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6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篇
轻工业   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 要: 目的 探究祁门槠叶种制作的不同茶类的感官品质和理化特性。方法 按生产性工艺制作不同种类茶样,感官审评法评定各茶类的基本品质特征,用氨基酸分析仪、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方法分析关键品质成分,用体外模拟方法测定不同茶类的自由基清除力,SPSS用于统计分析。 结果 卷形红茶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含量仍然较高,并产生6-甲基-5-庚烯-2-酮, 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呋喃-3-醇等烘干型红茶中很少的甜香成分,红茶干燥中烘炒制结合应成为一种普遍推行的技术。安茶滋味醇浓,但没有一般黑茶那种木腐味和陈香。3种茶叶中绿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但黑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含量高于红茶和绿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试验表明,大多数情形下安茶(黑茶)自由基清除力最强,但3种茶叶差异不明显,总还原力试验显示绿茶>黑茶>红茶。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比,抗氧化力差异没有表现一致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52.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文章详尽综述了近年来黑茶渥堆的研究进展,指出渥堆的实质是湿热环境、微生物及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黑茶香气、色泽、滋味等方面概述渥堆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提出利用接种微生物及添加外源物作为创新渥堆工艺的思路,讨论了包括翻堆设备、发酵罐在内的自动化渥堆车间的开发应用及面临的问题难点,以期为黑茶渥堆工艺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究黑毛茶、金花黑茶、去花茶底和纯金花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降血脂活性差异。方法 以黑毛茶为原料,采用传统黑茶发花工艺制成金花黑茶,分离金花后获得黑毛茶、金花黑茶、去花茶底和纯金花4个样品,分析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体外抗氧化及降血脂活性差异。结果 相比黑毛茶、金花黑茶和去花茶底,纯金花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黄酮类物质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含量表现为黑毛茶>去花茶底>金花黑茶>纯金花;各样品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亚硝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表现为黑毛茶>去花茶底>金花黑茶>纯金花,去花茶底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同时通过分析4个样品体外结合胆酸盐能力、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激活能力及对胆固醇酯酶的抑制能力发现,去花茶底的体外降血脂效果最佳,其次是金花黑茶(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多酚含量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黄酮...  相似文献   
54.
以益阳黑茶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提取黑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夹带剂浓度和夹带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固定萃取时间为2h).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根据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得出茶多酚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0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适宜用量为100mL/150g,得率为(0.190±0.004)%.咖啡碱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适宜用量为300mL/150g,咖啡碱得率为(0.457±0.036)%.  相似文献   
55.
56.
以四川省15个有代表性的黑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香气成分,并通过感官审评,研究了四川黑茶香气成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四川黑茶的香气以陈香为主,部分样品有糯米香、甜香、烟味、酸气等其它特征;分析鉴定出121种香气成分,烯类(5.41%~42.38%)、醛类(7.26%~19.97%)、酮类(6.68%~39.26%)和醇类(14.03%~27.06%)化合物的占比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从32个共性香气成分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4.27%;β-紫罗酮、1-辛烯-3-醇、2,3-二氢-2,2,6-三甲基、5,6-环氧-β-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3,5-辛二烯酮(E,E)、反-2-辛烯醛、2-正戊基呋喃等特征香气成分,是呈现浓纯陈香的主要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  相似文献   
57.
泡茶如泡妹     
采茶妹纸将茶叶采摘回来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炒制茶叶、包装及上市出售……当然,按照制作方法及茶树的品种不同,上市的茶叶也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和白茶等等,这些内容以前《Geek》杂志都曾介绍过,咱们就不在这里浪费大家的时间了今天咱们想说的是与泡茶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安化黑茶中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catechin gallate,ECG]、咖啡碱(caffeine,CAF)、可可碱(theobromine,THEOB)、茶碱(theophylline,THEOP)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生产工艺的安化黑茶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类功能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 黑茶样品经90 ℃恒温水浴中浸泡提取后,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0 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70 nm 检测。并分析不同生产工艺黑茶中9种功能成分的差异。结果 在选择的分析条件下,黑茶样品中的9种组分获得了理想分离,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加标回收率在81.2%~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88%~7.61%。不同来源黑毛茶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类含量成分差异较大,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类成分变化大。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可用于黑茶中功能成分的定量分析,该研究为安化黑茶的科学拼配、工艺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
四川黑茶渥堆中品质成分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黑茶渥堆茶样为原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所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可以概括84.977%的品质成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以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含量影响为主,第2主成分以茶黄素、茶褐素和氨基酸含量影响为主。系统聚类将渥堆进程分为3个时期,其中刚扎堆时为时期Ⅰ,扎堆后至一翻为时期Ⅱ,一翻后至出堆时为时期Ⅲ。实则,一翻后四川黑茶品质成分的转化已基本完成,水溶性果胶、咖啡碱、茶黄素、茶褐素和氨基酸为四川黑茶渥堆中影响品质形成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60.
以偏高温包包曲制作工艺为基础,在传统小麦制曲原料中,分别按小麦重量的0%,5%,10%,15%,20%添加含冠突散囊菌的黑茶培养物制曲坯,研究培菌管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酶活力和常规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培菌管理的28 d内,与传统大曲对照组相比,各黑茶菌添加组的微生物类群数量(霉菌、酵母、细菌和冠突散囊菌)、常规理化指标(培菌温度、酒曲水分、酸度和淀粉含量)和酶活力(发酵力、液化酶活力和糖化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各黑茶菌添加组之间也呈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传统偏高温包包曲中,采用含冠突散囊菌的黑茶菌培养物进行强化,在培菌管理结束的第28天入库时,15%和20%的黑茶菌添加组的霉菌、细菌和酵母数量均与传统大曲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添加黑茶菌能显著促进大曲中霉菌的生长繁殖、抑制大曲中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同时,15%和20%的黑茶菌添加组的液化酶活力和糖化酶活力均与传统大曲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添加黑茶菌能显著提高大曲的液化酶活力和糖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