子加工工艺相比,文章提出的工艺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可在10min内完成整套工艺,同时制备的电子传感器件可以与皮肤保形接触且输出稳定信号,可为柔性电子的初期设计及后续产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9.
亚固相条件下接枝淀粉浆料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固相条件下,利用化学引发剂引发制备接枝淀粉浆料。文章分析了亚固相条件下引发剂、反应温度及界面剂对接枝率的影响。对涤/棉粗纱黏附力的测定表明,所研制的接枝淀粉浆料对涤/棉粗纱有较好的黏附力。  相似文献   
50.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胶体探针技术,对不同湿度条件下四种具有典型构筑(光滑二维蜡质层、微褶皱、大褶皱、三维蜡质晶体)的原始植物表面以及两种氯仿处理后的植物样品表面的黏附力和摩擦力进行定量测试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冬青叶表面光滑二维蜡质涂层降低了其表面能和亲水特性,这不仅降低胶体探针与其表面在干燥条件下固固接触的摩擦力和黏附力,而且有效地阻碍了小湿度条件下液桥的形成,提高了其在小湿度条件下的脱附性能;荔枝叶表面微褶皱结构特征增大了固固接触的缝隙,不利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并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形成液桥,从而在更大的湿度范围内提高了其脱附能力,脱附效果优于二维蜡质涂层;仙客来表面大褶皱特征和猪笼草表面三维蜡质晶体能有效排除接触界面附近的水蒸气,在干燥条件和高湿度条件下均能保持高效脱附功能,而猪笼草表面的微结构特征和蜡质晶体低表面能的耦合作用使其具有比仙客来表面大褶皱结构特征更优良的脱附功能。这些研究成果为仿生反黏附表面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